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资源节约型高效玉米种植的研究
摘要:伴随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日益提速,资源节约型高效玉米种植模式作为日后技术创新及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资源节约型高效玉米种植模式应用的优化性及科学性对玉米增产、优质优量影响颇大。本次研究将对辽宁省资源节约型高效玉米种植模式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关键词:辽宁省;资源节约;玉米种植
前言:资源节约型高效玉米种植模式是当下乃至未来我国玉米生产种植重要核心手段之一,对乡村脱贫、农业增产、社会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资源节约型高效玉米种植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资源节约型高效种植模式的概念、思路及特点、成本增效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等,本次研究对辽宁省资源节约型高效玉米种植模式进行分析,以辽宁省为例,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辽宁省玉米种植现状概述
玉米作为一种特色农业产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辽宁省锦州市在种植及生产玉米中规模较大,玉米已经成为该地域重点主栽作物之一,且在2009年时已经达到30万hm 2,其产量超过223亿kg,总产值达到27.2亿元,在农业贡献率方面也尤为突出。现阶段由于国家对农作物种植越发重视,进而产生了免税、直补、涨价等相关政策影响,玉米种植与生产为广大农民带来较大经济效益,此时该地域玉米生产及规模也呈现其利好势头。但通过分析研究后发现,在该玉米种植生产过程中依然问题不断。例如气候干旱问题、降水量偏少问题、品种选择不当等问题。又例如土壤瘠薄问题,施肥不当问题,种子用量偏大及相关病虫害防治缺乏等问题,还有农业技术及生产设备不配套、不科学等有关问题。基于此,怎样解决玉米种植生产中的问题影响十分关键。本文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通过对相关年限进行研究与种植试验分析,归纳出资源节约类型的高效玉米种植生产方式,进而为增强玉米种植产量、效率打下重要基础。
二、资源节约型高效种植模式的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乡、村镇贫富距离逐渐缩小,但个别偏远乡村依然存在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较低等问题。资源节约型高效种植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种植体系,对诸多涉及问题及技术层面进行全面优化,实现了玉米种植生产的集成化、节约化及高效化,是一种新型玉米种植生产方式[1]。同时,该模式对精量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精量施肥、精量灌溉、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收获等数十种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应用,提升了农业资源及相关设备的应用效率,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实质夙愿。
三、资源节约型玉米高效种植模式具体思路及特点
第一、思路,对该应用开发技术模式进行明确规划,即“选用良种模式+种子包衣加工流程+保水剂使用方法+精量播种策略+测土配方施肥步骤+节水灌溉理念+病虫草综合防治方法+保护性耕作意识+机械化收获保障”等,具体如图1:
图1资源节约型玉米高效种植模式
所以,根据应用开发技术主体模式结构,应对优良品种进行选择,主要以促进良种良法之间的配套完成为主,并对已包括的农艺、水利、农机及相关植保农业技术等进行统一集成,构建综合性开发应用体系[2]。
第二、特点,分析种衣剂、保水剂二者的耦合效应。通过分析后发现,辽宁省多为“十年九旱”,以春季旱情较为严重。所以,要进行精量播种,所谓的可以实现一次播种就可以出全苗,需要对土壤中有限水分进行充分应用。以沈阳农业科学院为实际案例,在该核心试验区种植生产中,经过2077~ 2018两年试验,发现博亚牌保水拌种粉种植成果极佳[3]。且成本投入相对较低。其增加成本只在0.06-0.07元/kg之间。并且该保水拌种粉同时能够对水分进行吸收及保持,通过将其融入到化肥农药当中,起到较为显著的增效缓释作用。该试验充分表明,相对于同一品种采用保水剂之后的植株对照出苗明显早4d,并且该苗体齐、苗体壮,苗根系十分发达,并且整体发育较快。
四、资源节约型玉米高效生产种植模式可行性及效益性分析
(一)成本增效分析
第一、节本方面分析。通过对该地域玉米农户走访沟通后发现,很多农户依然认为“有钱买种,无钱买苗”,也就是宁可进行多播种,其后等待苗后对多余苗进行拔除,这样才能确保苗全效果,通常每穴需要播下5粒种子,这种模式不仅对种子造成极大浪费,同时提升了人工支出投入[4]。该精量播种大体在1粒/穴,其节约种子为76.77%,2017~2018年试验种植生产验证,因该千粒重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化,且用种量仅为1.0~ 2.0kg之间,该种子大体节约为400元/hm2 。另外,人工方面节省为90元/hm 2对深施肥技术进行一次性应用,不再需要对其进行中耕,因此,机耕费用节省为400元/hm 2。而施肥人工节省为55元/hm 2。统计后大体可节本835元/hm 2上下。
第二、增效方面分析。在机械精量播种中发现其效果较为均匀,且深浅程度一致,因为采用“一穴一棵苗”方式,对苗期争水、争肥及间苗伤根等现象进行有效规避。所以,该幼苗主体分布均匀,且通风透光较好,对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及水分可以充分稀释、利用。同时,在苗期中该苗发育十分好,具有苗齐及苗壮等优点。明显呈现增产趋势。另外,在该土壤当中增加了保水剂投入,保水剂可在该土壤中有效形成其团粒装组织结构,提高了土壤透气效果,对昼夜温差进行距离缩小,大幅度提升地温,实现了促早熟4~ 6d。最后,对水肥偶合环境起到协调作用。2017~ 2018年试验中充分体现,运用该模式对玉米进行种植相对于比传统高产栽培方法,其增产880kg/hm 2,增效1000元/hm 2[5]。
(二)社会效益分析
本章节主要针对该资源节约型玉米生产种植模在社会中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具体如下:第一、从成本投入降低层面;第二、从产量增加提升层面;按照其节本835元/hm 2与提高增效1000元/hm 2为计算方式,在推广过程中如100万hm 2,其社会经济效益数值为17亿元。所以,根据该生产种植模式的效果性,加大对其进行推广十分有利,主要包括:增加玉米产量,配置土地资源、降低水资源危机,优化农业化学成分对该土壤、水质、乡田与该农产品自身的污染波及十分关键。同时,也实现了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即社会价值体现。按照该模式投入预计,截至到2019年,辽宁省玉米精量播种的实际面积有望达到70%。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辽宁省资源节约型高效玉米种植进行分析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辽宁省玉米种植现状及资源节约型高效种植方式进行阐明,并结合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进行侧重分析及展望,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型高效种植模式的概念、思路及特点、成本增效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等,为繁荣地方农业经济与玉米增产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露,王红.农户对完全成本保险的需求分析及展望——以辽宁省玉米种植户为例[J].农业展望,2019(8).
[2]张雪.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中的羊群效应——以辽宁省玉米种植户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19(4):54-62.
[3]王良平,李晓红,冉莉,等.低海拔地区果蔬玉米高效配套种植技术(模式)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9(2).
[4]王军,李洪涛,许瀚元,等.江苏淮北地区双季鲜食玉米种植新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
[5]唐丽,谢勇,杨威,等.稻草覆盖和厢边种植大豆对玉米产量、养分利用及径流损失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