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我国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探讨

我国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探讨

日期: 2010-1-19 8:41:40 浏览: 6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文章根据我国的高校的情况,分析了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高校自身和国家的意义,指出我国高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障碍,并且从高校自身、政府和科研教育主管部门3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利于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高校;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已经将自主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高校拥有众多实验室、科研人才、研究中心,在自主创新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虽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民族产业实力还不是很强大,企业内部研究和创新机构比较少。可见,高校无论是在自主创新,还是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创新,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企业的创新往往重视应用性和功利性的创新,而基础和源头的创新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创新工作主要由高校来承担。
一、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无疑对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拥有众多的高校,特别是随着这一些年来高校的扩招发展,我国高校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发展表现为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质量上的增加,甚至在牺牲质量的情况下盲目增加数量。高校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提高教师、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质量上的跨越发展,增强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偏少,而且我们民族产业和跨国公司相比较并不强大。科研院所也多有企业化趋势。由此可见,自主创新的重担应当主要由高校来挑。政府通过扶持自主创新,发展我国科技,可以将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科技优势,而科技优势可以在未来转变为持续的经济利润或者是减少劳动力消耗,用来应付未来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此外,高校的扩招也伴随师资队伍的增加,但是随着这些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增加,适龄学生越来越少,加上就业压力,可能会面临生源减少的问题,高校可以利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人力转型准备,将高校富余力量的转移。高校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自办企业和研究中心来吸纳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充分、高效利用知识分子的岗位。同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通过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可以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参与本校的科研和创新活动,能够促进高校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提升高校在学术界的地位,保障高校的经济生存能力。再者,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关系到社会和国家未来命运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高等院校应尽快适应加入WTO和国际化教育的职业要求,如自动化类的ASEA(Automation System Engineer Accreditation,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参与全球和国际化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上,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与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手段,加强工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大学生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工程素质,以此作为基础,充实和加快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高校还可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并且更加利于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人才,从而促进决学生就业和实现创收。
二、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高校自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存在许多弊端,包括一些体制和制度弊端。这正是说明高校在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高校可以从如下方面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高校应当重视面向创新和研究的教学,通过评价和激励的制度来奖励教师从传授型教学转向研究型教学。在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的人力和智慧改进教材和教案。
2、改进学分制和考试的内容,增加创新学分和试卷中创新性的内容。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相关的创新,并且建立对创新性人才给以破格认可、加分和奖励的制度。
3、增加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比如对创新的激励以及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创新,让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4、高校应当重视教学科研成果的整理、积累和沉淀。学校的发展有赖于积累,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看的更远。学校不仅要培养更多的名师,还要让名师把他们的精华加以积累和整理,并且充分共享,才能让这些名师有一劳永逸的功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高了很好的基础,高校应当从工作量考核等方面来促进成果的积累。
5、通过宣传和其他的各种形式(比如研究型教学)大力消除教条主义、唯科学主义的思想。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知道记忆,不知道去自己思考和质疑的学习方法促进了教条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直接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6、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传授学生创新方法,增强学生的洞察力和自悟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一些理科知识时用理解性记忆代替机械死记硬背。
