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

日期: 2009-12-24 0:47:14 浏览: 24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一、会计造假与信贷风险
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准确、真实、快速的经济信息,是市场主体及市场监督者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障。不真实的经济信息,将导致错误的经济决策,损害公众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财务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基础,据专家们统计,财务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占有2/3以上,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济信息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必然受到高度关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安然案与安达信事件,中国的银广夏与中天勤事件会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对于安然案,美国《商业周刊》说:“这场金融灾难的影响远远不止一家大公司的破产。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腐败。”文章指出:“投资者的信心是我们整个经济成功的关键”,安然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的信念”。美国证管会前主任雷维特说:“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已被毁坏。”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说:“安然公司的崩溃不只是一个公司的垮台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而这个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机能不健全,而是因为腐朽。”
安然式丑闻被大量曝光以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现,原来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经常是胡编乱造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创意会计(creativeaccounting),也叫做财务报表粉饰,但财务报表粉饰过分了就是“假帐”。就比如化妆,把黑人化成了白人,那就成了做假。
朱总理在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挥笔写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的十六字校训,为上海会计学院题写了“不做假帐”。一国总理如此呼唤会计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可见做假之风已深到何等程度。
2001年,中国股市暴跌,上市公司造假黑幕一桩桩暴露,结果引来一场中国股市的大论战。在这场大论战中,厉以宁表态说,中国证券市场是新生事物,是“婴儿”。“婴儿尿床很正常”。从厉以宁的话里来推断,也就是说,他认为上市公司造假是必然的。
某教授作了一副对联
上联:上级压下级 一级压一级 层层加码 马到成功
下联:下级骗上级 一级骗一级 层层注水 水到渠成
横批:不是假账
周道烱(前证监会主席)曾在一次论坛上说:“中国企业的会计,实在是很难做的!去银行贷款,要将资产做大;去税所交税,要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需将利润做大;欲私设金库,又需将利润隐瞒……”。
当然,由于我们的工作性质,我们要接触到大量的企业,因此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出以上结论。
为什么企业要做假?一句话可以概括:“财务报表舞弊始于压力或不良动机”。
信贷人员对企业的调查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能力与诚信状况、(2)企业财务状况、(3)融资项目的前景。前两个方面是企业的现状,第三个方面是企业的前景,要对对企业前景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必须先把握企业的现状,尤其是企业财务的真实状况,这也是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
在此我们讨论:
如何对企业提供的资料(主要是财务资料)进行分析,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首先是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其次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与长期盈利能力的评估。事实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也可以起到间接评估管理层经营管理能力、诚信状况的作用。
在假帐泛滥的信用危机年代,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专业怀疑精神,如果不能搜集充分、适当的证据来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真实的,则应当推定其不真实。
二、会计与财务基础
会计学从来就算不上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存在不少漏洞。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会计总有一些根本性的原则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原则,并遵循这些原则去办事,我们还是可以依据财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1、 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虚增资产、虚减负债,虚增所有者权益;对资产项目的流动性或内容随意进行调整(各资产项目内容调整、帐龄调整),对负债项目的偿还期限随意列示;流动性与财务杠杆。
利润表:收入-费用=利润;多计或虚构收入、少计或不计费用;关联交易;利润表中的非现金项目;
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投资现金、筹资现金。负的经营现金流量通常是麻烦的信号
2、 会计核算原则
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成本配比、及时性原则:当期收入与成本、费用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售后回购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真实性(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问题
历史成本原则(不得随意调帐,增加资本公积);
谨慎性、一致性(会计政策与估计不得随意变更):如折旧政策、存货计价、七项准备计提政策
3、 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
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企业会计制度》,各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各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颁布。
最核心的一点是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改革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忽略了作为企业资产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最重要的特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由此带来的主要变化:
八项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几乎涵盖了企业的全部资产,对于我们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及资产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企业不得提取秘密准备(否则视为会计差错,予以追溯调整)。各项减值准备提取的条件与应收款项、存货、无形资产的转销。企业可以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调节利润(尤其是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
