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电工基础的技能实践教学

浅谈电工基础的技能实践教学

日期: 2015/1/10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马秋 徐正来

【摘要】: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后能讲会用直接上岗,是中职专业教学的关键,本文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等方面进行阐述,来提高技能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技能实践、兴趣、教学模块
  
   职业学校是为企业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职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懂技术,会操作,动手能力强已上升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主体地位。
   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职业学校培养的重中之重,在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应该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中心。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后能讲会用直接上岗,本文就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中实践教学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前,可采取参观、讲解、讨论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带领学生参观机械电气设备,介绍电力拖动在各类生产机械中的作用,了解掌握此项技能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并可结合观看教学录像,讲解电力拖动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可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今后的自觉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组成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课程多采用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虽然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及师生习惯,可以使学生学到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比较突出。但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和向导,以实验为辅助手段,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忽视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使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任务得不到应有的突出。
   电工专业的教学可以尝试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把专业理论知识中有关内容与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操作技能按相应的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和操作实践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例如,以往在讲“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一课题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认为“双重联锁”是多此一举的,没有必要在按钮联锁的基础上又添加接触器联锁,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实践经验。而在一体化模块教学中,当他们在实习“只有按钮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一课题时,很多同学在操作中发现了电源两相短路的故障,这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双重联锁”的必要性了,使原来在课堂上讲不清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就可以理解了。
   三、实习教学课堂化,增强各教学环节的效果
   建合理的教学模块不表示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全盘否定。复习提问引入新授仍然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学习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时,就要对点动控制和单向启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接线方法进行回顾,指出两种线路的异同,寻找两种电路合并的途径,给学生打开探求新知识的思路。新授讲解应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内容适当、语言精练、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要加强教学演示,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还要注重突出重点,多用启发式教学化解难点,使传授的知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再如,在学习三速电动机变速控制线路的安装时,就要对电动机变级调速的原理和定子绕组的接线方法加以复习,使学生心里想得清楚,手上干得明白,在操作中得心应手,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发挥示范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在实习教学的作用。示范操作是指导教师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教学形式,要以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熟练规范的操作动作给学生以深刻直观的表象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操作技能。注重启发式指导,重点在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结合学习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创新意识。例如,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学生普遍认为是很难掌握的技能,由于故障的多样性和隐蔽性,学生练习中表现为面对故障无处下手。为此,在教学中应运用讨论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共同编制故障检修流程图,再根据流程图进行示范操作。实践证明,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指导教师的意图用学生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全体学生都能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状态,可使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巡回指导是实习教学的保障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要求教师在练习中针对元件的安装方法、接线的正确性规范性、故障排除的思路方法和通电实验的安全性,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到每个学生的工作位置进检查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对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在巡回指导中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采用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
   实习结束,实习教师要结合当天训练课题的完成情况,总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决办法。如在正反转控制线路实习教学结束后,有的学生按钮接线错误,出现正反转均不自锁的现象,这时,要引导学生分析两自锁线接反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接线方法。同时要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态度、实习效率、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情况进行总结,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生产经验,巩固教学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赖承彬.技工院校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新校园(学习),2011,(7):85-86.
   [2] 郝东晏. 电工基础教学的几点体会 [DB]. https://www.kj009.net/paper/pp1775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