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国内中厚板生产线共存薄弱环节及改造方向

国内中厚板生产线共存薄弱环节及改造方向

日期: 2010-3-18 16:17:30 浏览: 4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1 前言
日本中厚板生产的权威人士认为目前中厚板生产线可分为三个档次:一档是全能型,适应于研究、开发各类产品的需要,其代表是德国蒂森公司和日本NKK福山厂;二档是亚全能型,工艺配置上与一档无太大区别,只是建设年代较为久远,而后续改造没能跟上,适应能力偏弱,代表厂为日本住友金属和歌山工厂;三档为单一型,仅能满足最普遍规格产品生产,没有强的产品开发能力。这一档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国内中厚板生产线。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内的中厚板生产线大都由三辊劳特式轧机生产线改造而成,或与此相类似,或参照三辊劳特式轧机生产线配置进行设计,其模式基本相同。下面就其共有的薄弱环节和改造方向进行分析。
2 共有的薄弱环节
2.1 轧机规格
国内生产线由于受2300mm三辊劳特轧机对规格的影响,上四辊轧机后一般改为2500mm,如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简称济钢)中板厂、重庆钢铁集团总公司(简称重钢)第五分厂等;技术稍微先进一些的改为2800mm,如柳州钢铁公司(简称柳钢)、安阳钢铁集团总公司(简称安钢)中板厂。而在国外,由于热连轧的冲击和剖分技术的发展,3500mm以下的轧机已很少见到。
2.2 产量规模
国内生产线由于多为原有生产线改造而成,受厂房、公辅设施等方面影响,设计产量一般不超过40万t(实际产量高达80万t)。而国外由于轧机规格一般在4000mm以上,设计产量大都在120~180万t之间。
2.3 生产线构成
国内生产线一般只设计一条流水线,所有的环节包括矫直、剪切、收集均从这一条线上通过,设备负荷过重而且对产量、质量形成严重制约。而国外好的中厚板厂都有多条剪切收集线,产品按规格分层次通过不同生产线。
2.4 工艺构成
2.4.1 加热炉国内中板生产线除少数企业外,基本上还是采用推钢式加热炉,该类型加热炉在国外已很少见。
2.4.2 轧机代表国际水平的轧机,其轧制力一般为19.6kN/mm,而国内轧机普遍在9.8kN/mm左右,而且除济钢新上3500mm轧机和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酒钢)3000mm轧机外,很少有成功运用液压AGC和液压弯辊的先例。
2.4.3 控冷控轧除酒钢引进法国克莱辛姆气雾冷却技术和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钢)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试验柱状层流之外,大都无此类先进技术,而缺少此类技术在一些特殊钢种开发方面是有难度的。
2.4.4 矫直机国内现有中板生产线所配置热矫直机的能力普遍偏弱,在矫直效率和平直度方面都有差距,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2.4.5 冷床一流的冷床应是步进式冷床,日本NKK福山厂即采用此技术。其特点是钢板与冷床台面无任何相对运动,冷却过程中对钢板表面无任何损伤。相对而言,国内一些企业采用的大滚盘冷床尚有滚动磨擦,还会部分擦伤钢板表面。
2.4.6 剪切除酒钢、韶关钢铁公司(简称韶钢)中板厂、重钢第五分厂、济钢中厚板厂、鞍钢新轧钢之外,其它企业大多采用侧切剪,剪切质量差,而且成材率低。另据了解,济钢和韶钢的滚切剪使用情况也不正常。
2.4.7 探伤国内中厚板企业大都无探伤设备,部分企业用国产设备做过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能说正常。济钢2002年初从加拿大引进一套超声波探伤设备,预计2003年上半年将安装投用。
2.4.8 热处理能够做好轧后热处理工作的,目前只有武汉钢铁公司(简称武钢)中板厂、舞阳钢铁公司(简称舞钢)中板厂、鞍钢中厚板厂和宝钢集团中板厂四家,其它中板厂或没有相应装备,或与产品类别有关,不能正常使用。
3 今后的改造方向
国内中板厂第一轮大规模改造开始于1984年,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各生产厂不约而同地将原三辊劳特式轧机改为三辊加四辊或双四辊轧机,国内中板产品产量和质量在短期内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经过十多年的运行,这样的生产线已落后于市场竞争的内在需求。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为求得生存权,各家中板厂的改造已不可避免。
