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析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试析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日期: 2013/8/3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内容摘要:当今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本文主要对当代声乐演唱风格的多样性做简要分析及梳理,将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来分析声乐演唱风格的多元化。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多元化主要从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以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两个方面来论述;民族唱法演唱风格的多元化主要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以及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来论述;通俗唱法演唱风格的多元化主要从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通俗唱法与戏曲唱法的融合以及通俗唱法与多种流行元素的融合来论述;原生态唱法演唱风格的多元化主要从原生态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及原生态唱法与戏曲音乐的融合来论述。
   关键词:多元、融合、演唱方法、演唱风格
  
   我国声乐表演艺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当今舞台上的演唱风格、演唱方式、发声方法丰富多元,形成了我们习惯称谓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这几种唱法的融合发展,在作品演唱风格、作品创作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变化。当代声乐艺术新的创作、新的技法、多种元素及多种唱法的融合,使其与人们的审美观及需求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发生着变化,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还是原生态唱法,都呈现出多元演唱方法并存,多种元素相融合的现象,文章将主要从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四种唱法的融合上试分析其声乐演唱多元化风格特点。
  
   一、 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多元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它的特点是音色优美,富于变化,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并逐步在我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①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无疑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一)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美声演唱风格在当今社会普遍流行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听众的需要,美声唱法的发展更加趋于多元化,当美声和通俗结合,当经典和流行碰撞,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呢?在《2012年的光荣绽放—十大女高音演唱会》中,以美声唱法著称的女高音柯绿娃、周晓琳翻唱的流行歌曲《rolling in the deep》,这首红遍全球的大热歌曲,她们将美声唱法的发音咬字技巧融合到歌曲中,演绎出了不同于灵魂女声阿黛尔的另一种韵味,还有同场晚会中以美声著称的女高音歌唱家陈小朵翻唱的流行歌曲《歌剧2》,在曲子的高潮部分,她将美声的发音技巧和通俗唱法的气声结合起来,把歌曲的意境诠释的十分到位,同时使得她的演唱更富于现实生命力,她们在歌曲演绎时加入了众多流行与古典的元素,从而使得演唱既高雅又不失风情。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莉说:“大家之所以认为美声是粗壮的,高亢的,不容易接近的,是因为演唱者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个性没有得到张扬和释放,但是个性不是空谈的,必须有良好的基础,基础就是科学的基本功的发声。她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歌曲开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她凭借那有质地且略带沙哑的中音使得观众马上融入到她的音乐中。而到了高音部分,“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她那清凉、圆润、通透的音色震慑了每一位听众,而她在演绎这首歌曲时就是将美声唱法的发音咬字技巧与通俗唱法的气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歌曲新的生命力,使得歌曲听起来更加时尚、年轻、同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
   以美声唱法为主,融合了民族唱法的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她的演唱不是纯美声歌唱,也不是纯民族歌唱,而是美声与民族的融合,她演唱的歌曲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例如她所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运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融入民族唱法的咬字行腔,使得声音既圆润通畅,又朴实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且一直活跃在舞台上。
   这些都说明了美声唱法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唱法,它大胆的借鉴了其它唱法的精髓,同时融入了时代情感,使其演唱情感真挚、自然,且具有亲和力,通过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打动听众。这样的演唱颠覆了观众的心里认知,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让人们觉得,原来美声也可以这样唱!
  
