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技校课程设置新设想

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技校课程设置新设想

日期: 2006-3-19 19:37:27 浏览: 17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广西电子技工学校 苏炳银

[摘要] “改革课程模式”是技工教育发展的的需要。“以人为本、厚基础、宽专业、活模块”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模式,它能有效地适应和推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厚基础、宽专业、活模块”课程模式为基础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并争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同时要在各方面做好实行“学分制”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厚基础 宽专业 活模块 学分制
近几年,技工学校招生人数逐步回升,如何保持这种良好势头,面对新的形势,留住学生,"苦练内功"。内功的核心是教育改革,其关键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程度,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完美的张扬。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际上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 "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东西,在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以新的教学理念,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惟如此,技工学校方能吸引生源,让学生在技校这片沃土上"乐不思蜀"。使技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占领一席之地。
  一、培养现代的技工教育理念
  "技校是技师的摇篮",这是技校的特色。而"学技术上技校,要招工找技校",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能工巧匠",是摆在技校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技工教育已不单单是简单的阶段性教育,而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教育在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与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联系在一起,使受教育者无论日后选择怎样的继续深造,技校教育这段经历,都能为他们奠定基础的教育过程。因此,技工教育已不是单纯的封闭性教育,而是在学习化社会中担当重任的开放性教育、普及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是技校的培养目标,技校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库,他向企业输送与特定工种相匹配的人才。但是,就业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技校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脚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把新老知识同时传授给学生,把成材之路铺在每个学生的脚下,不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办出技校的特色,被企业认可。为此,要求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与人的生命共始终。只有这样,我们的技工教育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攀登新的台阶。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二十一世纪的临近,社会对智能型、复合型技术工人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而改革技校课程设置,是培养智能型、一专多能技术工人的有效途径。
一、现行技校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
一直以来,技校课程设置存在着工种课程划分过细,课程设置专业局限性过强,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各工种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的弊病,导致内容繁琐、交叉重复、理论教学时数偏多,形成学生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的局面。这种技校课程设置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十分精通,而对外工种甚至相近工种的有关知识却知之甚少的问题。导致车工不会开钻床,钳工不会开车床。所以,用这种传统技校课程设置模式培养出的技校生不能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例如我校,前几年,社会对钳工的需要量很大,所以,钳工成为热门工种。而这两年,社会对钳工的需要大大降低,而对车工的需求大幅提高。结果就形成了车工学生一毕业就上岗仍供不应求,而钳工闲置待岗的局面。尽管都是机类工种的学生,钳工却不能适应车工工作,因此失去了一个就业的机会。这正是传统技校课程设置带来的弊病。所以,只有改革传统技校课程设置中的工种和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实行弹性选课制度,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二、改革传统技校课程设置,实行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模式
近年来,高校正悄然兴起“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课程设置模式。这种新型课程设置模式对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有借鉴意义。新型课程设置模式中的“厚基础”是指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知识,丰富科学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宽专业”、“强能力”是指打破工种间的壁垒,加强各工种课程的联系与组合,进行各工种之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使车工也会钻孔,钳工也能开车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高素质”就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以“爱国、爱校、修身、奉献”为主题,设置人文基础课、美学基础课等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由此可见,高校的“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课程设置模式可以解决技工教育中技校学生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对就业市场变化适应能力差的问题。所以,同样也可以做为技校课程设置的新型模式。
三、新型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
要想实现“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模式,首先要打破原来的课程设置模块,进行模块重组。
1、改革旧的技校课程设置模块
1)改革工种设置
新型工种设置大力调减、合并与职业对口的狭窄工种,扩大专业口径,改变以往工种划分过细的情况,多设置综合性工种。增强工种的适用性。例如设置机电一体化的机电工种。这种工种的毕业生既熟悉电工知识,又掌握机械知识。具有一工两用的特点,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综合型技工人才。因此,这种综合工种的开设,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扩大了就业面。
