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学生躲避心理初探

高职学生躲避心理初探

日期: 2010-3-7 4:40:37 浏览: 8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躲避心理是指教育对象通过隐性的态度反应,对教育活动采取冷漠、隔阂、怀疑、观望、不以为然的态度,是教育对象对教育活动的消极对抗。由于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教育本身等方面的原因,高职学生的躲避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极大地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应深入分析高职学生躲避心理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克服教育对象的躲避心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躲避心理;成因;对策
近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极其微妙的心理现象——躲避。所谓躲避,是指教育对象通过隐性的态度反应,对教育活动采取冷漠、隔阂、怀疑、观望、不以为然的态度,是教育对象对教育活动的消极对抗。躲避与逆反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教育活动的排斥和消解。但躲避与逆反又具有明显的差别。逆反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而躲避则是无声的、平和的对抗,更多地表现为消极的合作,木然的接受,顾左右而言他的漠视。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这些新问题的出现,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注重教育方法、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逆反现象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消极躲避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而且更容易被教育者忽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躲避比逆反更具有危害性,因此有必要对其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表现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隐性失范相对于逃课这一显性课堂失范而言,隐性的课堂失范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人坐在教室里,但“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梦游仙境”;二是错位学习,在课堂上看英语、计算机等其他科目的书籍;三是在课堂上看报纸、看小说、与他人闲聊或是发手机短信。这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一听就反感、厌倦。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态度持躲避心理的学生大都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与之无关、消极抵触的对抗位置上,表现出的是消极的合作,木然的接受、顾左右而言他的漠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帮助,总有一种内在的反感和“抗药性”。
对集体活动的漠不关心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活动,但踊跃参与学校活动的学生却不多。即使在学校反复动员下学生报名参赛,也时常有人临阵弃权。
对榜样与先进典型的否定曲解在躲避心理的影响下,有些学生习惯地、不自觉地、并无恶意地对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与评价产生否定情绪,对先进人物的事迹作错误的主观臆断和解释。有的学生对受到领导、教师表扬的人反感,甚至有意孤立被表扬者,或对受表扬者进行讽刺、打击。
对不良行为的情感认同部分高职学生过分强调自我,崇尚英雄主义,将哥们儿义气与真心帮助简单地等同起来,把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将与教师对抗的行为视作正当反映问题的方法。如此种种情感上的认同为校园不良行为倾向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形成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迁的影响随着信息流通媒介和文化传播手段的日益先进,校园围墙的作用愈见微弱,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校园中。由于校园周边环境的开发,低层次、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集中于斯,一些高职学生被低级、庸俗、腐朽、色{学}情的东西吸引而无法自拔;由于接触到国外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人生哲学在高职学生中迅速传播,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腐蚀作用;由于现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学生掌握电脑高科技的人数进一步增多,受其负面影响者也相对增多,而且比较难以控制,增加了防范的难度。另外,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学校个别先进典型、学生党员没有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也对高职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高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高职院校自身缺陷的影响一是事实上的忽视与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不突出。高职院校大都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口头上重视,书面上落实,实际上忽视”的现象。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在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个性特点和内心需求,把育人目标直接等同于德育目标,重“技”轻“德”,过于简单划一。在方式方法上,多采取“填鸭式”的单向灌输,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获取、分析、贮存、处理思想信息。在教育评价上,用考试成绩评判学生的政治及道德水平的高低,这种评价标准导致现实生活中有才无德、道德与知识相脱离的“偏才”的产生。三是高教园区的集中化、后勤社会化的影响。高教园区的建立在使学生密集、交流增多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如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加迅速和广泛,由于学校和教师生活区的相对分离,使得师生的联系、沟通减少。此外,由于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注重学生的生活服务而相对忽视了社区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施不足,园区文化氛围不浓,处于精力旺盛期的高职学生感觉课余生活单调,无处宣泄,极易形成思想和行为上的混乱。四是教育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从高职院校的整体上来看,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专职人员偏少,流动性较大;政治辅导员多是刚毕业留校的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遇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常出现有理说不清的现象;教育缺乏针对性,空话、套话,无的放矢,甚至言行不一,不能为人师表。这些情况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学生产生反感、蔑视心理。
