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加强科学探究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科学探究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日期: 2009-11-27 3:27:59 浏览: 7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刘国立

摘要:心理学研究指出,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动力,而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方式,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民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创造的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常常遇到一些困难,产生新的需要,更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开发,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试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 培养 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本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一、创情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指出,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动力,而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对一事物的好奇——产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加研究活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这不啻是个奇迹。因为这株稚嫩的幼苗,除了需要激发他外,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没有这个自由,它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课内容时,教师没有按课本平铺直叙,而是调整顺序,以演示实验开路,以趣引思。先准备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放在讲台上,告诉学生一瓶是空气和一瓶是氧气,你能确认那一瓶是氧气吗?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议论纷纷,七嘴八舌,说不出解决的办法。这时就层层设疑,步步激趣。教师问:“肉眼能确认吗?为什么?”同学们回答说:“不能。因为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正当学生进入一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让学生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瓶中,就会迥然不同的现象,使得问题迎刃而解。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即明确了氧气色、态、味的物理性质,对氧气的化学性质也获得了生动的感知。这样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学生不断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避免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
二、耐心引导,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方式,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民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创造的才能。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可以畅所欲言,不怕出错误和失败。即使失败或错了,老师也不批评,同学也不会耻笑。得到的是同学们亲近。教师的热情引导,如:在实验室做还原CuO的实验时,有个别学生“反其道而行”,先撤导气管,后灭酒精灯,结果还原的Cu又被变成黑色的CuO。这时发现学生思维的悖谬,不能简单的否定,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自觉地查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经过反复尝试,终于获得成功。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探究信心,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过程,就能积极探索和思考化学问题,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和谐统一为一体的学习氛围。
三、释疑导航,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德国莱因兰•法耳茨州明确指出,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笛卡尔也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新课程改革,即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愉悦的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的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如:“溶解度”概念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将组成“溶解度”的概念分四句话让学生来剖析分开,效果就大不一样了。A、在一定条件下。B、溶剂的质量为100克。C、达到饱和状态 D、溶质所溶解的克数。满足这四个条件就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悟出道理,化难为易,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四、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化学教学课程理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先当新知识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其特点是推陈出新,而非为“应试而学”或“墨守成规”。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就是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当鉴别H2SO4和NaOH时,就可以设计多种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检验,有些学生居然找到了十多种方法,,即:(1)石蕊 (2)酚酞 (3)PH试纸(4)Na2CO3溶液 (5)BaCL2溶液 (6)CuSO4溶液(7)FeCl3溶液 (8)Ba(OH)2溶液 (9)Zn (10)CuO等等。利用上述药品和反应制得的药品相互反应,自行设计并进行试验操作,写出50多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见,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挖掘开发。通过大量试验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巩固所学知识,为创造、想象提供丰富的“原料”。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产生一些矛盾,促使学生动脑去思考,去查阅资料,主动参与矛盾的解决。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常常遇到一些困难,产生新的需要,更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开发,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试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科学探究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过去的“三好”(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变为“三强”(创新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强,演变适应能力强)。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决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3月.
2张健,学校教学实用全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8月.
3化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