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就业之路变成了蜀道?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使一些大学毕业生产生焦虑、失望、抱怨的情绪,甚至产生对社会不满等思想。这是社会的一个隐患,一个不稳定因素。国家现已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升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把手工程,要求各级政府从人、财、物上对就业工作予以倾斜,但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是一个难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众多,有社会的,有大学生自身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混”了自己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个“混”字。大学招生一扩再扩,于是乎,成为大学生越来越容易,当然就避免不了鱼龙混杂。大学生不再是高素质人群,相反,素质却越来越低,最明显的就是“混大学”现象。这些混的同学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出现了一大批一年只逃两次课,一次逃半年的“英雄”们。对于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英雄”们对家长的对策是能蒙则蒙,能混则混。家长们在一起闲聊的话题也就仅限于自己的孩子每学期或者每年花多少钱,其他都是一无所知,更是从未与成绩单谋过面。等学生毕业无法就业时,家长们都是一脸茫然,只感叹社会就业越来越难,就业岗位越来越少,而真正的就业难原因又有几个家长知道呢。”英雄”们毕业掌握的了高超的游戏闯关能力、睡眠补充能力、海聊胡侃能力、酒量无敌能力、考试狂抄能力等各种绝技,看来不上大学真的是一种“遗憾”!这种现象最后导致 “英雄”们专业知识不扎实,一知半解,经常被面试人员搞的一问三不知。然后是心态问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能力、素质又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是茫然无知,走一步算一步。
社会“坑”了大学生
不得不承认,社会上有好多令人不满之处,比如大部分单位最先注意的是毕业生的毕业证,是哪所大学毕业的,看看是不是好学校,其次注意的才是毕业生的能力,这让很多毕业生很是郁闷,怀才不遇的感伤便会不断涌上心头。再者就是社会灰暗问题,虽然国家在努力,社会在呼吁,但是灰色就业现象依然存在,效益越好的单位越明显,户口问题和关系户等音素给不一分大学毕业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浪费了许多优秀大学生资源。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但也有好多招聘单位注重毕业生自身素质的,这些单位会让毕业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并不只是留下简历简单打发,甚至为应聘者提供试用期,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
大学生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应该被社会各界珍惜并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和价值。面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就业难,大学生应该针对社会需要,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在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中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