   二、民族唱法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民族唱法’ 实际上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的总称, 它是以演唱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为主要目的, 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形式。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唱法是在继承了中国民间戏曲、曲艺、民歌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 借鉴西洋科学的发声方法,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它是以目前我国音乐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为代表的,它以民族唱法为主体,借鉴并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色。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众所周知的女高音王丽达,她演唱的歌曲《亲吻祖国》,这是一首音域宽广、奔放,民族风格浓郁的抒情歌曲。整首歌曲凸显出一个“情”字,反映的是一份思念、盼归的赤子之情。歌词从头至尾逐字逐句都饱含着游子由漂泊到归乡的真情。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她的高低音区之间过渡的非常自然,她把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运用其中,共鸣充分打开,平稳灵活的气息收放自如,使得她的声音更加具有穿透力,在咬字上运用民族唱法准确清晰的咬字特点,加上自身明亮干净的音色,细腻的情感表达,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唱的十分到位。这种演唱方法带来的声音效果非常震撼,这也体现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完美结合。
   在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常思思演唱的歌曲《春天的芭蕾》就是一首典型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相结合的歌曲,在这首歌的花腔部分运用了美声中花腔的演唱技巧,跳音的演唱轻巧甜美而自然,后口腔充分打开,使高音区的跳音演唱更富有弹性。在她的演唱中,我们不仅可以听到美声唱法所要求的气息和声音的连贯性,又可以听到民族声乐中对头腔共鸣的强调。这样的演唱使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把歌曲中春天的活力与欢快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演唱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被学院派师生广泛接受,这也代表了一种民族声乐发展的新方向。
   (二)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在光荣绽放—十大女高音演唱家音乐会中,与流行歌手庞龙演唱的歌曲《四季》,在这首歌曲里,她使用民族唱法的发音技巧,同时在曲子中加入了美声唱法的花腔成分,她将美声、民族很好的融为一体,使得她的演唱更加富于表现力,同时他们的这种演唱形式也是一种创新,一种多元化的现象,这样的演唱不仅传统高端,同时又时尚流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丰富了观众的听觉世界。
   再如我们现在所说的“英伦组合”, 是指宋祖英和周杰伦的合唱组合。2009 年《魅力•中国》的鸟巢音乐会中,他们合唱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曲子开始,宋祖英凭借甜美、高亢、婉转、优雅的天籁之音,把歌曲演绎的圆润通融,又扣人心弦,同时展现了民族唱法的魅力,周杰伦凭借自然质朴的音色,运用通俗唱法的气声演唱技巧,二人的演唱使得歌曲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和之前的版本相比,不管是声音的质感还是音乐表演形式方面,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一个民族唱法,一个流行唱法,使得歌曲意境表达的格外悠长。他们这种不同风格的演绎,很多观众反映,甚至超过了最初的版本,可谓再创经典。在同场音乐会上,多明戈、宋祖英、周杰伦同台献唱的《友谊地久天长》,可谓体现了三种唱法的完美融合,从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音乐工作者们的积极探索,而且也同样展现出了广大观众对这种创新发展的呼声和支持。这样的演唱风格、形式既调动了青少年的热情也牵动着中老年人的视线,这也将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笔者认为,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演唱,首先我们要保持我们本民族自身的风格、特点,在此基础上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以崭新形象走向世界艺术的舞台。
   (三)民族唱法与多种元素的融合
   如果将民族、戏曲、原生态、通俗等各种唱法结合在一起,会是一首什么样的作品,又会给听众带来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呢?这就是被众多听众誉为“神曲”的《忐忑》,它就是将民族、戏曲、原生态、通俗等各种唱法完美结合在一起。这首歌曲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例如无歌词、音色唱腔多变、节奏富于时代性、丰富的表情,这首歌曲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声腔及节奏,融入了西方音乐的成分,并采用现代音乐的曲式结构,而演唱者龚琳娜对这首作品的演绎也打破人们固有的民族声乐观念,她在演唱时,各唱法之间的转换游刃有余,自由自在,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样的演唱形式、演唱风格也给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增添新的元素。
  
