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优化幼儿卫生学课堂教学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优化幼儿卫生学课堂教学
李桂书 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河北邢台
摘 要:本文论证了在幼儿卫生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卫生学 兴趣 课堂效率 实践能力
《幼儿卫生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是研究学龄前幼儿(3-5岁)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一门科学。它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学好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课程,如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等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笔者在近三年的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巧妙地结合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简介如下,与同行共享。
结合教材施教
1.1 结合教材,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为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本人在对学生进行卫生学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时,并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注意随时搜集有关卫生保健的资料,适当补充与本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如在视觉器官——眼睛一节教学中,补充婴幼儿眼睛的发育过程;在微量元素教学中补充常见重金属汞、铅、镉、铬对人体的危害等,以此来开阔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增强学习效果。
1.2 结合教材,引导拓宽、加深,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材乃教学之本。而照本宣科则使教学单调乏味,狭隘的空间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相对开阔的学习空间中活跃思维,才能使他们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两方面的策略,之一,开展积极思维活动,拓展提问,教师要有意识地就一些问题向学生拓展发问,如针对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之一——既能接受强光刺激并辨别颜色、又能接受弱光刺激,问:严重缺乏维生素A会产生哪些疾病?就维生素B1的生理功能之一——在糖类的氧化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问:婴幼儿严重缺乏维生素B1会产生哪种严重后果?等等,鼓励他们以同桌或前后桌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答案。较大的问题则留作课下作业,如“你如何利用了大脑皮层活动三原则,在幼儿教育中应如何应用?举例说明。”之二,鼓励发问,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如学生经常会问道“苯丙酮尿症是怎么回事?弱视是近视吗?我口腔中现在还有六龄齿吗?”等等,对诸多这些问题,教师或正确回答,或引导网上查询,或鼓励讨论得出答案,这样,教师辅导和开展相互讨论、帮助等形式得以解决,这样能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同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活动求得新知识、新技能。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教材顺序,提高课堂效率
《幼儿卫生学》包括四章内容: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婴幼儿营养,婴幼儿身心保健,集体儿童保健。前三章侧重理论方面,第一章为其他各章提供了理论指导,第四章侧重应用方面,且节节内容比较散,连贯性不大。为提高课堂效率,本人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如第一章的运动系统结合第四章桌椅卫生,第三章预防传染病结合第四章传染病管理,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掌握,又使他们能够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能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这样不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2 结合学生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反,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可能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为此,本人在从事幼儿卫生学教学时,除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注重运用多样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模拟法、练习法及QQ答疑等,以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分别叙述如下
2.1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运用讨论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种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卫生学中的一些内容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及自身的生理心理保健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学生在开始接触本门课程时就表现出较大的兴趣。那么如何保持并提升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使本门课的教学向一个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呢?笔者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其一,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和行为习惯,搜集资料,区分正误,如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提出许多问题:长期食用精米精面对身体有害吗?我自幼素食会缺乏营养吗?早餐我习惯吃牛奶鸡蛋不好吗?……对诸多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并不急于给予解答,而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课本内容,分组讨论或辩论,教师巡回指导,通过评选“最有创意小组”奖项,鼓励学生间合作和小组间的相互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其二,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指导日常生活、行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结合学生的饮食、健康、习惯等渗透:牛奶宜晚睡前饮用,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患动脉硬化,刷牙垂直刷并要刷到三个面等等,理论和实际结合,不仅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2.2 演示法与模拟法相结合,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幼儿卫生学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总学时为40—44课时,加之设备、场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能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实习,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采取可行的措施,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是需要教师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笔者在凡是涉及到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掌握的章节部分,利用课内,并且延伸到课外的机会,充分利用课堂演示法和课外模拟法,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进行到“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尤其是“急救术”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逐段观摩教材上涉及到的每一种急救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其次由教师在课堂上做规范的示范,其后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动手,一对一地进行模仿操作,教师在旁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种操作还继续延伸到课外,教师布置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课后反复练习课堂上操作过的内容,直到熟练无误为止。掌握这些基本的保健和护理技术,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必备条件。
2.3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练习法,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幼儿卫生学》四章内容课后练习仅包括简答题38道、名词解释14个、其他5道,而且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相关参考资料极少,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为巩固所学知识,满足他们学习愿望,本人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查资料,通过练习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兴趣。经过三年的探索与积累,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练习方案:课上练习题型为巩固型,以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为主要形式,以知识点为中心,完成知识点授课后,当场进行配题训练、讲评、测试,并善于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改善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能力。课下练习分拓展型、创新型、应用型、操作型等,这些练习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比如创造性地编制了幼儿手指操,幼儿体操,富有个性的幼儿洗手歌,刷牙歌朗朗上口,科学的设计了幼儿一周食谱,以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身边的幼儿及幼儿园的实际,分析其中的卫生现象,随教学进度编写幼儿教材,并于期末进行展示交流,评选“最佳教材”、“最有创意教材”等,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积极学习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2.4 利用E-mail、QQ等构建课外辅导答疑平台,提高学习水平
借助网络辅助课堂或课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一种有效补充,具体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利用E-mail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大多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可在班级QQ群中进行一对多的辅导。还可借助QQ群中的文件共享功能和QQ网络硬盘实现文件共享,教师将重要的学习资源,如与本课程相关的新颖而具权威性的新知识、新信息,相关视频资料、内容扩充材料等传上去,实现资源班级共享。有利于提高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积极学习的情绪,能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优化幼儿卫生学课堂教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