投资:(1)长、短期投资的界定-管理者意图,易变现否(涉及流动性);(2)非现金资产投资之初始成本的界定-帐面价值而非公允价值,不产生资本公积,以致虚增权益;(3)权益法核算-以是否对被投资企业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来界定(此点可以用来操纵利润),股权比例不是十分关键;
无形资产:自行开发之无形资产金额的确认(研发费用不予资本化),土地之摊销,开办费核算。
利息资本化:专门借款之费用才能资本化(不能挪用流动资金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专门借款之费用可以资本化(三个条件与资本化率),暂停资本化(非正常中断3个月)与停止资本化(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债务重组:概念、方式与债务重组日,核心原则当期不产生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只有损失。
或有事项:常见的包括商业票据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预计负债。
收入:确认条件(1)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与报酬已转移(2)没有保留与所有权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商品实施控制(3)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房地产销售――售后回购;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建安工程收入、软件开发收入、特许权费收入与高尔夫会员费收入。
待处理财产损益不能挂帐。
三、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先不详细讲,主要结合案例讲)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与获利能力有关,这与增加利润的不同方式有关;第二类目标包括避免破产、稳定性与安全性,涉及到控制风险的不同方式。不幸的是,这两类目标多少有些相互矛盾。追求利润一般会涉及某些风险要素,因而安全性和利润不可能同时最大化。这也是贷款时必须考虑到的。这种矛盾在财务报表上也能充分体现出来,例如财务报表显示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增加,但现金流没有随之相应增加,而是应收帐款大幅增加,这要么说明公司采取的是极富风险的销售政策(即应收帐款是真实的),由此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不能及时收回应收帐款,从而导致公司不能及时偿还债务而出现种种安全问题(虽然在我国不太可能因此破产,但至少对企业信用是一种破坏);要么就是公司在做假。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关注。
会计帐务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科目之间的协调配合,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关系就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勾稽关系,这使得报表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可以相互检验,至少可以对其合理性进行检验,因为它们可能不符合常识或偏离行业整体状况太远。香港上市的欧亚农业(杨斌)及银广夏被媒体及专业分析人士怀疑造假,有一点就是其报表反映的纳税状况与其销售、盈利状况不符有关。银广夏的具体情况是:1999年利润总额1.76亿元,所得税仅508万元,账面税率为4%;2000年实现利润4.23亿元,所得税719万元,账面税率不到1.7%;即使与其优惠税率15%相比也相差甚远。
正是这种矛盾关系,使得我们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才有价值,才能发现问题。
1、 趋势分析(增长或发展趋势)
对财务报表项目数据、财务比率以及报表项目比重等三大类财务数据按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一般来说最少三年才有分析价值。
趋势分析的原理在于:对于一家正常经营(没有发生急剧转型)的企业来说,公司财务结构及重要财务指标应该会保持合理的的连续性。财务指标连年恶化的公司容易有财务欺诈的动机,而一些与历史或与同业相比过于乐观、增幅过快的财务指标也常隐藏着会计欺诈风险。(1)财务状况不佳可能激发管理层采取行动以图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的表象,同时它也意味着一种薄弱的内部控制环境(这尤其要引起我们关注)。(2)高成长率并不一定衍生出会计欺诈,但当成长速度放慢甚至倒退时,为了保持一致的成长性的表象,经理层常会由于某种压力进行欺诈保持高成长。
如果公司处于急剧转型,仅对其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则效果可能不会太好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不在我们这次讨论范围之内。
2比率分析(不详细讲)
(1)短期偿债能力比率(短期支付危机是否会发生的评判标准),常用的指标包括: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不认为此比率有参考价值,原因是存货的流动性往往比往来款项的流动性要好。
现金比率:
(2)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资产负债率:
利息保障倍数:
(3)资产管理能力比率
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总资产周转率:
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 与 其他应付款/流动负债 (主要对关联方影响力的判断)
通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产周转率)而产生的盈利较通过获取较高的销售毛利率而产生的盈利,前者因财务风险相对较低,其盈利的质量较高。且依靠管理水平带来的盈利(资产管理能力比率)要比企业先进技术(享有专利权除外)带来的盈利(销售毛利率)要稳定得多,管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
(4)获利能力比率
总资产收益率(相对净资产收益率而言,更有参考价值)
净资产收益率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
销售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5)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是决定盈利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盈利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现金流,负的经营现金流量通常是麻烦的信号。
(1)、会计上反映的销售应能迅速转化为现金。在权责发生制下采用赊销所确认的收入,如果不能很快转化为现金或最终无法转化为现金,且没有计提较充分的坏账准备,势必降低盈利的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流动性和正常的商业运作。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且出现账龄延长的情况,很有可能是盈利质量下降的信号。此外,如果应收账款的增加仅仅是由于公司大力促销而使得存货从公司转移到分销商手中而引起的,这种向未来透支销售的情形也会降低盈利的质量(汽车、家电企业操控利润的一种手段:A、上市公司向经销商赊销,B、总公司之财务公司对赊销担保,C、经销商向提供总公司之财务公司反担保,D、上市公司之货币资金存入财务公司,在一定期限内不予支取)。
(2)、公司在业务稳定发展阶段,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当与公司的经营活动所对应的利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3)现金流量真实性的判断:公司可能虚构现金流量(蓝田股份)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营业务收入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营业利润+财务费用)
利息收入/三项活动现金流入之和――(判断现金流入的真实性)
3、 比重分析
同比报表:同比资产负债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同比利润表-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同比现金流量表-分母的选取(现金流入总额或现金流出总额)
主要考虑比重是否合理,符合常规?