7、建立良好的制度,促进和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工作,包括建立网络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各种猜想、不成熟的发明和创新等公开,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来合力地解决问题,并对各自的成果和功劳给予认可和奖励。
8、学校应当建立各种相关的机构为自主创新服务,促进自主创新各种工作的分工,让高科技人才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做创新性工作,而其他的非技术性的工作,比如成果推广和成果产业化,乃至一些应酬则由相关服务部门来解决。这样充分高效地利用了人才,也防止了知识分子过劳。
9、改进项目组和课题组的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的开放程度,建立有效的公开讨论机制,并且充分吸纳项目组以外的人员的智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在与市场和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10、高校还要不断完善和修订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实验室、生产实习基地、市场化的培训中心和创新实践基地等,增加和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教育水平,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政府,包括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充分重视资金上的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目前的政策存在一些弊端,另外一些地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1、政府要注意到高校在自主创新方面对国家的贡献。我国已经加入WTO,我们的民族产业受到跨国公司的冲击是前所未有,往往导致式“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进一步技术投入不足-进一步技术落后-进一步经济效益低下”的马太效应,为了避免对民族产业的冲击,政府应当从技术上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高校能够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成果。加大对高校科研的投入,还可以吸纳一定的大学生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也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效益”,因为创新工作最能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政府还应当将对高校的教育投入和科研投入分开计算,防止高校的科研投入被直接或者间接计算进入大学生的培养成本。
2、研究目前的科研创新管理和考核体制的弊端,从而改进科研和及其考核体制,对学术作假和舞弊行为采取严厉处罚措施,同时允许和宽容一定的失败,建立失败退出机制,对于优秀科研成果给予奖励,科研项目经费多少应当更加重视与成果的质量挂钩,形成奖罚分明的直接激励和评价制度。弱化现在的项目申报决定资助金额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来改变经费拨付方式,如当科研项目进行有良好的预见性结果的时候,给评审并且给以项目补助,当科研成果出来后,给予事后鉴定评价和项目经费追助。通过这些类似制度来改变科研体制重视申报,忽视成果的弊端。另外还要限制项目的重复申报,促进项目的合作,防止科技资源和经费的浪费。此外还应当改进和完善制度,保证科研项目评审和申报的公平性。
3、促进科研项目向科研成果产业化转移的工作,政府和教育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系,比如某高校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性成果,可以通过沟通协调,找到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把理论性成果转变为技术成果和最终的产品。政府给予资助的项目要在一定程度上公开成果,这样不仅成果可以接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检验,也有利于让科技成果通过共享实现最大、最广泛的价值,促进成果产业化。此外还应当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科研成果宣传推广,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让市场能够找到需要的科技成果,科研产品能够找到产生经济效益的市场。
4、减少科研经费的集中程度,采取小额度,广泛资助的方式,这样实际出来的成果可能更多。另外科研经费一般人力成本偏低,这不利于项目吸纳更多的人力。此外项目的经费管理也太松散,经费支配权过于集中在负责人手中,有待于规范和细化,保障公平和协作,进而保障项目的质量。
5、政府应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加强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宏观调控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目前一些房地产和商业等低科技含量行业暴利,但是一些重要的高科技行业却缺乏资金资助的局面。
6、科技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创新源于非功利的研究。针对目前高校过劳死和急功近利的现象,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服务于创新,切实减轻科研和创新人员的负担,把科研人员从应酬、联系业务和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等低创新性的工作中摆脱出来,同时充分尊重科技人才,注意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让他们从繁忙的琐事中摆脱出来,让他们在自由、宽松、非功利的环境中进行自己的研究。
7、创新科研评价和奖罚制度,科研成果不仅要看数量等因素,还有看质量和创新。还应当加大科技期刊的引导、监管、投入和扶持,促使各期刊重视论文的质量和创新。
8、通过监管和奖罚措施引导良好学术氛围的建立,消除学术界有宁可不创新,不能犯错误,不能批判权威的作风。
9、文献《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提出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把科研和创新成果作为一种广义资源,将科研和创新工作作为一个产业独立出来,由政府来出资负责科技和创新资源的开发,而对科技成果的利用则征收广义资源税来保障政府进一步投入创新产业中。在目前,我国民族产业无法与跨国公司抗衡的情况下,民族企业投入创新风险是非常大的,通过政府出资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划的自主创新是非常有利于我国民族产业振兴的。
三、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这个问题也说明我国高校在提高自主创新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和作为,高校提高自主创新也是顺应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如果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能够充分合作,采取有力措施,挖掘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将能大大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这些角度进行了分析,抛砖引玉地给出了一些建议。同时这些建议也对解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化需要问题、高校参与国际化竞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民族产业振兴问题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正午.“ASEA企业认可”是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J].自动化博览,2006(2).
2、王吉芳,崔新红.科技人才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5(6).
3、王勇.新专业跨越发展机制探讨[EB/OL],www.paper.edu.cn,2008-03-18.
4、王勇.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J].科技和产业,200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