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实施计划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实施计划

日期: 2009-11-4 21:47:17 浏览: 9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赵迪芳

教育部等六部委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推出了一系列专业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新的课程方案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凸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理念,它不仅对数控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而且对整个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承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基地学校,我们积极参与了新课程方案的研讨与论证工作,同时,根据无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拟订了本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实施计划。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各专门化方向的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
我校地处经济发达的无锡新区,毗邻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周边有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机械制造企业普遍使用先进的数控设备。我们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到这些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设置及需求信息,详见表1。
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我校的办学能力,我们在三年制中职和五年制高职的教学方案中分别确定了若干专门化方向,并对其专业核心课程和训练项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内容详见表2。
二、以实用实效为原则,精心设计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教学内容
我国中高等职教现行的课程方案大都沿袭普通高校的学科教学体系,不仅课程门类多、教学内容深,而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学校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与将来所从事工作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由于缺乏专业实践的支撑而很快被淡忘。例如:
———传统的《机械制图》对学生手工画图和机械测绘提出较高要求,而企业中一般技术工人只要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即可,很少有画图的机会。
———传统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大量阐述金属学理论及热处理工艺,而一般机械加工技术工人只要掌握主要金属材料的机械、工艺特性即可,无需了解热处理工艺。
———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全面介绍各种工艺知识,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大部分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核心课程和训练项目内容的设计上,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素进行筛选和整合。新的课程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以就业为导向,即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将要从事职业岗位(群)的应知要求、应会要求、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为了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2)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即学生将来要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专业教学中,简化原理阐述,删除无实用价值的陈旧内容和繁冗计算,充实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
(3)核心课程由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组成,彻底改变理论、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和内容既能保证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又可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提供操作平台。
(4)打破现行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下面仅以核心课程中最为典型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基础》为例,详见表3。
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优化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教学过程
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是职业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实现既定目标,不仅需要探索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而且要积极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我们的具体举措为:
(1)根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精心制定各专门化方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将单科独进、理论实践分离的教学安排改变成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实践交叉融合的教学安排。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同时制定实验实训设备的运转计划,从教学组织上保证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有效实施,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与实训岗位提供保障。核心课程的教学采用模块制,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分为机械制造概述、钳工技术基础、车工技术基础、铣工技术基础、其他机械加工常识、机械装配常识、机械制造综合训练等7个单元模块,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机床及工量刃具的基础知识、相关图样识读、加工工艺、材料特性、检测方法等内容,并配套进行相关工种的技能培训,从而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
(2)在部分课程或教学单元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即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一般采用项目引导法,其实施要求见表4。
我校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主要有三类课程:①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如控制技术类课程;②工艺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如数控编程加工、测量技术类课程;③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如数控设备拆装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等。
(3)优化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教学过程,教师是关键。新的课程方案不仅要求任课教师专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自主处理教材以及选择教学法的丰富经验。我校经过几年的改革实验,狠抓了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初步培育出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中,我们将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有工程实践经验、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核心课程主讲教师。有些综合面较广的模块式课程,也可由几名专业教师分别承担相关教学任务。如《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基础》中的电气控制技术、气动液压控制技术、传感器与PLC控制技术三大模块可由2~3名专业教师分别任教。
(4)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籍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要改变以课程终极考试成绩作为学科成绩的传统做法,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强化过程考核。部分由理论教学和训练项目共同组成的核心课程,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此外,学校要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大量开设各类选修课(含技能选修),鼓励学生通过自选课程、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应的学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