4、 报表项目内容分析(必须结合审计报告分析)
重要报表项目分析应予重视之处:
货币资金、长短期借款与财务费用:货币资金能直观反映企业的现金储备情况,部分欺诈公司在货币资金上也进行操纵以造成企业现金充裕的假象,而如果从财务费用与货币资金的钩稽关系入手则可判断其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如D 公司2001 年末账面货币资金达16 亿元,长短期借款总计达25.3 亿元,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高达9644 万元;同时利息收入占货币现金比率也呈现逐年下降,从1998 年的2.243%下降至1.184%,从其利息收入占货币现金比率分析,公司一种可能是没有如此高额的货币资金,另外就是绝大部分现金以活期形式存放(这反映出公司财务管理能力较差,再推断下去,一家财务管理能力差的公司能有较好业绩?;既便有,其持续性又将如何?)。长短期借款与财务费用:少计利息或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之利息予以资本化。
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这两个项目往往被作为“垃圾桶”,它们往往是衡量一个公司财务管理规范与否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可能没有披露的关联交易或关联方关系、对外投资关系、对外拆借、隐藏的成本与费用等都可能隐藏在其中。这两个项目的性质会告诉公司与其他企业或单位之间的非常关系,其金额的多少或占总资产比重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该公司受到其他企业或单位的影响程度,金额越大或占总资产比重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该公司的财务状况越有必要引起重视。在看上市公司的报表是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个问题,主要是上市公司母公司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导致上市公司资金匮乏,难以维持自身的正常经营活动,以致逐年亏损,最终被“ST”、“PT”、甚至被终止上市。科龙是一个例子。
应收帐款(预收帐款)与主营业务收入:我们早已知道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反映企业资金的周转状况,该指标以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与企业利润操纵的行为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利润的真实性。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在增加、或者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速度、平均应收账龄在增加,这往往是公司要出问题的先兆。
销售收入、净利润与税金:(1)在企业经营方式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企业交纳的税款(增值税或营业税)与销售收入之间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且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差异。如公司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著低于同业水平,就有虚增收入风险。(2)可以通过对所得税与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之间的关系简单判断企业有无虚假的利润。所得税优惠政策与对外参股投资收益。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不同,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产生时间性差异及永久性差异。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一般来说是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即账面税率应大于法定税率。如果账面税率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有虚增利润风险。(以上所说银广夏与欧亚农业)
存货、应付帐款(预付帐款)与主营业务成本:存货科目在采购、生产领用及费用归集、产品销售及发出三个环节中都存在可以进行调剂利润的空间。在存货采购环节中,企业通过预付账款、物质采购等科目的长期挂账,掩饰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或期末采购单方面入帐(应付帐款不入帐,购入货物入帐),利用存货盘点,虚减生产成本;或采购费用不入帐等从而虚增利润。而在存货的生产领用及费用归集环节以及存货的销售及发出环节中则更易进行利润操纵,由于更依赖企业的主观判断,因此常出现通过递延确认营业成本从而调剂利润的现象,尤其通过人为调节结转产品数量及人为改变存货计价(计划成本、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方式。资产计价舞弊是会计造假的惯用手法,而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因此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关联交易,典型案例――江铃汽车)
长期投资与投资收益: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随意选择核算方法,亏损严重企业不作权益法调整),投资收益的真实性(现金收回金额的多少),减值准备的提取充分否?合并报表与否(实质控制权,将投资收益转化为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
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增加应与企业的经营计划相关,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营领域,改进办公条件等,如果没有明显的相关计划,固定资产的增加就可能是虚假的,或者是没有盈利性的。关注焦点是真实性、利息资本化问题、折旧的计提、减值准备的计提。(典型案例――蓝田股份:虚构现金流,虚增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符合定义的才能记入(自行开发――律师费及注册费,外购--提防关联交易),关于土地使用权
管理费用与营业费用:
非经营性损益: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
5、 如何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
先做一个趋势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将各年财务比率进行比较(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再对会计报表项目做同比报表分析(比重分析)进行分析,对大比重或变化幅度较大的科目重点关注。