高职生自身特点与认知能力的影响高职学生生源结构多样,思想状况复杂,既有应届、历届的高中毕业生,也有职高毕业生,还有中专、技校生,有的高职院校还有三年制中专生。多样化的生源类型造成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个性类型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职业理想和成就抱负等方面差异较大。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从美好理想到面对现实的巨大心理落差,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抱怨、压抑等心理,暴露出许多弱点,如认识上模糊混乱,观念上偏激滞后,情绪上失落忧郁,心理上稚嫩脆弱,行为上随意盲目等等。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学校的关心、教师的爱护,另一方面又往往对学校吹毛求疵,遇到问题容易走极端,甚至以破坏性行为引起人们的关注,发泄自己的不满,把自己放在学校、教师的对立面,产生在口头上加以反驳、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躲避心理,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遭遇阻碍。
引导对策
躲避心理的大量产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受众大为减少,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工作实效,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印象。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切入点,寻求相应的措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教育方法一是将灌输与疏导相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实施中央确定的新课程方案为契机,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及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以及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最新信息充实到课堂教学体系中,通过具有艺术性、启发性的灌输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通过疏导,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真实想法,对症下药。二是巧妙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载体,潜移默化。运用隐性教育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不是“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权威训导,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信息渗透于校园环境、文化活动、人际关系、人格示范等各种隐性教育载体中,使学生在陶醉、愉悦、兴奋、暗示等情感中无意识地得到熏陶,使学生不觉得有外在的力量迫使其接受教育,不至于引起反感与逃避。另外,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注意把握平等的原则,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思想,理直气壮地指出其错误,耐心细致地开导帮助他们,既通情达理,又不姑息迁就。
构筑特色校园文化高职院校虽然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上与本科院校相比较弱,但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确立自身校园文化的内容基调,在活动的创意、效果上追求独特性,为学生度身定制富有职业特色的“文化大餐”,以高雅的格调、健康向上的风貌体现高职院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气息,使学生在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要注重学生社区、班级及寝室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管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自律能力。在高教园区内的高职院校,更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文体设施,丰富文化生活,加强文化交流,美化校园环境,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强化全方位育人意识一是要建立思想导师制,探索全员育人的有效模式。可以借鉴本科高校的导师制,根据学生人数的比例配备思想导师。导师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教师和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协同学工部、系部党团组织共同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与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形成一种“全员育人”的管理模式。二是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要高度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机构,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职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提供心理测试和辅导,举办多种形式的心理知识讲座,对学生带有普遍倾向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个别学生则要进行重点帮助,使其消除心理方面的疾患。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学生服务体系。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方便学生办事的服务体系,包括助学帮困、学生维权、学生事务办理等工作。重点要抓好学生维权体系的建设,要特别关注学历文凭、学校改制、各项收费、教学质量、食堂伙食、公寓服务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建立学生维权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等途径,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四是要抓好生涯规划教育。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进校开始,就要开展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将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使其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优化网络教育模式一是要加强网上的主旋律宣传,增强网络的亲和力。要建立一批有影响的网站和网点,可以通过BBS、QQ、红色博客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即时沟通。同时要形成校园网络对大众宣传教育媒体的整合作用,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使学生从网络上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接受熏陶和教育。二是要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知识政工队伍。这支队伍应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及责任感;应掌握娴熟的信息网络技术,能深入了解网络特征,驾驭网络,具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的能力;应有快速应变的能力,能够以敏锐的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抓住网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制定网络管理规章,增强学生上网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与道德意识,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王新山.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概论[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贾新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4]王丽.高职学生逆反心理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47-148.
[5]朱延华.论高校德育躲避与反躲避[J].探索,2004,(1):105-107,111.
[6]张建平,宋燕萍,翟宁.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1-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