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大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优劣分析

大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优劣分析

日期: 2015/12/11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沈阳工学院 杜世云

摘要: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各种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提出根据课程性质确定考核方式,并将过程考核与结课考核相结合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分析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考核就无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也就无从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学校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即无法判断其是否满足毕业条件。而考核方式又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导向作用,继而影响到学习风气。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卷面测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此,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不同的考核方式各有利弊,对待考核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而应结合课程性质及在学生专业素养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区别对待,趋利避害,在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同时,真正起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鉴作用。
   1 高校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的方式
   一提起考试,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便是学生每人一座,端坐桌前,或凝眉思考、或低头书写的画面,这就是存在历史最长,目前在社会人才选拔以及各类学校中仍然作为主要考核方式的闭卷考试;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除了闭卷考试外,许多院校在课程结课考核中还采取了开卷考试、课程设计、撰写课程论文或调查报告等考核方式。除此之外,为避免一学期一考核、一考核定分数的弊端,许多院校还采取了过程考核与结课考试相结合等考核方式。
   2 各种考核方式的优劣分析
   (1)闭卷考试。如前所述,这是历史上最通用的考核方式,此方式可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程度,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及师生的广泛认可。此种考核方式的考核成绩相对而言较为客观、公正,很少引发争议。适合于对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考核。但研究发现,这种闭卷考试的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在素质的考核也无法体现。
   (2)开卷考试。一般而言,开卷考试较闭卷考试而言,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积累程度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考核出学生的潜在素质,对考核成绩的评定有一定灵活性,适合于对知识体系更新较快的技术类课程的考核,但就本质而言,与闭卷考试差别不大,均属于卷面考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一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卷面考试相比,此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更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潜在素质,适合于与生产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工艺技术类课程的考核。但通常而言,教师在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时,很难做到一生一题及不同设计题目具有相同的设计任务量及设计难度,在多人一题时,还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抄袭,因此对考核成绩的评定难免有失公正或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4)课程论文与调查报告。这种考核方式除了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外,还可考核学生收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一定帮助,适合于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考核。但与进行课程设计类似,也存在很难保证每人一题及评定的公正性等问题。
   (5)前述4种考核方式均注重的是结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考定分数的弊端,许多院校采用了过程考核与结课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出勤、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小测验等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一部分。此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可避免学生平时翘课、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上述各考核方式的不足,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考核方式。
   4 结束语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各种考核方式各有利弊,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时,应结合课程性质,选择适当的考核方式,并应将平时考核与结课考核相结合,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风地形成。
  
   参考文献
   [1]程虹.高等院校考试现状与改革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7月:135-137
   [2]陶锐,李洋,曹海燕.高校考试改革探索性研究[J].科教导刊,2013年12月(上):25,49
   [3]陈绪赣,赵晴.理工科本科课程考试改革基本思路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64-67
   [4]李平.浅谈人才竞争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考试改革[J].江苏高教,2003年第1期:46-48
   [5]何玮.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考试改革[J].学校管理,2013(12):24
   [6]李有良.浅谈考风对学风的影响[J].读写算(教师版),2012年第6期(中):14
  
   作者:杜世云(1963年-),女,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沈阳工学院能源与水利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含能材料生产与安全技术、教育教学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