上述分析步骤的逻辑性:抓主要矛盾,由总体到细节,这样就不会一叶障目。
企业能够得以发展壮大,在于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提高,财务危机的根源来自于持续盈利能力的削弱,因此企业盈利能力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盈利能力得以持续或不断提高的根基在于总资产持续的适度增长(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这二者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企业盈利能力得以持续或不断提高还在于:总体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性(站在公司以外的角度看就是偿债能力问题)、资产管理能力的提高。
最后我们才会考虑到会计报表项目,对其内容、金额大小及占总资产(或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进行分析。前两项分析集中于财务状况的总体判断,这项分析则侧重于个体分析,通过对个体的检查、分析来推定总体判断的可靠性。
6、 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实质上是“例外管理”的一项运用。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分析会转变为将一个企业的比率与某种形式的平均水平或者代表性比率进行比较。那些与平均水平相差太远的,就要抽出来作进一步研究。例如流动比率的下降,可能是行业惯例发生了改变,可能是公司的业务性质已经改变了,可能企业做出了变革从而更能有效的利用流动资产。因此不能根据某些比率的变动而轻率地下结论。
同业分析:难以找到完全一样的公司,有一定的主观性。只有在从事完全相同的经营业务、该产业具有竞争性而且只有一种经营方式时,其效果才会最好。虽然如此,还是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是经营方式的相似性以至于销售毛利率、营业费用率大致相当。
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而在实践在,财务分析往往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开业,并过分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而实际上,有些绝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可以分析一个企业的销售规模,净资产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资产规模,净利润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这些问题对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最好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我们只知道某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0%,就不能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有很深的了解,但如果同时知道了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000万元时,就会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必须将各种分析方法与各类指标的分析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能对某些指标有所偏好,这样分析才不会出现偏差。
四、辅助性防范措施
1、 公司基本面的了解:行业概况(尤其是常识)
常识,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重要的工具,这也是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投资者识别造假的主要途径。
那些已经被发现财务造假的公司,如银广厦、蓝田股份、东方电子,其从事的业务一般(如银广厦、蓝田股份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东方电子在电网自动控制领域并不是最一流的公司),但它们税后的利润率却曾连续多年达到20%、30%,甚至40%,这样的利润率世界上恐怕只有微软等几家公司才能达到。已经被确认财务造假的美国世界通讯公司,当年的利润率可以比竞争对手(朗讯、SPRINT)高出近一倍,搞得朗讯、SPRINT一头雾水,找不出原因,后来大家发现,原来世界通讯是财务造假的高手。
所以,常识,对于那些对财务不太了解的投资者,非常重要。
2、 详细研究审计报告及董事会报告:包括会计政策、纳税、对外投资、重大事项。
3、 纳税证明的开具:深圳市相关政府机关在给企业办理有关事宜时,要求企业出具税务局开出的纳税证明,这是最简单的核实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手段。最新的《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也要求会计师对纳税资料进行尽职审核(查找该文)。香港上市的欧亚农业(杨斌)及银广夏被媒体及专业分析人士怀疑造假,有一点就是其报表反映的纳税状况与其销售、盈利状况不符有关。
五、常见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由于所有的会计信息均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为载体,会计欺诈亦是以三大报表具体科目的操纵为目的,以此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会计盈余目标的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操纵,另一种则是基于对现金流为目标的操纵。营业利润操纵集中表现在对收入、成本、费用的调控,而伪造现金流则主要采取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这些操纵会使欺诈公司在欺诈期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其他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表现出异常波动。
1、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操纵
简单地说,旨在操纵会计盈余的会计欺诈多围绕着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及负债,而其中涉及到的手段则包括违反收入、费用确认原则、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等。
(1)未满足收入确认准则下确认收入
未满足收入确认准则的手法多体现为提前确认收入和不适当确认收入两种情况,前者主要针对收入确认的进程,而后者则是针对确认收入的质量。
