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艺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探

对艺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探

日期: 2009-12-6 11:37:32 浏览: 7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雪竹

导语:
本文主要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论点,论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同时针对这个论点,本文提出两个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一是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二是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
学生 立志 心理健康 学习 兴趣 目标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将艺术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新的教育领域更为重要。现代社会学生们接受新鲜事物很快,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尤其如此。而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呢?这是整个社会应该努力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认为艺术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一、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二、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努力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落后于人,不落后于时代。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导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使学生的心理逐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心理是急剧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模式被打破,而成功的心理模式尚在建立,学生们对自己的人生还很模糊,但他们因拥有一份专业知识又表现出很自信,这就是艺术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过程。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也是使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的关键。那么,在这种矛盾心理状态下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化解学生这种矛盾的心理,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在学习的进步中逐步克服。古人云:“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如何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如何将他朦胧的成功的想法变成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目标呢?那就是立志。立志,能够使学生逐步将狭隘的自我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立志的基础是什么?应该从哪里迈出第一步?我认为“立志,始于关心他人”。一个学生只有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他人的疾苦,学生的心胸才能摆脱狭隘的自我,从一己私利上移开,才能热切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才能热切地投身到学习生活中,才能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学会关心他人,是学生立志的开始,是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的开始。现实社会钱字当头,很多人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及“个人自扫门前雪”自私观念,这些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地助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我因素,这些对学生们的立志十分不利对心理健康不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根本不希望学生们成为自私自利的人,恰恰相反,希望他们成为一个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心理健康的人。面对一些学生的众多自我的缺点,就像一个电脑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它就会使电脑死机,病毒甚至破坏程序,进而发作破坏良好的电脑。针对学生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提早预防,教育和帮助学生克服自私自利、辎铢必较、小肚鸡肠等心理缺点,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他人。我相信学生们在教师及家长的引导下,从关心他人开始,会关心周围更广大的世界。比如,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以至关心世界的各种问题。学习关心他人,就是使学生摆脱自私自利的弱小目标。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绝对不能轻视这个弱小的目标,才能从最初看到学生的进步过程,逐步因材施教,才能引导学生心理走上正确的人生方向。辟如:一幢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打得坚实,高楼大厦就会很坚固;而地基开始没有打好,高楼大厦就会坍塌。教育学生从关心他人到关心祖国,时刻准备为他人谋求幸福和快乐,才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正因为有像周恩来这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仁爱志士,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献出毕生心血,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刚刚迈入学校大门的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激发学生们自觉地肩负时代重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而努力学习。由此我认为,“立志,始于关心他人。”
展开来说,其实立志应该从小开始,从小就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但是,真正立志是不可能在小学阶段完成的,即使在初中高阶段,也只能是为立志埋下伏笔,大学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前途其实也很迷惘,但又表现出很自信,针对这种矛盾心理,我们应该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可塑机缘,耐心地向学生贯注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想。比如: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给学生,使学生读到中外名著中的永久艺术魅力,对学生审美心理能力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时间的不断增长,学生们的知识也会不断增长,从而从身心健康方面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学生会发现和正确认识社会事物内在的本质。这是量的积累过程,是小目标向大目标转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古人所云“志为事之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就是说,志是事业成功的力量之源,有志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每个学生都有成就事业的机会,但成就事业必须拥有一个高远的志向。由此我认为,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立志心理培养,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向成功事业方向努力进取的关键。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正确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客观标准。我认为,学生只要爱学习,在教师及家长的培养下,他的心理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艺术院校的学生,有的学生是真心考进院校的,想为将来艺术而献身。而在现实的社会中,有一部分学生是抱着“考不上别的大学,才考美术的”想法走进艺术院校,带着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入学学习的学生,心理上难免不会遇到难题,必然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学生多样化心理,正确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关键。强调艺术院校的学生以学为主,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兴趣对未来的活动起到准备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起促进和发展作用,对智力开发和创新起起动作用。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事物,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发潜能,才能展示艺术的自我,才能为社会创造无尽的财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特征。
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学习的动机即学习的目的。只有学习目的明确学生才会对所学感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对文学感兴趣,有的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等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帮助和引导学生排除困难,努力使学生把握住学习的机会,始终保持对学习的良好兴趣和爱好,在学习中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方向。就像面对自己的孩子,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家长就该针对孩子的爱好认真观察、研究,帮助完成孩子的爱好,让孩子从喜欢最终转变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其次是使学生的兴趣有持久性。一个有着美术特长的学生,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引导,随着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牢固的专业思想,这就是培养兴趣的持久性。从入学之初,一定要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思想教育贯穿到美术教育工作中,使学生明白,美术是和社会科学息息相关的。比如:伦理学、心理学、哲学等等。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乐趣。最终使学生兴趣变成恒久的习惯,进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转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学生一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是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何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遇到困难时一如既往,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社会意义,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热情地培养。我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工作,是学生敢于对未知事件勇于深入探索的前提。爱因斯坦说:“爱好与希望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希望,从何而来呢?在大多数的学生中,艺术天赋极高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但不管学生们的艺术天赋从何而来,稳定天赋是靠后天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学习和自觉的学习,才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艺术院校的学生,虽迈进艺术的门槛,但他们对专业知识多半还处于空白,还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更浓厚的艺术底蕴才会在学习中产生。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懈怠和散漫,使学生学会独立深入研究艺术的技艺,并且积极地探索未知的文化领域。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上课时更应主动地把技艺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能动地理解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比如:在上专业课时有的学生很懒惰,只听课,课后不做作业,有的做了也是草草了事。这样的学生已经失去对专业课兴趣,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个人认为,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上专业课和学生做作业中,认真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在辅导中帮助学生实践学习的专业知识,才会使学生们对每一轮专业知识积极地学习,并且能够深入研究自己学科的课题,才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真正意义,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也能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又比如:课后,学生们会主动配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一些相关的课外理论知识,使学生们的课外学习转化为持久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积极地学习,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当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目标或学习的社会意义时,就说明,学生已经获得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种自觉性是学生成就事业的前提,这种积极性是转化为人生良好志愿的前提,是获得健康心理的前提,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前提。
学生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社会、家庭及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总之,培养学生的心理目标向健康方向发展,是艺术院校基础教育工作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学的学习期间,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 潘菽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德育教程 郑瑞英等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德育原理 胡守芬主编 北京市师范大学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