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电子电工实训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电子电工实训研究

日期: 2015/8/22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技师学院 王惠祥 唐培林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市场中所需要的人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此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在这些因素的促使之下,高校与企业之间实施了电子电工的实训的模式,以期满足市场对于实践性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研究了小气合作模式之下的电子电工实训。
   关键词:校企合作 电子电工 实训
  
   为了满足市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这种模式无疑为学生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高校方面的毕业生就业率。近些年来,电子电工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这一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步的扩大。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电子电工的实训教育。
   1 结合区域产业,引入相关合作企业
   通常情况来说,电子电工类产业可以分为两种实训形式:第一种,课堂迁入企业,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子电工类产业正在走向新的飞跃,而这一类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电子电工类产业比较发达的江浙地区,高校首先需要对本地的区域产业进行一个科学的调查,以对其发展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土生土长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当然,建立基地只是一个前提性的步骤,在后续的合作中,一方面高校应当将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外派到企业内部,进一步熟悉其具体的电子电工产生流程,以掌握到先进的技术。这实际上就是在帮助高校储备一批优秀的教职工人员,也是在从侧面上提高了高校的教学师资力量,对于学生的电子电工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企业引入学校。这就需要高校设置专门的资金项目,在高校内部设置电子电工的实训基地。这一种方式,能够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专业的优势,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实质上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双赢格局。随着我国电子电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既是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电子电工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且,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并最终获得企业所需要的操作技能。除此之外,还具有第三种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起着先导性作用,学校必须要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参与气馁。也就是说,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等都需要与企业直接挂钩。这种更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能够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2 结合学生年级,设置对应的模式
   处在不同年龄和年级的学生,在实训的模式适应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校企在电子电工行业上的合作还应当具体考虑到这一因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专业的认知,以及自身的适应能力上都会相对较差。因此,在进行具体的实训时,高校应当适当延长学生的实训实践,其形式也可以选择使用尝试性的方式进行。这个环节非常重要,高校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它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专业兴趣的培养,以及他们专业基础的奠基。对于稍微高年级的学生,高校就可以氛围对其实行体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两种形式。具体来讲,体验实训阶段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熟悉了学校的环境之后,已经具备了挑战自我的心理素质。而顶岗实习阶段,是以学生前两个的准备阶段为基础,这时候学生还需要具备的是市场经济意识,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程度,以及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学生自身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提高。除了必要专业技能的训练,高校还应当培养学生电子电工防护措施、自身安全防患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只有这样,学生在实际的电子电工实训当中,才能够获得真实的体验,也才能够灵活应变各种突发的问题。
   3 结合企业需求,实施模拟实训
   在我国,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毕业生很难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据调研,一个问题是沟通问题,学校缺乏与企业间的沟通,不能正确对待教学与就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一定范围内的闭门造车,教学期间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并且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实训计划。另外,企业发展的速度始终领先于学校实训基地设备的更新,因而,学校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与滞后性显而易见。为了让电子电工专业学生能够与就业无缝对接,校内实训是远远不足的,仍需要设立一个职业岗位的模拟环境已满足广大的需求。创造条件建成职业岗位培训中心以及劳动技能鉴定中心,数控机房电工、电子实验与机能实验考核室等,全面开展职业模拟训练,与此同时应紧密结合市场调研教学,例如在实训室中进行“功率因素提高”此内容实训,在此期间老师利用学生安装一个日光灯电路,密切观察感性负载电路并联一个电容后,其功率因素变化。而后,带领学生们到市场上调查不同容量不同规格的电容价格,相对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利用这种方法,使得学生们对攻因素方面的理解力大大提高,感受更加透彻与深切,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校外实训基地令学生们将所学技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较为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充分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环境,未毕业后的就业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具有对人才的具体性要求。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和需求能够紧紧跟随市场的变化发展。而这也推动了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的开启。随着电子电工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校企合作必须综合各种因素,真正将这种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锋.校企合作视野下的中职电子电工实训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48-49
   [2] 张蕾.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实行校企合作[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8):40-41
   [3] 常春娇.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实习课程中的应用[DB].https://www.kj009.net/paper/pp1722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