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比较明显的如朗讯公司涉嫌将6790 万美元未到帐的分销商销售收入入账;而较为含蓄的则如美国软件开发商—交易系统设计公司(TSAI)1998 年前一直采用在客户为五年期的许可证协议付款时才记录收入,1998 年在产品滞销的情况下,开始记录未满五年期的收入,收入确认方法的改变掩盖了销售的放缓及营业现金流的下降。
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与报酬尚未转移:如国嘉实业控股的北京国软科技有限公司在尚未完全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商品所有权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将在1998年才能确认为收入的9600 万元提前确认为1997 年度收入。
向关联和潜在关联单位出售产品时确认收入:交易双方如果是关联方交易,其收入质量就应该谨慎对待。2001 年发布的《关联方交易准则》虽然遏制了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但一些潜在关联方却难以分辨。潜在关联交易比较常见的是通过第三方进行关联销售,上市公司本身或利用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从而确认了销售收入,再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在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2)伪造收入
与提前确认收入相比,伪造收入则是一种彻头彻底的骗局,其行径包括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和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
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这种欺诈多伴随着伪造会计凭证及合同等,如麦科特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 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学}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 万港元。
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来源可以包括资产出售或其他投资收入等,但如果将其计入销售收入,则会虚增营业收入并抬高营业利润率。如东方电子1997-2001 年期间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开销售发{学}票方式,将股票交易所得计入主营收入,虚增主营收入17.0475 亿元。
(3)将费用递延处理或一次性冲销
减少营运费用的方法可选择将现行费用递延处理或是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
营运成本资本化:这种手法表现为将正常的营运成本资本化,即成本被不适当地记录为可以分期摊销的资产(而非费用),营运成本资本化的多发区域存在于广告宣传成本、利息成本、软件开发成本等。如震惊华尔街的WorldCom 欺诈即是将38 亿美元的费用错误地计为资本支出。
折旧或摊销非正常缓慢:对固定资产减少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延长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不过明显调整折旧方法或者折旧、摊销期限易被察觉,部分公司通过拖延在建工程的结转进程使折旧减少,如锦州港由于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不及时、折旧计提起始月份不准确等导致2000 年度少提折旧及相应少计主营业务成本780 万元。
降低资产准备:目前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委托贷款、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需要在期末根据资产减损程度计提减值准备,提取准备不足或减少准备都会虚增利润,特别是资产总额上升时相应减值准备反而下降、或以前年度计提的准备发生逆转,都有进行会计欺诈的风险。如朗讯1999 年9 月库存大幅上升,但存货减值准备的绝对金额和相对比例都出现下降,而如果维持原先的准备比例则会使朗讯该月的每股收益减少8 美分。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将正常的营运成本资本化只是帮助公司通过将营运成本转移到未来以脱离困境,而通过会计政策变更使现在的费用转移到过去的方式则可使成本永远消失。如2001 年末财政部规定上市公司新增四项计提准备时,部分公司通过“巨额冲销”方法(即提取巨额准备)将挂账费用一次性冲销。
(4)虚减成本、费用或负债
不记录相关费用及负债:多计收入的另一渠道是不记录费用和相关负债,如大庆联谊的操纵手段之一是将获取劳务的应付未付费用未计入当年损益从而虚增利润1058.60 万元;而中国高科则是将付给某机构的财务顾问费用从“管理费用”调账转入“其他应收款”。
利用存货计价方式减少销售成本:存货的变化对企业损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所得税数额都会产生相应影响。首先,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期末存货计价过高或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收益都可能因此而增加;反之亦然。其次,有的企业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定额成本差异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却不分摊,以降低本期销售成本。此外,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也可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
调整预提费用、冲减当期成本:预提费用科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预提费用也是一项带有主观性的会计科目,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判断和估计,因此预提费用的调整也可成为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工具之一。
附属、关联单位承担费用:附属、关联单位为上市公司承担费用也是降低成本费用常用伎俩之一,如蓝田股份2000 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但实际上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1.9%。可见,蓝田股份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虚增利润。
