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统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统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日期: 2010-2-16 20:15:14 浏览: 5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统计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符合高职教学理念的统计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统计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统计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各种资讯息息相关,统计作为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其作用日益增大,重要性俞益增强,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统计基础》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一门必开的“基础技能”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行高职类统计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少,抽象的理论原理讲述、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繁琐的统计计算过多,统计分析和计算仍沿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传统的统计教学方式已造成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为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统计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以摆脱和改变目前的统计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简化理论推导,注重实践
在教学内容上,在保证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统计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简化抽象基本原理的讲述、复杂公式的推导,省略繁杂的统计计算过程。重点讲授基本原理适应解决的对象,统计公式应用的条件,解题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要深入讲解调查方式方法的运用和次级资料的获取渠道。
1.2 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内容
进一步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操能力,能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3 增加实用性知识
增加经济生活相关常用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指数、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指标的含义及计算等内容。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师应结合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注意搜集经济生活中的案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例如在学生收集了一段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发展变化趋势,通过动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说明问题;在提供了某一时期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数据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哪些指标反映经济发展情况,这样既能学到相关的统计知识,更能锻炼统计实践技能,并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2.2 实施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统计基础课程在教会学生掌握统计方法和技术的同时,重要的是要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教会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还要教会学生辩证的和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师生互动、同学互动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例如对统计数据的分组,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分组方法,并讨论比较各种方法所达到的不同目的及优缺点,从而掌握统计分组的原则,明确了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分组标志的原理和方法。
2.3 实施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统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法是由教师在研读课程教学大纲、把握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有机的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项目”,通过这些“小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项目设计时,可以选择一个校园生活或社会经济现象为主题,如“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大学生生活费开支情况调查”、“社区居民住房情况调查”、“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协作、互帮互助等形式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分析统计数据、撰写统计报告,完成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真正掌握统计知识。
3 教学手段的改革
3.1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在统计基础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采用色彩丰富的生动画面将大量的统计表、统计图及案例生动的展示出来,教学信息容量大、视觉直观、效果好,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视角效果,也节省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又使内容的讲解生动清晰,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3.2 利用计算机实操辅助教学
在统计教学中会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处理,过去限于板书的影响,只是一带而过。借助计算机教学形式,可以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大量现实案例来说明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使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例如在讲述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内容时,利用Excel软件实施教学。教会学生用Excel自带的函数公式计算标准误、方差等统计量、利用Excel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双样本均数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利用Excel的“图表向导”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制作图表等内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复杂的统计计算简单化,同时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实操运用能力。
4 考核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4.1 考核形式的改革
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全开卷、一页纸开卷、统计报告撰写、统计公报阅读、统计项目完成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可以由平时成绩、报告成绩、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在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4.2 考核内容的改革
考核内容应侧重于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还可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因此在考试题型上采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计算说明等。
5 结语
统计基础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最难教的课程之一。传统的《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只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改变评价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统计思维与判断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琳.浅谈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 今日科苑,2007,(2).
[2]蒋志华. 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探讨[J].统计教育,2007.
[3]苏柏山,崔晓华. 关于统计学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J].统计教育,2007.
[4]梁前德. 基础统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