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培养路径初探
课题项目:本文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教育分会2018年度研究课题“职业素养培养的中职文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8015)阶段性成果。
摘要:职业素养是伴随个人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良好的职业素养体现在一个人兼备职业操守、过硬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中职语文课程开展中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品德和道德的修养,进而通过中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具有道德意识,职业情操及社会责任感的新社会接班人。本文围绕职业素养概述、职业素养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培养价值和中职语文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详细解读。
关键词: 职业素养;中职语文;培养路径
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教育逐步向社会培养及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建设性人才。中职教育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的,在相关学科建设上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力争打造具有专业素养及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素养,综合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为今后学生成长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职业素养概述
(一)、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参与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其中职业信仰、职业知识技能及职业行为习惯是构成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其中职业素养内容详见图1。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改变最终成为终身受益的综合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不断练习和专提升业技能,直至成为伴随其一生的习惯结合现阶段教育纲领的要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亟不可待。

图1 职业素养主要内容
(二)、职业素养培养方向
现在教育中,提倡职业素养培养,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多维度进行系统培养。不难看出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构建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密不可分,并伴随人的终身。在各阶段教育中融入职业素养内容,让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活动,从真实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1]。
二、职业素养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培养价值
(一)、结合专业创新语文教育形式
中职教育却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对培养的学生需要面向就业型和实用性人才方向打造。职业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切实提升自己专业节能,同时提升语言交际能力及阅读写作能力。在新教改的要求下,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切实起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及增强行业竞争意识,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文章阅读、制度规则解读及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鉴赏,根据不同专业侧重不同方向的培养[2]。
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语文教育课程在职业素养上培养方向为了解低年儿童身心发育特征,培养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形式提升沟通及接纳观点的职业素养提升,针对旅游专业在语文课程建设上重视对历史、地理文化的了解,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汽修专业在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对机械机构、动力原理等基础进行了解,为此,在语文课程上加强对相关专业的理解说明,通过视频短片等形式生动还原工作原理,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悟教师传递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中职学生告别人生懵懂的初级阶段,不断向快速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综合发展的关键时间过渡。在此期间,学校、家庭需要对中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高度重视。语文课程与哲学、历史、科学紧密相连的学科,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开展语文课程之前,教师对职业素养内容深入挖掘,灵活的运用事例为学生讲解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性[3]。
例如:中职在语文课程《邓稼先》一文中,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我们身边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英雄”?同学们再想,“隐姓埋名28年研究原子弹,算不算是真正的英雄”?用伟大工匠精神感染学生,强调邓稼先元勋把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奉献给国家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中职语文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一)挖掘语文课程中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目标明确。中职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明确专业素质培养的主要目标,包括语文素质培养目标、语文能力培养目标、语文知识传授目标以及以人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培养目标,紧密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施专业素质培养。任何专业素质培养的形式若是没有明确目标,都会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削弱,甚至形成无效的课堂。
职业素质培养的组织形式确定。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必须在明确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恰当的组织形式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有效性和课堂的针对性。我们可以通过教师主导来以学生为主体合理的选择赏、唱、演、说的形式,来提高语文课堂的互动性,构建一个生动的课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知、情的统一,提高实践活动的行为和意义[4]。
职业素质培养实施过程优化。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需要提前计划,在过程中控制,事后总结,从而优化专业素质培养的实施过程。一方面吸引学生积极广泛参与活动,并且利用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起到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积极作用。
职业素质培养的实施效果浅谈。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要积极的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加以推广和应用。反思专业素质培养的教学过程,欠缺和不足之处要进行改进和提高,切实来发挥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充分的创新和实现语文教学改革及形势,提高教学的力度,创新教学改革形势真正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渗透职业素养在语文课程中的理念
中职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转变,促进学生意识发展的提高,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中职语文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要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作为首要培养目标,教师要具备高超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提高专业技能,要充分认识现代化社会中不同的专业及所对应的发展方向,以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素质的要求。最后,对于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善,中职语文教师要将专业和教学知识相结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特点来针对性的重点培养,注重实践的同时,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专业素质。有效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总,有效的、生动的、直观的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整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5]。
例如,如果你是汽车4S店的销售人员,客户要求你店里看车,客户对4S店所在的位置不熟,需要你准确的告诉客户,并让客户主动的来店里找你,此时的你该怎么办;若是学校组织聚会,需要你做一个整体的计划安排,然后如何安排各项流程、聚会的主题、参会人员的着装等,是否还要排练来熟悉流程,这些都是需要不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所要传授的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学习。
(三)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及综合素养
宣传学生人文道德提高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注重人文道德在学生群体中的宣传,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比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维碰撞,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设立的小组作业,让学生间互相交谈和思想交流,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这样,通过集体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改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目的。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中职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质量。在学生职业素质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师要通过自信、积极、健康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学生不断的克服不良的心理,逐渐培养出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这也是教师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体现。
结束语
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以推动职业发展,还可以保障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应引起学校的重视,而中职教师也要有意识的、积极的推动,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高尚职业品德的梳理,从而培养以符合现代化企业需求的学生,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王生辉.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8):3-4.
[2]吕文静.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66-67.
[3]常静静.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47-148.
[4]谢燕玲.职业素质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科技风,2017(21):26-27.
[5]李治泉.利用中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