   三、通俗唱法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通俗唱法(又叫流行唱法)在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其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它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歌曲。所以也称之为‘流行音乐’。它的体裁广泛,包括传统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爵士音乐、波普音乐、迪斯科等。”通俗唱法在大方向上接受了民族声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优良传统,在发声方法上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发声原理,同时又吸纳了港台的通俗唱法,乃至欧美通俗唱法中表情达意的独特方法,形成了多样的类型和不同特色。强调个性是
   通俗唱法最大的特点,深受到青年群体的欢迎。
   (一)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被称为“月光女神”的英国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她的声乐立足点是属于流行的范畴,但同时也跨越了流行、美声、NewAge等不同的领域。她演唱的歌曲《告别时刻》,这首歌曲体现了美声和流行的完美融合,曲子一开始“Qando sono solo sogno all’o riz zon te”就以美声唱法的发音技巧与通俗唱法的音乐感觉相结合,中低音区她的演唱清新自然、连贯流畅,以口腔共鸣为主,音色轻盈飘逸。到了曲子的高潮部分,“Time to say goodbye”,她充分运用头腔共鸣,在头腔“立”的管道中演唱“横”的声音,将歌曲的高潮演绎的非常完美,使得她的演唱听起来既有着西洋美声唱法的高贵典雅、又具有现代通俗唱法的奔放自由、落落大方。这样的演唱更加使观众震撼,受观众欢迎。
   (二)通俗唱法与戏曲唱法的融合
   青年歌手李玉刚所演唱的《新贵妃醉酒》,他把通俗唱法和京剧唱腔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中国传统戏曲和美国蓝调与节奏布鲁斯等多种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演唱中。这首歌曲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且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该曲属主副歌结构,这歌曲的主歌部分,他用通俗唱法的发声技巧,唱出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思念之情”。歌曲的副歌部分,他把京剧唱腔融入其中,用高亢柔美的假声把歌曲演绎的美轮美奂。曲调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这种演唱方式不仅给演唱者自身带来不同的演唱感受,也让听者从中获得别样的听觉感受。这样的演唱风格既继承了传统音乐,又发展了我们的流行音乐,使得我们的流行音乐有着自己本民族的特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相信这样的音乐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也会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三)通俗唱法与多种流行元素的融合
   2012年的大型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备受观众喜爱,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以及流行音乐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例如袁娅维演唱的改编版的《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是袁娅维和她的一位黑人朋友改编的。这首歌曲获得了导师们的一致好评,曾经演唱过此曲的刘欢老师表示很满意,觉得她“改编得非常好”,她将R&B和爵士等多种风格融合进这首歌中,唱出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受到了导师和观众的认可。袁娅维的这种演唱风格现如今在我国还比较罕见,因为她把灵魂乐、爵士乐、R&B等多种风格同时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新的演唱风格,这同时也说明了我们中国的流行音乐逐渐地开始丰富,观众也将会听到各种不同的音乐,这也将推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四、原生态唱法与其多元化发展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包括我国丰富多彩、形式繁多的民间音乐的各种类型,除了民间歌曲外,还有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原生态唱法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听众的需要,这种唱法不再难以让人接受,它变得越来越通俗易懂,歌手也越来越受观众喜爱。
   (一)原生态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例如星光大道选手阿宝,他是原汁原味的一名原生态歌手,他的歌唱从来没有人教过,他把所有的民歌手当做老师,他在演唱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
   他把通俗唱法的用气方法运用到演唱中,这样的演唱跟之前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唱法有了鲜明的对比,而这样的演唱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更容易使人接受。
   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布仁巴雅尔、乌日娜、英格玛这一“家庭三人组”演唱的《吉祥三宝》,这首歌曲是一首蒙古族歌曲,它保留了原曲的清新草原风格,歌曲的开头由一段代表父亲的男声蒙语Rap开始,用通俗唱法把歌曲演绎的轻快俏皮、感情丰富、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且易于传唱,因此深受群众欢迎。
   (二)原生态唱法与戏曲音乐的融合
   凭借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为世人所熟知的刀郎,征服了全国亿万听众,被世人尊称为“中国21世纪的王洛宾”。这首歌曲是他的原创歌曲,该曲曲调悠扬,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歌曲一开始,他那略带沙哑的音色及高亢饱满而极富深情的行腔就把人带入了那种悠远苍茫的音乐世界,深深的勾起听者对过往生活的回忆,高音区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爆发力。他将通俗唱法的演唱技巧、少数民族音乐及戏曲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维吾尔族音乐的粗犷、豪放与川剧高腔里的细腻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之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演唱风格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触动了听众的内心。
   这些现象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其实无论原生态唱法与哪种演唱风格,都有各自的特点。而判断它是否能立足,是否能长远的发展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否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
  
   结语
   各种唱法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产生了新的演唱风格及特点,是声乐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在歌曲演唱中,歌唱家不再被固定的唱法模式所制约,有了更自由的空间,更能够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感情,从而拓宽了声乐艺术的发展道路。在声乐多元化发展当今,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反思、学会借鉴。笔者认为演唱者的任务就中拓宽声乐发展的道路,吸取其唱法的精髓。无论美声、民族、通俗及其各方法融合的,只要符合是社会审美需求,就能生存,因此我们不能绝对的评定它的好坏,让听众去取舍。,使其风格多样、演唱方法多样、表现形式,不断出新,让声乐表演艺术多元化,让听众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去选择,从而使我们的声乐表演艺百花争艳,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靳晓莉.《声乐艺术概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
   [2]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8月1日
   [3]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通论》.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4]赵青.《声乐探微》[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9年4月1日第一版
   [5]于善英.《美声与民族唱法“歌手共振峰”特性研究》[J].交响,2006,(2): 70-74
   [6]何为.《论戏曲音乐的特性》[J].《中国音乐》,1987年1期.
   [7]鲁林.《新时期民族唱法的思考》[J].民族音乐,2008年第1期
   [8]胡亚玲.《关于原生态唱法的若干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年第3期
   [9]阿宝.《原生态是个蛋碰上现实会砸个稀烂》[J].江南时报,2006年第10期
   [10]陈万,胡郁青.((谈我国民族唱法风格的多样性》[J].西华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
   [11]金铁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C].《音乐周报》. 1992年分期刊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