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风格特点及其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以北京三所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为例
摘要:本文作者对北京部分高校英语本科生进行了一次学习风格方面的测验。结果表明,被试在学习风格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同时还揭示出,顺序处理能力和记忆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项研究成果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 评价缘由
学生的个人差异近些年来受到中西方教育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并且以此为研究背景,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不但在理论上弥补了空缺,同时在实践上提供了对策。学习风格作为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毋庸置疑地受到众多中外教育研究人员的重视。《学习风格特点及其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就是通过测试工具对北京高校英语本科生进行调查,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以及就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尝试。本文对于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影响。因此,学生阅读此文,可帮助学生清楚知晓自身学习风格特点,以此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阅读此文,可利于教师鉴别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展开有效地教学活动。总而言之,读者可通过阅读该文,对学习风格有初步了解,并测评学习风格为自身所用。
二、内容简介
《学习风格特点及其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以中西方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托,引用具有较好信度与效度的Keefe和Monk的《学习风格测验》以及采用具有权威性的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测量工具,通过对被试在学习风格上表现出来的总体倾向和差异作了描绘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还表明,被试在学习风格上的性格差异不明显;顺序处理能力和记忆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全文各部分紧密相连,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同时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以及真实生动的方法列举便于师生对于学习风格的理解及调控。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归纳中西方就学习风格展开的研究,并且具体介绍Keefe与Monk有关学习风格的测试工具,最后阐明该论文研究成果对师生具有现实的积极指导意义。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两项测量工具,Keefe和Monk的《学习风格测验》与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并且详细说明选择两项工具的缘由以及具体的操作过程。第三部分即主体部分通过对测试结果数据的罗列,统计分析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倾向和差异,并对学习风格特点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作深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学习风格上的性格差异不明显,并且有两项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联系。
三、全文评价
《学习风格特点及其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通过采用两项测量工具对
北京高校部分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有关学习风格方面的测试,以此为基础,探究英语学生学习风格特点,并且试图找寻学习风格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全文优点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从视角上而言,全文涉及的研究领域较为新颖,审视角度独到
该文总结归纳中西方就学习风格展开的研究,就西方的研究成果而言多停留在一般性的语言描述,不具备科学性与准确性;而我国有关学习风格的研究更是还未起步。以此为背景,该文通过考量中西方就学习风格的研究概况,指出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采用测量工具取得的数据,分析综合被试学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从而突破性的打开我国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渠道。
2.从内容上而言,全文以测量数据为依托,研究结果具有信度和效度
该文不限于一般性的语言描述,因为这种描述缺乏科学性、准确性,而采用Keefe与Monk的《学习风格测验》为基础,对其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研究成果。通过两项测量工具,笔者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统计分析。
3. 从形式上而言,全文各部分紧密相连,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全文各部分环环相扣,首先介绍研究缘由及研究概况,再说明研究工具及研究过程,最后阐明研究成果。在结论与讨论部分,笔者采用图表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形式,分条分类列举出研究成果并说明其依据。故该文逻辑性强,条理清晰,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学习风格作为一个较为崭新,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其广度深度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延伸。故此文仍有些许不足之处需考量揣摩。全文缺点体现在一下两方面:
1. 就本文的测量工具而言,工具的选用存在不当之处,并且测量过程未加详细说明。本文第二个测量工具为全国英语四级成绩,该项考核成绩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与学习风格的关系尚还不具备说服力。其次测量过程中,未说明被试对象是否是随机选取,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2. 就本文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并且结果阐明分析不充分。并且文章结构缺乏结语部分。首先,第一个研究成果是被试在学习风格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笔者指明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学生,所以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在此不具备说服力,故此项成果理应不具备普遍性,不应被大众所采纳;其次,研究结果并未作详细分析,只是简单的数据列举,并未阐述数据来源过程,统计计算过程,以及笔者自身逻辑分析;最后,论文应有结语部分,进而进一步清晰阐明作者的研究成果。
四、阅读感触
通览全书后,反思全文,自觉受益匪浅。该文集结中西方最新研究成果,全文围绕学习风格诸多要素展开,总结归纳出具有一定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全文各部分紧密相连,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同时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以及真实生动的方法列举便于师生对于学习风格的理解及调控。通过阅读此文,使本人对于学习风格有了初步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测试自身的学习风格,从而促使本人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本人还初步认识量化分析过程,为以后论文写作奠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