另一方面,设置选修工种,在学校所开工种范围内,实行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择工种而修、择师而学的自主择课形式。培养本工种为主,外工种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工人才。
2)改革教材设置
针对传统教材划分过细、内容过多、知识老化的情况,新型的教材设置首先对老教材进行改革。考虑学生今后的发展、择业的需要,根据国家的劳动预备役、持证上岗政策、依据专业等级考试大纲、考试科目,新型的教材设置对老教材进行了删、减、组、撤、改。把相关课程综合汇总成为一门或两门课程。从而避免各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缩短课时,让出时间让学生去学习更多、更新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3)改革课时分配
传统的技校课时设置很死、很紧。所以,学生只能学习本工种的知识,而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其它科技知识和外工种知识。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兴趣培养和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吸收。所以要改革传统课时分配,实行弹性时间、弹性课程。
对于学制三年的初中技校生,在第一学年里,进行以文化基础课为主的理论必修课和本工种的实习必修课学习。理论和实习时间各半,交替进行。一年内结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从第二年开始实行弹性时间、弹性课程。理论课和实习课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必修课占总课时的70%,选修课占总课时的30%。
为督促学生学习,新型技校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必修课仅占总学分的70%,选修课占总学分的30%。为完善学分制,给予学生四方面的自主权:学习专业选择、选修课程层次与规格选择、授课教师选择、辅助工种与课程组合的选择。这样起到促使学生自由、自主选修感兴趣的、对自己今后发展有帮助的课目和工种。形成学生择课而修,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择师而学的局面。同时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这种课程设置培养出的技校学生,每人至少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种专业知识。可谓一专多能。
2、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模块的实施
对于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我按照主线式、模块式的思路进行实施。所谓主线式,就是整个课程设置体系要体现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设置方式。整个新型技校课程设置均贯穿这根主线。
所谓模块式是把整个课程设置设定为一个模块。这个模块分知识能力模块(理论课)和实际操作能力模块(实习课)两部分。知识能力模块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分模块组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又都分别有三个小模块。实际操作能力模块和知识能力模块一样也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分模块组成,其必修课只有一个小模块,而选修课由二个小模块组合而成。具体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模块的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中的文化基础课模块是在第一年进行的课程。第二学年开始实行技术基础课模块和专业课模块。技术基础课模块选用涉及等级考试的各门课程,并且使用综合教材。即:多门课程内容综合而成的课程。从而缩短了学时,避免了相关课程的相互重复。例如车工工种的《机械基础》课、《公差与配合》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就可以合三为一,形成一门综合课程《机械知识课》。知识能力模块中的科技知识课模块可以选择与本工种相近的或跨专业的先进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强的科技常识课程。例如:“家电维修”、“新型汽车构造”、“铣削加工的新技术”、“车削加工的自动控制”、“计算机网上操作”、“轻松学习Win98”等课程。人文知识课模块则可选用德育、美学、心理学等课程。如:“中学生生活导论”、“法律常识”、“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美学原理及应用”、“社交与口才”、“应用写作与书法”、“科技写作”等。
知识能力模块实现了“厚基础”、“高素质”的要求。而实习操作模块中的选修课模块则达到了“宽专业”、“强能力”的目的。在该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计划来选修一门实习操作课程。例如钳工的同学对汽车维修感兴趣,就可以选修汽车维修专业的实习操作课,与此同时,还可以选修汽车维修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课来与之相配套。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以钳工为主、汽车维修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术工人。
实习操作模块中的技术革新实验课模块是为挖掘学生潜能而专门设置的。这种模块为学生营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环境。设置了各专业实验室;并为学生提供技术革新课题和场所来吸引学生来选修技术革新实验课。实际上,在我们的技校生群体中还是有不少学生对所学工种和专业内容有着许多的奇思妙想,只是苦于没有条件,不能进行实际的、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而技术革新实验模块会使他们的设想得以实施。从而挖掘了学生的潜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到那时,我们的革新能手、小发明家会层出不穷的涌现。
在整个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模块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为学生提供学科选修、双工种、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通过“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模块的实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巩固和运用知识,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所以,“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模式解决了目前技工教育面临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气氛不浓,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就业面窄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进步的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模式。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技工人才模式单一的现状,培养出同一工种不同规格、一工多用的复合型技术工人,就必须改革传统技校课程设置模式,实行富有时代特性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技校课程设置模式。这样才能增强技校毕业生在未来社会产业结构中和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