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职教课程与普通教育的比较

职教课程与普通教育的比较

日期: 2016/10/17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不同之处:
   在课程内容方面,普通教育着重传授科学知识,而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传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技术知识。
   在课程结果方面,普通教育课程是知识本位的,其产出是知识点,而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的,其产出是规则、程序等。
   在课程进度方面,普通教育旨在满足群体的需要,而职业教育注重个性化,旨在满足个人的需要。
   在课程反馈方面,普通教育的反馈是很模糊的,而职业教育能获得即时的、可测量的反馈。
   在课程实施场所方面,普通教育的现场经验是有限的,而职业教育有很多的现场经验、操作经验等。
   在课程目标方面,普通教育的目标是一般化的,而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具体的。
   在课程评价方面,普通教育有较多的评价标准,而职业教育具有客观标准。
   在课程开发方面,普通教育通常运用学科式的方法及教师的反省法,而职业教育运用实证方法,如任务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
   在课程开发人员方面,普通教育为教育专家、科学家、社会学家等,职业教育为产业界专家、技术人员、经济界及教育界的专家等。
   在课程编排方式方面,普通教育以学科为中心,而职业教育采取功能模块化的方式。
   在课程学习顺序方面,普通教育按照由知识点的累积来形成能力,职业教育则通过能力的培养来理解知识点。
   在认知方面,普通教育以知识能力为主,而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主。
   在学生方面,普通教育的学生一般性更强,学生基础能力较强;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总体水平上略差,但个性明显。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进行探讨
   课程内容是由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课程内容三要素的各自内涵与比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教育类型课程的不同特点。
   职业教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与实际生产、服务和管理紧密相关的,是前人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是职业领域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其重点是传授具有极强实践
   性的技术知识,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关注运用的条件、方法、手段及效果的评价等,而不过分强调原理分析和理论推导;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基本上以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度,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最快的反应,把社会需求当作职业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此,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要能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跟踪市场对劳
   动者的要求变化,适时地更新课程。
   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社会已经形成的学科知识体系为背景,具有很强的学科本位特征,以系统论的理论思想为主,重视研究、开发、设计等能力的培养,其整个课程体系是
   一个完整的系统,彼此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普通高等教育加强基础教学,强调学科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特别是加强基础课程,合理划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重,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合的课程体系。普通高等教育有统一的专业目录,专业与学科建设带有普遍性,变化较小。
   人们常常看到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某些专业在名称上是相同或近似的,如电子技术、计算机工程等,但事实上它们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方面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课
   程内容取材于对应的工程学科,是一种“纯粹的”、与人的职业活动联系不太紧密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导向,具有较浓厚的技术色彩,是作为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工作者
   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而在职业教育中课程的内容则是“以职业形式存在的、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人员的专业劳动”,是产生于职业劳动实践的技术人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是以技术人员
   的专业劳动为导向的,注意劳动和职业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