除上述方式以外,利用非经常性损益也是利润操纵的常见手段,可以有很多手段,如剥离坏帐,减免利息,国家税收的优惠或退税,一次性出让某个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某个项目、某个子公司、某个参股公司的股权等等。比较常见的做法是,①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的国有企业,确认暴利;②由非上市国有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③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进行以“垃圾换取黄金”的利润转移。通过增加投资收益提高利润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年度合并会计报表时,采用权益法,将被投资企业的利润纳入本企业;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然采用成本法核算。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迫于利润压力,经常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之际,与关联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按权益法核算或合并会计报表,将被收购公司全年的利润纳入上市公司会计报表。2001 年《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的出台对减少此类利润操纵起到一定遏制作用;同时,利用一些特殊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欺诈也不乏案例,如因特别目的实体(SPE)进行利润操纵而使世人震惊的安然公司。
2、对现金流的操纵
传统的会计信息欺诈的目标是会计盈余,因此多表现为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的调控;但由于应收账款与虚构收入的伎俩易被识破,也由于投资者更愿意相信现金流尤其是经营现金流指标,因此,对现金流的操纵正成为会计信息欺诈的另一种形式。具体而言,伪造现金流主要是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1)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伪造或提前确认收入的公司经常通过虚拟应收账款方式虚增收入,但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以及日益增长的应收账款规模终究会引起投资者和审计师的怀疑,因此伪造现金流的手法之一是通过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隐藏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
具体而言,当造假公司需要将日益增多的应收账款伪造成有现金流的交易时,可以虚拟交易的客户名义收款进账,即通过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的分录冲销应收账款;其次,在需要偿还虚拟资金时则以借出款或购货款名义冲销,如以借出往来款的名义出账,则通过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银行存款”的会计分录使原来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化为会计报表上的其他应收款;以购货款的名义出账,则使应收账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者存货。这种欺诈方式一方面在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另一方面使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转化为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即使无法以虚拟交易客户名义收款进账,伪造现金流公司亦可通过直接虚构进账单、对账单方式虚增银行存款,其后再进行虚增的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2)银行存款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虽然将虚拟或暂时筹措的银行存款转换为流动资产便于操作,且在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销售收现值,而且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存货之间的转换避免了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但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等流动资产的日益增多并且已逐渐丧失流动性将会使公司面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之虞,因此在部分欺诈案例中,造假公司已选择将银行存款转化为应收账款后再二次转化为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如麦科特、蓝田股份、锦州港的会计欺诈都选择了虚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及非流动资产的手法。
3、利用关联交易调整利润(着重强调)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的,在股票发行数额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制的方式设立。股份制改组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交易粉饰会计报表,调节利润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彼的“游戏”,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主要方式有:①虚构经济业务,并通过将其商品高价出售给其关联企业,人为地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②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和股权置换;③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④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用、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在“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等,最终将非上市公司的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上来。由于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披露的不规范性,投资者较难从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中采集出关联交易的详细数据,大多数为调整利润进行的关联交易通常不使用现金,因此其他应收款指标占流动资产(或总资产)比重是一个重要指标。其他应收款体现企业与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有关各方的资金往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与关联方的资金关系,比如出售投资给关联方后应收回的款项等。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大,说明企业与关联方可能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利用关联方调整利润的可能性也较大。
