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日期: 2010-3-6 4:14:27 浏览: 14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应以人才需要为导向,以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据职业学院现状,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应追求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并将课程模块化、综合化,以技能训练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模块化;差异化教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进一步将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十万年薪招聘数控操作人才”的广告屡见不鲜,来自人才市场和企业的用人信息也表明,社会对高质量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年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上看,已超过企业的需求,不会出现供需失衡问题,问题在于供非所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所谓高技术人才达不到企业要求。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开发不尽合理。可见,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的社会定位
高职院校大多是由独立设置的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参照普通高校同专业制定或简单压缩而成,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力不大、吸引力也不强,不适应学生择业和企业用人观念的变化。朱镕基同志在2002年全国职教会议上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需要,是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开放的、柔性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并且是以人为本的”。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应围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围绕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素质和较高品德修养、人文素质、文化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并且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以服务于社会为基点,以企业需求为生存发展的基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调整、开发职业教育课程。
数控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市场调研分析
通过对宁夏“小巨人”机床集团和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等应用数控设备比较集中的企业调查发现,现有数控人员从事的岗位中,数控机床操作占80%,数控编程占6%,数控维修占6%,能同时从事以上三种工种的占8%。这些岗位上的人才来源大致有两个:第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控专业毕业生。这类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尤其缺乏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难以满足企业对加工和维修人才的需求。这正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瓶颈”。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前景将会十分乐观。第二,接受过数控培训的企业员工。他们的优势在于有企业所需的工艺背景、实践经验,但基础及专业知识薄弱,尤其缺乏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气液压控制和常用数控系统的了解,难以胜任新产品开发及难度相对较高的零件操作加工。调查还发现,不同的数控岗位对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差别很大。比如操作型数控技术应用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夹具、刀具和量具等方面的理论及实际操作知识,在数控机床的操作等方面要有很强的操作技能。数控编程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实践经验、数控机床、数控编程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不同的要求为重新设置开发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数控人才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定位模糊、不准确
数控专业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三大学科于一身,内容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学生在短短二年时间里系统掌握这几门学科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很不现实。由于专业定位过于笼统和理想化,造成学生对各种技能和理论知识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失去了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克服重学科、轻实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要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向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技术知识为目标。理论教学要给学生搭起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知识框架,根据企业对人才不同的需求,调整机械、电子及计算机等学科学时所占的比例,实现差异化教育。实践教学则给学生铸造一块企业急需的定向性很强的技能模块,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细化技能培养,实现差异化技能教育。总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要有别于普通高校,不能成为本科或大专课程的简单压缩。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生产,突出实用性,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对职业岗位变动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高,但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要改变这种局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传授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另外,教师应将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作为努力目标。
学校应制定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专业师资建设规划,明确各期目标,保证“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既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有较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应占较大比重。
拓宽培养渠道,确保“双师型”教师质量学校应想方设法拓宽师资培养渠道,选送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实践能力,使其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聘请相关专业教授、行业专家定期来校作报告,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激励引导机制在待遇、职务和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做较大倾斜,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引入合理的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提高师资水平在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从企业招聘或聘任兼职教师来校从事教学工作,促进在岗教师的积极性,增加紧迫感。
(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及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条件,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能力,增加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影响了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教学数控实训设施虽有所增加,但仍大大落后于当地企业。另外,实训内容长期不变、训练水平不高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另外,除增强实训外,应采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尽快提升实训层次。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开发
(一)设置三个专门化方向
高职教育要保持自身特色,要考虑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企业用人针对性强的矛盾。数控技术专业可设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
操作型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机床操作,编程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的数控加工基础和工艺知识,掌握夹具、刀具、量具知识以及加工程序的校正和修改,能检测排除简单的机床故障。
维修型维修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机械、电子、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整体分析、诊断能力,掌握机床传动原理,控制原理,数控装置原理以及气、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及相应的检测、维修方法。
编程型编程人员应十分了解数控设备的具体编程,要有扎实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要掌握手工编程、自动编程的技能,还要会使用一至两套计算机编程软件,具备数控加工工艺编制的优化能力。
(二)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入手,按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以知识应用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系统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避免使专业理论知识走向简单化、大幅降低理论水平的极端。在构建专业课程知识平台时,要以宽口径专业课程设置为平台,形成综合化的专业课程模块、有针对性的技能知识专门化模块。针对不同岗位的用人要求,将不同的综合化专业课程模块和专门化模块进行组合,形成有差异的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化专业课程模块(1)机械制图:包含机械制图和CAD或CAXA内容;(2)机械设计基础方面:包含公差与配合及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内容。主要培养有关机械工程的初步知识和能力;(3)控制工程基础:包含电工电子技术,机床电器控制PLC,液压与气动传动等内容,培养机械控制的相关知识和能力;(4)机械制造基础:包括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和机床夹具,培养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知识和能力。(5)计算机应用:包括微机原理、编程、微机接口技术、数控原理与系统,培养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能力。(6)传感器技术:主要包括检测各种物理量传感器的种类、原理和应用。(7)数控技术基础:包括数控机床、数控编程、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专门化技能模块该模块设立三个专门化方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完成技能训练和就业上岗前的培训。应在学校统一指导下,系统介绍说明各专门化模块课程的情况、要求、方向,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进入某个专门化组。每个专门化组下还可独立设置子课题方向,如操作型可分为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子课题组,同时,各子课题可以互相交叉,力求知识技能全面,突出重点,强调技能熟练。
(三)实训教学的设置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岗位实习三部分组成。(1)基本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可通过课程实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形式完成,具备对设备、材料、工具、量具、装配等工作认知使用的基本技能。(2)专业技能训练是模拟任职岗位进行的系统训练,按照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安排训练内容,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如数控车床专业技能操作实训内容包括必须掌握数控车床操作、加工的工艺过程,加工基准的确定原则,机械原点,加工原点与编程原点的相互关系,加工参数的设定,观察加工状态与调整切削要素关系的能力,补偿值的修正与测量方法等,以及数控车床的检验、调试与维修,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等。(3)专业岗位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通过顶岗实践,获得岗位技能,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及早了解社会,加强劳动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标准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标准是能力培养的有效保证,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1)基本技能考核多属于单一技能考核,每项技能考核可以参照相应的初级、中级证书要求执行。(2)专项技能考核是对多项能力的综合考核,针对性强。考核项目按照所从事的职业要求拟定,如数控车床操作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数控车床操作、加工的工艺过程,程序的编程,数控车床的检验、调试与维修,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等知识技能;以获取国家高级数控车床操作上岗证书为衡量标准。(3)岗位实习考核是一项全面的能力考核。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学生的职业道德(如工作态度、劳动纪律、敬业精神、质量意识等方面),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参与管理的能力,向技术人员学习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等内容。在建立专业岗位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标准时,优先选择社会承认或企业认可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并按要求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实践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产学结合,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经济效益,也能达到职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细化技能培养目标,分阶段实训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方法往往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应该在讲授专业课时,根据授课内容进行分阶段模拟实训,将技能训练贯穿到整个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如将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理论与操作相对应进行细化,边学理论边实践,循序渐进,以达到培养目标。
(四)合理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实训效果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从理论课程和实践的有机联系出发,结合培养方向、实训内容对整个理论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一些专业必修课进行课程综合,避免内容重复。要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占整个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以上,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理论教学要及时跟上实践教学环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有选择有目的地加强理论、技能方面的训练,达到企业要求的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明刚,汪碧云.高等职教课程设置的依据与原则[J].职教通讯,1999,(8).
[2]张海峰.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发[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