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运用
(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当前,职业学校德育课堂主要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教学, 方式较为枯燥无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只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对于文化基础课尤其是德育课存在着“无用论”的想法,被动学习、应付考试特点突出,导致教师教学难、教学实效性效果不尽人意。问题教学模式以问题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立足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倡导师生在协作、 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提升学生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简要分析了职业学校德育课堂存在的现实问题,阐述了问题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情况。最后,针对问题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德育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在将来的教学中不断提高 应用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课堂现状 问题教学模式 应用 建议
一、德育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既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 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可见,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未来,德才兼备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将为推动我国经济的优质高速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德育课承担着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主阵地。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德育课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观念教育,还应把学生能力的提升摆在重要位置。但实际上,当前职业学校德育课堂的教学现状和效果不容乐观。由于职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且多数存在厌学现象。德育课作为考查课,与其他科目相比,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如果沿用以前的灌输模式授课,必然导致“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的现象。因此,德育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新学法教法,提高课堂参与度,让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采用问题教学模式的德育课堂,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客观实际出发,科学设计、巧妙提问,教师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一举两得。
二、问题教学模式简述
问题教学模式依托问题教学法,综合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以教育主体论为教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哲学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观、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思想源泉。
问题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将所授的知识,以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解答,教师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信息反馈,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实现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消化吸收,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不仅应努力备好课,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问题情境的呈现可以多元化,比如,可以采用图片、名人警句、时政要闻、角色扮演或寓言故事等形式展现。之后,教师要选取恰当的时机巧妙地抛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室应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设置的问题应具有梯度性,经过不断的反问、追问、回问,促使问题逐渐分解直至解决。第二,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对于职校学生能力的养成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采用问题教学模式的德育课堂,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尽可能使每个组的水平大致相当;或者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按照学生平时相处过程中所形成的小集体进行分组。面对问题情境,教师应该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足够充分,逐一小组、分层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德育课程的思维方式头脑风暴,互相配合协力解决问题。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并适当筛选作为下一个探讨的对象。再此环节中,由于职校生自控力相对较差,教师需要注意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的掌控。第三,交流分享,讨论结果。小组讨论过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让组内成员轮流进行,尤其是性格内向或者是后进生,鼓励他们发言总结,提升其表达能力和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后,评价总结,拓展深化。 教师既要回应学生的答案,也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并进行有效追问,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知识。对于一些思维方式和相关知识可以进行适度讲解或者拓展,也可以联系相关学科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还可以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或社会空间进行实践调研或宣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问题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一)问题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效果分析
采用问题教学模式的德育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单向沟通模式,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只是聆听者和引导者,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知识由痛苦的死记硬背走向了快乐的建构体系;提升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认识自己、发现不足,进而全面提升;能够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将过程性评价和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量,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对教师的评价也更为满意。
(二)问题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问题教学模式虽然具备了相当多的优势,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它也存在着些许不足:
问题教学模式的关键是问题的创设。由于学生个体情况错综复杂,其知识基础和储备也不尽相同,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可能存在不符合学生兴趣的现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难度较大,难以照顾或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存在问题。虽然教师精心设置了问题,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计划,只要小部分人能够解答,教师就视为此问题已解决。其次,由于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可能认为学生答不出来,未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就急忙讲解答案。再者,教师提问时所涉及的范围较小,通常只关注小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忽视了其他同学。
当然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也存在着部分问题,比如学生主动提出疑问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够。职校学生基本由中考失利的学生构成,学习内驱力不足、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即使产生了新想法、思路或问题也羞于表达。部分学生还受制于传统的“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的观念,缺乏质疑的意识和精神。
四、德育课堂改进问题教学法的建议
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首先,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设置出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又具备一定的难度、还能将重难点逐步化繁为简的高质量问题。其次,教师要掌握提问技巧,紧扣学生思路,精简的提出吸引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不断追问、反问等多种形式,使教学在民主融洽、秩序井然的氛围中流畅进行,在循序渐进的问题解答中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第三,教师要抓好自身定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和合作研究,达成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的目的。第四,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评价考核的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将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也应考虑学生自评和班级同学之间的互评,推动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实施问题教学模式的德育课堂,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自身能力的提升,是在问题的驱动之下,在师生互动和生生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所以,这种德育课堂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学生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因此,学生要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提高各方面能力。第一,学生课前应积极主动预习新课,理清思路,做好疑难点标记,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探索解决方法。第二,课中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照教材,联系个人学习和生活实际,大胆思考。所谓无“问”不成学,问则疑,疑则思[2],对于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内容,应从多角度思考,勇于挑战教师地位,敢于打破书本权威。第三,学会合作探究,在活动中提升个人能力。采用问题教学模式的德育课堂,学习的过程也是交流分享的过程。所以,学生要主动投入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归纳概括和总结能力等。第四,课后要及时复习,将课堂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理清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 消化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或体系。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见证 2014 我们眼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亮点[J].职业技术教 育,2015(3).
[2]陈汉华,刘云涛.“导问式”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