酒钢、济钢、安钢、南京钢铁公司(简称南钢)四家企业已率先实施改造计划,其中酒钢的3000mm、济钢的3500mm中厚板生产线,装备水平均为国际一流,安钢、南钢则是选择炉卷改造,这几家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下面结合这几家企业改造经验,对国内各中板厂改造提出如下建议。
3.1 市场分析
国内同行在预测2005年中厚板市场容量时,大都定格在1400~1600万t之间。按照这个分析,国内目前所有的中厚板企业大都有较大的生存空间。但随着加入WTO之后,国外产品的冲击,国内热连轧产品的高速发展和宝钢5000mm轧机的建设,国内的中厚板市场将有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
从理论上分析,由于产品价格和产品规格方面的差异,国外产品尚且影响不大,但随着武钢2250mm热连轧、鞍钢1780mm热轧和邯郸钢铁公司(简称邯钢)、包头钢铁公司(简称包钢)、韶钢连铸连轧以及昆明钢铁公司(简称昆钢)、酒钢两套窄幅炉卷的建设,由于成材率方面的差异带来的成本方面的差异,宽度在2000mm以下的中板产品将被热连轧条件下的产品取代,而宝钢200万t中板生产能力的介入,必将在管线、造船板材生产上对国内原有格局造成巨大冲击。济钢3500mm轧机配套完善之后,将形成年产120万t中厚板的能力,管线、造船等品种板将占总量的80%左右,加上现有中板厂80万t普板的生产能力,也将形成200万t中板生产能力。宝钢与济钢一南一北、一宽一窄,构成中国两大重要中板生产基地。鞍钢尽管重心已转移到冷、热薄板的生产方面,但现有的4200mm中厚板生产线加上热连轧产品,如市场需要,也可以达到200万t生产能力;安钢和南钢两套炉卷,靠成材率和品种多样化打市场,各自都有100万t生产能力;重钢、酒钢和昆钢发挥各自的地理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独特条件,在区域范围内形成100万t生产能力也符合区域市场需要;加上国内最早的中厚板基地舞钢、产品开发最具实力的武钢,如此分析,国内市场已基本瓜分完毕。
但市场毕竟是在变化的,业已形成的虽占尽先机,但后来居上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而且从发展角度看,现在的建设往往是为3~5年之后打基础,那时的市场容量,不会是今天预测的结果。国内的其它中厚板生产线应依据自身特点,加快自己的改造步伐。
3.2 改造思路
炉卷技术的改进,使卷轧中板成为可能,由于有了美国奥瑞根钢铁公司3700mm炉卷成功的经验,才促成了南钢、安钢两套宽幅炉卷的顺利审批。但宽幅炉卷毕竟在世界上成功的先例较少,在国内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故而各中板生产企业不宜再去模仿。
前面已经分析过,由于受国内现有生产线热连轧的影响,参照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经验,3500mm以下的中厚板轧机不宜再建。预计在未来3~5年内,3500mm以上的中厚板生产线只有宝钢、舞钢、鞍钢、济钢和宝钢集团浦钢五家,其中舞钢的装备较为落后,浦钢由于自处浦东开发区,上海市已有政策,3年内完成转产任务。
理想分析认为,国内市场可以容纳下15~20条中厚板生产线,而现有生产线无论从数量到能力,都远远达不到要求。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国内钢铁建设的热潮会从现在的冷、热轧薄板转移到中厚板上来,有条件的企业现在就应该加以考虑。
参照国外经验,认为改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轧机规格:宜在3700~4800mm考虑。
(2)设计产量:120~180万t。
(3)产品规格:6~100mm。
(4)生产线构成:按薄、中、厚三条线考虑。
(5)工艺构成:必须有一台可满足控制轧制要求的轧机,先进的控冷控轧技术,高效优化的强力矫直技术,对钢板表面形成全方位保护的冷却及收集装备,高精度的剪切设备,还可以视产品的种类考虑配合何种方式的探伤技术和热处理技术,形成全能型生产线。
(6)市场半径:以超过400km为界。但这个标准不是唯一的,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基础条件。如济钢,完全可以考虑新的中厚板生产线,以形成中国最大的中厚板生产基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