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日期: 2009-11-27 2:46:37 浏览: 10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傅惠梅

[摘要]: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学}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最活跃的因素。爱因斯坦有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已感兴趣兴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精心的设计,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人从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多媒体技术、拓宽知识、精心设疑、减轻学生负担等几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阐明了自已对培养学生兴趣的体会。
关键词:兴趣的培养,探索性学习,超前消费,多媒体技术,研究性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 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前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关键时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乐学、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谈谈对培养兴趣的几点体会:
1 热爱学生,作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带有浓厚感情{学}色彩。学生对某科老师的感情和兴趣,可以直接迁移到该学科的学习上来。常能听到一些学生在私下谈论:“某科任教师上课动不动就训学生,光批评学生就花去十几分钟的时间,甚至体罚学生,辱骂学生,我们恨他,上课就和他对着干。”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赢得学生装的喜爱,学生怎么能喜欢他上课,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的成长。甚至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几句勉励的话语,都会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多些鼓励,少些批评。主让学生真切感觉到你是一位和蔼可亲和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
2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修养、道德品质等特征的总和,是一名教师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资历、驾驭课堂的能力、思想品德等几个方面是课堂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那些资历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容易产生一种敬重的心理,对那些有显著教学成果和发明创造的教师,更是由衷的钦佩。只有教师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多出教学和教研成果,充实自已的实力,以增加学生对你的敬重心,用你的业务知识实力影响学生对你所授学科的兴趣。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有影响,一个大公无私、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教师,总是能赢得学生的赞誉,他的一言一行也就具有号召力和说服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
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和学习兴趣。衡量一种教学方法优劣的标准是教学效果。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要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不同学阶段、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如高一新生应采用不着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边实验边讲课,同时辅之以图表、电教等手段的教学方法易于被学生接受。对于高二三年级的学生适于侧重学生活动的启动教学、常见的有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台阶式教学法等等。对于新课可采用读、问、讲、练、评教学法,对复习可采用单元目标教学法;对于基本理论知识课可采用讲、练、评结合,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课用提示、自学、研讨、精讲、演练、小结六步学导式教学法比较好些。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围绕激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而因材施教,总可以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4 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如“美丽喷泉”、“空杯生烟”、“水中着火”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很多课时没有实验,不能充分发挥化学课实验教学的优势,怎么办?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课还是可以想方设法实验。例如在讲“硫的化学性质”时,我们先演示硫粉和汞在研钵中混合,轻轻研磨就会变黑,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做硫和铁反应的实验。用一根红的玻璃去接触石棉网上的硫粉和铁粉混合物,结果反而迅速燃烧起来。开始时,同学们都静静地观察实验操作,突然观察到剧烈燃烧起来,大家都很奇怪,议论纷纷。有的问:“为什么硫和汞研磨不需要加热就反应,而硫和铁则需要加热才反应?”
有的问:“为什么硫和铁反应如此剧烈?……面对一连串的为什么。同学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充分引发学生的兴趣。
5 拓宽知识,发展兴趣
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化学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化学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拓宽化学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第五章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关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知识点时,我们先用点燃的本条伸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时再做一个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很奇怪:镁条怎么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呢?我 们此时抓住时机问:前面的结论是否错了?启发学生思考:1,二氧化碳使点燃的蜡烛熄灭,却使点燃的镁条燃烧得更旺,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2,第一章第四节中的燃烧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而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在无氧情况下进行的,前后内容是否矛盾?通过分析,学生终于得出正确结论:前面讲的燃烧是指通常的燃烧要有氧参加。因此,特殊情况的燃烧定义狭窄。老师及时给学生总结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既拓宽了化学知识,又发展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6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兴趣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都非常热爱、关心生活,关心自已生存的环境,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琐事儿至关重要。比如衣服上的墨水团、汗迹该如何清洗;水壶的水垢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除去;我们长期吃方便面、喝饮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为学生介绍,从而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消除学习 上的畏难情绪,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白色污染”、“赤潮”、“蓝藻”、“水华现象”等究意竟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最为突出,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还可以让学生直接上网去查询,搜索资历料,以体味独立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受,体会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效用.
