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方法略谈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方法略谈

日期: 2014/7/19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二中 刘广君

摘 要:初中化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着重于普及化学基本知识。本文着力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从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主导与主体、课堂学习状态的控制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几方面做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优化
  
   初中学习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化学课堂,因此,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十分重要,现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1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
   作为化学教育启蒙阶段,初中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注重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普及,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前确定教学目的与任务,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制定需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具体明确,二是全面恰当。
   具体明确的要求表现在对于学生需要掌握或理解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以及在哪节课中进行这些讲解能够清晰明了。全面恰当的要求则是体现在:在清楚意识该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之后,对该学科在育人过程中的任务做到综合分析,但又要保证目的与任务的制定恰当适宜,要与教学对象状态相符合,而非越高越好。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拥有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权力,但教师在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对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被视作知识的化身,大多数学生亦将教师的传授作为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由此,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不到科学培养与发挥,而仅仅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进行接受性学习。为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出“会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进而培养民族创新精神,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并参与者,让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做到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十分必要。
   3有效控制学习状态
   3.1量力设置课程难易度
   教学如果没有难度,一切知识点只在学生触手可及之处,则会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久而久之,也会令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保证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令学生保持思维的积极性,在跳一跳方能寻求正解中获得乐趣。但在难易度的设定上,我们又要量力而行,量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的接受能力。倘使难度超出学生理解与接受范围,则学生在苦苦思索不得其果中会渐渐失去思维的动力,在寻求老师解答后依旧不明所以中渐渐产生疲乏的结果可想而知。
   3.2教学活动循序渐进
   教学活动的循序渐进主要是指适当的教学梯度的安排,在前一步的教学目标达成后实现更深层次的或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点的学习,在清晰明确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尽量缩短后续知识的认知时间,从而发展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需要安排适当的密度,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教学进程,以学生可接受作为教学前提,意味着我们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对人的认识规律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最好将设计内容与计划提前告知学生,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令他们在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做出相应自主性安排,防止课题内容走偏,防止学生进行过多难题与偏题的训练,而忽略主要任务。
   4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与模式
   4.1采用“新”与“奇”的方式导入课程
   如果教师在进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时,先在黑板上上贴上白纸,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先后喷洒,学生则会发现,白纸上先是出现了“美丽”图案,接下来却又消失了,势必会产生兴趣与疑问,教师得以在这种学生积极性的最高点引入本节课内容。这是利用“新”的思维导入课程的一个例子,新颖、富有吸引力,可在开课之初利用最短时间将学生最大兴趣调动,与“现在,我们来进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的内容,首先,我们看看化学是如何将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具体表现在生活的哪些方面……”类似开场白略有不同。由此,我们知道这种方式胜在一个“新”字。
   “奇”,顾名思义,是指在导入新课时注重悬念的制造,以留给学生一个联想的空间,令学生感到新奇的同时激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某节课中,老师开场为:“某地曾举办一场大型活动,在活动开幕时,为制造气氛而布置了很多氢气球悬于空中,最终却因为现场人员众多引发了一些安全事故,后来,人们便改用氦气球装饰活动现场。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氢气球与氦气球都能悬于空中呢?如果气球里面灌输的都是二氧化碳,是否也可以悬于空中呢?在某地举办的活动中,为什么氢气球最终引发了安全事故而氦气球则更加安全呢?”。
   4.2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需要一定的实验来使化学知识更加立体。而另一方面,从初中学生的特点来看,需要动手的化学实验以及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与结果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使理论知识更加深刻、学习更加认真。不过,在开展实验课程时,教师需注意对安全的控制。
   4.3注重教学反馈
   本文将教学反馈化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疑问与表现,二是通过随堂测试。在第一点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中学生的坐势、面部表情、眼神等了解他们的听课状态,通过提出某一问题后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通过对课堂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分析之后进行及时的调整。第二点中测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是否达到设定目标,以利于教师决定是否进行某项知识的再次讲述。及时的矫正与补充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获得学习成果的正确率,促进教学成效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肖忠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11):45-46
   [2] 陈琳.新课程形式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J].群文天地,2012,10(13):61-62
   [3] 储煜瀚.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探究[J].教育界,2012,35(18):98-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