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用人之道”初探
内容摘要:道家学派的的老子有一句名言“ 以正道治国,以奇正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这是成大事者必须明白的最高法则。 ”由此我想到了班主任的“用人之道”,班主任虽然是个“小官”,但是用好班干部同样重要。班主任是否能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队伍,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班级管理能否成功。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浅论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智慧。
关键词:班干部;培养;班级管理。
三国时期:有这样两位君主:知人善任的刘邦和不会用人的项羽。刘邦的汉军中,制定大政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有张良,负责经济规划的有萧何,负责军事指挥的有韩信,刘邦在用人方面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楚霸王项羽,谋略他信不过范增,以致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放走刘邦,酿成大患,带兵打仗,他又信不过手下的众多大将,最后不得不自刎于乌江。三国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班主任是否能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队伍,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班级管理能否成功。在班主任管理中,我们会有这样的发现,有些班主任花了大把的时间,中午看班,放学看班,却出力不讨好,只要班主任不在班,班级仍然没有良好的纪律,乱成一锅粥;而有些班主任却知人善任,善于在班内发现并培养大大小小的“贤干”,放手让班干部处理班级事务,为他们搭建管理的平台,这些班主任往往能以“无为”取胜。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浅论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智慧。
一、重视对班干部的封赏
打了胜仗,该封赏功臣的时候,项羽却没有及时封赏,使得官兵没有热情。由此我想到了班主任要及时封赏班干。班主任挑选出来的班干部一般来说有一些优越感,虽然工作热情比较高,但真正要使班干部们转变观念,由“要我管”变为“我要管”,把管理好班级变成他们责任,做到愿意管、乐于管,还需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管理意识。笔者认为给班干一些特殊的权利,及时封赏会有较大效果。笔者每周的班会课,让学生举手投票选“最佳班干”,票数最多者获得“最佳班干”称号,有权利给班里三名学生安排位置,有权利给三名学生的家长打表扬电话,有权利布置一天作业,有权利在中午时间给学生放一首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班主任要做到增强班干部权利的内驱力,让所有班干自豪自己的权利,从而胜任班干之职。
二、以奇正用班干部
春秋时的老子说“ 以正道治国,以奇正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这是成大事者必须明白的最高法则。 ”班主任虽然是个小官,但是用好班干部同样重要。班主任不仅要有识才、辨才、荐才的慧眼,更要有造就可塑之才的策略。七年级新生刚入学时,笔者对学生不熟悉,学生对笔者不熟悉,要组建班委会,怎么办?新生报到领书时,笔者让几名孩子帮忙打扫教室。有一名小个子女生悄无声息地组织几个同学把教室的墙上用字画、墙贴全部布置好了,跑到笔者办公室对笔者说:“老师,我想当班干。”当时笔者正在整理入学资料,这话让笔者一怔,心里暗暗佩服:“这么小个子,胆量不小。”当即决定让她当班长。因为对其他人也不熟悉,所以笔者只选了一个班长,其余成员由她组阁。事实证明,笔者这样做还是对的,她通过考察各个孩子在小学的表现,根据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担任各种职务。体委跳高破了校运会记录,文娱委员考过了钢琴十级,纪检委员嗓门最大,劳动委员有洁癖。既然我们以奇正用“贤干”,那么我们就应该完全信任她,让她有丰富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中去施展才华、努力飞翔,这会达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让班主任以无为取“良班”。
三、放手让班干部去治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刘绍在魏废帝时,专事执经讲学。所著《人物志》,讨论封建社会人才选拔问题,他在《人物志》中说:“ 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调和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则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统筹众多有才能的人。这就是 “以不能为能 ”的秘诀所在。”由此可见,班主任不必事事精通。可能有人认为,学生毕竟是学生,都是孩子,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管理能力有限,学生干部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于是班干就成了一种摆设,班长的任务是每堂课老师来时,喊“起立”;体育委员只要升旗、做操时站在班级队伍的前面;至于学习委员,只要负责成绩优异;文娱委员颜值担当就行。其实班级也是一个小国,也需要各种有勇有谋的臣子。班级是锻炼能力的场所,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在班干部培养与运用上,应树立这样的理念“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在为自己减工作量”,班主任要舍得放手。前段学校开展运动会时,笔者把秩序册和报名表往体育委员面前一扔,同时扔了一句话:“运动会组织好。”后来几天由于工作比较忙,就没有再理这个事。再后来,其他班还没动静时,笔者班的体委已经把表交到体育组了。运动会那天早上,笔者推开教室门,发现大家高举宣传横幅,宣传牌,士气高涨。横幅上“八一一出,谁与争锋,横扫赛场,唯我陈雄”让笔者看得都热情洋溢起来。比赛时,笔者本以为会乱七八糟,后来发现根本不必担心,体育委员分工很细,谁什么时段参加什么比赛,谁保卫,谁写通讯稿,谁打扫卫生,都分得清清楚楚,可能由于他们自己组织的,比赛时同学们奋勇拼搏,欢呼声、喝彩声不断,最后拿下了八年级团体总分第一的桂冠。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怎么管好你的一亩三分地。先概括地说,识大体,弃细务,用好兵,也是每一个管班主任都应把握的基本原则。班主任,绝不能事必躬亲,放手让班干部去治,要做到以不能为能。
四、力培班干部,悠哉治班
晋代哲学家傅玄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意为: 能让士大夫忠于职守,服从命令;让诸侯国的君主分到土地并守住它;让朝廷三公总揽天下大事并参政、议政,那么天子就可以悠哉优哉地坐在那里统治天下了。一个班级选出来的班干部不是天生来就会管理班级,他们的管理能力是靠班主任培养出来的,教会他们管理方法。这样,班干部才能毫不费力地管理班级,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才可以悠哉游哉统治班级。比如笔者每周抽一个时间给班干部上一节班会课,介绍一些优秀班干部的管理方法,分析班级情况,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教班干如何解决,引导他们如何做好同学之间的思想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干部,不要问他们“最近班上谁谁又不听话了、违纪了”,这样不是培养班干,而是在培养间谍;“间谍”式的班干部承受着班主任和同学两方面的压力。这种方式伤害学生之间的情感,会导致学生与班干间的猜忌与对立,很不利于班干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应给他们必要的方法上的指导,当好顾问。就像游泳教练教一个根本不会游泳的人,既要放手使其“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又要保证其人身安全。
五、制定“班法”,辅助班干部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一个团体都需要一个制度来管理它,约束它。宋太祖说:“王者禁人为非,莫先法令。”班干部管理班级也需要一书“班法”。笔者班级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有一名值日班干,这些班干能把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中午时间班级能安静地自习,没有声音。主要还是靠“班法”,与其说学生因为惧怕值日班干而不敢讲话,还不如说怕这个“班法”。“班法”内容如:午自习讲话者扣一分,嬉戏打闹者扣两分……值日班干是不跟这些犯错误的学生打招呼的,直接扣分。每个星期笔者会查看加减分的情况,扣分最多的三名同学将有幸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喝茶,看报纸半小时。学生到办公室喝茶、看报纸毕竟是十分不自在的,甚至有点毛骨悚然,所以谁也不想因扣分而到老师办公室喝茶,看报纸,所以就没人午自习期间敢讲话。归根而言,还是“班法”辅助了班干部的工作。
知人善任,是班主任之道。弹琴时定好弦,琴声才会不偏不倚,悦耳动听。班主任培养一支良好的班干队伍,班级管理才会不偏不倚。掌握了培养班干真谛的班主任,不会去做班级班干各自负责的具体事情,而是充分调动起班干,使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的"贤干",使班级管理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帝王学的智慧》,东方浩,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