当前热门的西部大开发,也已燃起战火,如何合理的开发西部,建设西部,
那又会不会引起更多的环境污染,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当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们不妨让学生共同参与,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其思维.2008年北京如何成功实现“绿色”、“环保”的奥运主题,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去设计,或许有了他们的创新设计,北京奥运村的建设将会更加美丽。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将有更多的亮点。藉此,体现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创造性教育,以利于学生兴趣的增强,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
7 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取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手段就能够记忆65%。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现代教育手段中的重中之重,它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影视于一体,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黑板”的模式,也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也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期保持,记忆更加的深刻。
譬如在介绍环境污染时, 我们就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将“白色污染”、“赤潮”、“蓝藻”、“水华现象”的现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治、治理等都可以播放出来,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从自已做起“的信念。
实验是初中化学中重要内容,尽管学生对实验一般都有较浓的兴趣,愿意亲自动手去操作,但是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又往往会忽视一些细节问题,而这些细节又是导致实验失败的重要原因,甚至是酿成惨剧的罪魁祸首,应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除了要让试管向下倾斜外,“氢气应早出晚归,酒精灯应迟到早退”才能使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对此,我们可以制作一些flash动画,向学生演示这一实验的详细过程;也可以将这些危险的实验按预定的步骤,如果哪一步选择出现错误,实验将不能继续进行,直到做出正确选择为止。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之后,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客观规律的重要性。还有像浓硫酸的稀释操作,我们也可以用计算机通过演示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中的分子、原子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我们也可以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使学生能更好的、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分子、原子是运动的,微粒间是有间隔”的性质,对于化学变化的本质也能一目了然。
当然运用媒体技术,还可链接到internet上相关的网站,了解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范围,以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增强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8 在教学中适当“超前消费”,以减轻学生负担。
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但由于化学用语本身具有抽象、难记忆的特点,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就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去接触、书写。基于此,我认为让学生从学习化学开始就应对化学用语适当“超前消费”,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也体现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性。再加之化学概念较多而抽象,如果将二者加在一起让学生记忆,日久会秃显其枯燥、乏味,甚至会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我从绪言教学起就有意识让学生逐渐接触、记忆、熟悉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盐、吸的氧气等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以增长学生见识。通过这种“超前消费”、分散教学,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平添了几分乐趣,更为后面知识的介绍做下了铺垫。当然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合价都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记忆,并在课堂上予以适当引导,但不宜将其安排得过于紧凑,最好是在学习物质时逐渐穿插记忆,这样的收效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学习也才能是最轻松的。
9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有效途径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其实是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伸。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系统性和多种形式的,而且内容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的设备条件而具体确定。常见的有:
第一,组织化学兴趣小组。主要组织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让他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从废定影液中提取金属银、从草木灰中分解碳酸钾、从海带中提取碘、水质的简单测定等,以及“水中花园”、“火山喷发”、“化学振荡----没有重复的记忆”等趣味实验:还有利用纸盒、纸箱、木板、医用药瓶、废铁皮等容易找到的材料作标本、模型、简单的仪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自觉地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在活动中开发了智力,发展了能力,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组织化学晚会、化学展览、化学讲座、出化学园地板报等。化学晚会是群众性的课外活动之一,有多种多样。可以表演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讲化学家的趣事和成功事例,可以编化学短剧、顺口溜等。化学展览会是将各种化学仪器装置、图表、模型、流程图、实物标本等展览出来,供学生参观。化学讲座是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讲一些现代化学的新成就、新发现、新技术和化学史,还可以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科普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可以参观的有:氮肥厂、磷肥厂、硫酸厂、造纸厂、水泥厂、玻璃厂、炼铝厂、氯碱工业厂和电池厂等。要制定参观计划,要和教学内容同步。通过参观,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视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对学生也是一次思想教育,对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有促进作用。
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献身化学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实验能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只要广大教师肯下功夫去钻研,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成对学习的爱好,进而成为一种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乐学、会学。
参考文献
[1]王士林:《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3);15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魏省瑜:《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4);24
[4]金立藩:《化学教学》,1991,(2);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