案例一
这个案例,是去年被揭发的美国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造假的典型一例,是电信运营商和宽带网络运营商惯用的伎俩。此案例中一般有两个上市公司合谋造假。我们假设这两家公司,都是电信运营商,一个叫公司A,一个叫公司B。
故事是这样的:公司A投资建设了一个电信网络X,花了1亿美元;公司B投资建设了一个电信网络Y,也花了1亿美元。这时候,在电信运营业互相整合的幌子下,大家开始相互购买看中的电信网络。于是,公司A花了10亿美元的高价从公司B中买了网络Y,公司B花了10亿美元的高价从公司A中买了网络X。这样互相买卖一下,表面上看公司A和公司B都没有吃亏,但实际上,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将会如同魔法师眷顾,出现奇迹般的变化。理由是这样的:
对于公司A,投资网络X,花了1亿美元,卖了10亿美元,在当期形成9亿美元的投入产出差,而新买入的网络Y,完全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长期摊销,假设为10年,则当年只需摊销1亿美元,最终公司A将多实现利润8亿美元。
对于公司B,以上逻辑照样适用,公司B也将多实现利润8亿美元。
这就是为什么公司A肯花10亿美元去买一个1亿美元的网络,公司B也肯花10亿美元去买另外一个1亿美元的网络。谁都不是傻瓜。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比较复杂。例如可能会有三家公司:A、B、C,分别有网络X、Y、Z。A买B的网络,B买C的网络,C买A的网络,互相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和利益冲突,会更隐秘,更有欺骗性。如果不是特别的专业人士,只从财务报表上是根本察觉不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利润能如此简单地给创造出来,上市公司一旦尝到甜头,会对主营业务越来越没有兴趣;而且骗人的游戏一旦展开,就很难停下来,因为以后的9年中,每年1亿美元的摊销还必须进行,要想在今后保持高利润,就需要寻找更大的类似交易。但没有现金流支撑的利润迟早要露馅的。美国安龙公司就是搞了上千家专门从事这种“自买自卖”交易的帐外公司,造假的窟窿越来越大,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最后来个一次总算账。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者可能会在短期内陶醉在虚拟的利润中,并满足股价的上涨,但长久而言,得到的好处是有限的,因为这些利润都是少部分内部人制造出来的,根本不会产生新的现金流,甚至现金流还是负的(因为只要公司账面上有利润,就必须支付企业所得税,这笔钱是要实实在在从公司流出去的)。真正无风险得到好处的是那些拿到高额奖金的CEO们和幕后股价的操纵者,这些内部人还能“先知先觉”、全身而退,把一个亏损累累的公司留给大部分还在梦中的普通投资者。
案例二
这个案例,是国内庄家们最常使用的所谓“财技”。
假设某国内上市公司,总股本1亿股,业绩较差,正常情况下可以取得每股利润0.1元,此时的每股股价5元,则市赢率50倍(5/0.1=50)。此时来了一个庄家,相中了这家上市公司,并经过一段时间购买了40%的股票,即4000万股,每股5元,庄家总共投入2亿元(4000万*5元)。
接着,上市公司把一笔分文不值的劣质资产高价卖掉,假设劣质资产多卖了1亿元。暂时充当冤大头的买家往往就是庄家自己,则这笔买卖让庄家损失了1亿元,但让上市公司增加了1亿元利润,即每股利润提升1元,使每股利润达到1.1元(0.1+1=1.1)。如果上市公司的市赢率还保持50倍不变,则股价为55元(50*1.1=55)。此时庄家持有的股票市值为22亿元(4000万*55元)。如果庄家能在这个价位卖掉股票,减去当初投入的2亿元和卖劣质资产损失的1亿元,庄家最终获利19亿元,投资汇报率850%(19亿/2亿-1=850%)。
以上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做庄过程。当初庄家吃的亏越多,为劣质资产付出的越多,就能为上市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从而庄家最终的收益就越大。实战中,过程会比较复杂,但本质上还是“空手套白狼”,也有人美其名曰为“资本运作”。但无一例外,庄家都是巧妙盗用了收入、利润、市盈率等概念和会计准则的灰色地带,将缺乏财务知识的投资者骗入局中,达到轻松获利的目的。
参考:
观察财务指标的波动是审计师进行分析性复核的重要利器之一,指标的异常波动往往蕴涵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美国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CFRA)将将异常波动指标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其中纵向分析是寻求报表中的结构性变化,而横向分析则突出销售增长与相关资产、费用、现金流增长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异常波动指标及蕴涵的财务风险如下所述:
1. 纵向分析指标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急剧增长:可能出现收入提前确认
坏账准备占应收账款比例下降:可能准备不足或者夸大营运收入
存货计提准备占库存比例下降:准备不足或夸大营运收入
库存占总资产比例急剧增长:可能对某些销售没有确认成本
厂房设备占总资产急剧增长:可能不适当将某些维修费用资本化
厂房设备增长,累计折旧却下降:没有提取足够的折旧费用
利息费用相对于长期债务实质性下降:可能不适当将某些营运费用资本化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总资产比例下降:可能出现流动性问题
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下降:可能虚构收入、或将正常的营运成本资本化
应收账款增长远超出销售增长:收入确认可能过于激进
库存增长远快于销售、销售成本以及应付账款增长
库存大幅增加:可能是没有注销废弃库存的征兆;其次可能对某些销售没有记录销售成本
营业性现金流实质性落后于净收入:收入质量可能不佳
其他流动资产、其他资产增长远超出销售增长:将营运费用资本化的一个信号是软性资产的迅速增加
软性成本的摊销增长低于资本化的成本:可能不适当地将某些营运费用资本化
2. 横向分析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长远低于销售增长:可能虚构收入、或将正常的营运费用资本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