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让班级管理更有成效

让班级管理更有成效

日期: 2010/12/25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让班级管理更有成效

普洱财经学校 合恩慈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管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班风学风,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管理得当能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管理不当则有可能毁了一部分学生。要让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必须有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班级 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承担着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任,班级管理的成效与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密切联系,直接关系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认为在生源素质日益下降的情况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与措施,不仅有益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同时也有益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制定适当的班级管理目标

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离不开班级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的,同时也是班主任的,而且是在班主任引导下制定、全班同学共同努力下一步一步实现的。这里面既有班级整体目标,也包括学生个人目标,个人目标实现了,班级目标就容易实现。因此,班级目标是一个班集体的动力导向系统,切合实际的目标既使人振奋,又不会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如果目标太高,努力之后却以失败告终,不仅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学生泄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放松自己,不良之风会在班级中迅速蔓延,最终摧毁一个班级。

“重在参与”是多数人的观念,但我却认为第一次的成功非常重要。不论参加什么活动或竞赛,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参加则与,只要参加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定要争取取得好成绩,事实证明这一理念是正确的。2007年末,我所带的班级入学不到一个学期,刚好赶上学校两年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竞赛,每个项目选派3位同学参加比赛,但每位同学参赛项目不得超过三项,我班从挑选选手开始,每个项目认真对待,精心准备,最终取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一成绩让班级凝聚力大增,一部分入学时思想包袱较重、情绪低落的同学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实力,丢掉了包袱,轻装上阵,一路领先,并一直保持到毕业。

无独有偶,两年后,在即将离校之际,学校首次技能竞赛周开赛,尽管要面对毕业考试,但是我仍然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检测一下自己的实力,同时也为自己的中专生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让自己的相关毕业资料上多一项可写的内容。这一招还真灵,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班49位同学有41人报名参赛,结果有24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5人次,优秀奖11人次,是全校35个参赛班级中报名人数和获奖人次最多的班级,再一次显示了我们的实力。

参加学校重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固然能让他们得到锻炼,但是学生多数来自乡镇中学,毕竟阅历不多,经验不够丰富,目标不够高,这时候如果班主任适当给予指点,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取得较好成绩,同时对学生来说,一次次的成功会不断提高他们参与竞争的意识,比起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大问题”与“小问题”

身为教师兼班主任,每天都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接触、交流,这些孩子有的细腻,尚于观察,有爱心,这类孩子不在乎个人得失,喜欢帮助他人;有的脆弱、娇气,稍不顺心就发作,并且不分对象,只要自己痛快就行;还有的整天大大咧咧,没有约束。对这些身心尚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作为长者、管理者,应用涓涓细流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教育学生爱生活与人生,而且还意味着我们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通过耐心细致的点化和潜移默化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启迪,使他们不仅获得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年轻的心灵感受到生活的欢乐与美好。相反,如果对他们熟视无睹,无疑会使教育黯然失色。

班主任与学生由于身份、年龄、阅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由此就会出现对同一问题理解上的偏差。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班主任在处理时既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以大见小”,这样既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又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比如说,我校每个学期学生科和教务科分别搜集学生对班主任、对任课教师的意见,一次我班学生在两份意见上都对我提出“希望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刚开始我很恼火,因为我自认为不论从班主任的角度还是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我一直对学生是公平对待、公正评价的,我觉得提意见的学生太无聊了,简直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可是冷静下来想想,也许我真的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让这几位同学感觉自己受了冷落,为此,我“小题大做”,先在班委会上说明事情的原委,然后让班委下去帮我了解情况。一个星期后学习委员反馈信息,所谓“不公平”是有一次班上两名同学同时迟到,我对其中一名严厉批评,而对另一名没有批评。我查了班主任日志,真有此事,但已经是前面一个学期的事情,被批评的同学因为晚自习缺席我找来谈话,刚保证过一定遵守纪律,不到一个星期又迟到,所以我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严厉批评。没想到这件事给极少数同学留下这么深的印象,同时也说明她们的心理很细腻、敏感和脆弱,更需要关爱和引导。这以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见到她们我总是主动与她们打招呼,和她们聊天,给她们更多地关注,一段时间后,很明显的看得出这几位同学开朗多了。这次“小题大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班级气氛更和谐。

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没有爱的知识又有多大意义呢。著名教育家夏大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爱中意的学生无可厚非,但爱看不惯的“丑小鸭”更难能可贵。须知老师一句苛刻的话语,一个“凶狠”的眼神,一顿粗暴的斥责,都可能使学生畏惧不安,紧张无趣,厌恶这门学科,讨厌这个老师,甚至可能会毁掉一位学生美好的未来。

三、处理问题兼顾“冷”与“热”

所谓“冷”,就是冷处理、冷静对待;所谓“热”,就是乘热打铁、立即处理。在班级管理中,有些事情的发生如: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肯定班级的成绩,不良苗头的出现等,需要趁热打铁,立即处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将不良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而对优秀学生偶然违犯纪律、班委偶尔的失误、问题学生累教累犯、累教不改等现象,则可以延缓时间,冷却降温,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处理,这样做效果会比风风火火、急躁茅草的效果更理想一些。

一位班委连续几天精神不振,常看见她发呆,一反往日的开朗活泼。一天在教室里我问她是不是有困难,需不需要我帮忙,她说没有,听话音就感觉得出是假话。第二天见她在线,通过QQ我和她聊起来,原来她遇到的事还真烦心,以她的年龄和阅历是没有办法解决得了的。我先安慰了她,教了她几种方法,告诉她我一定帮她处理,并及时将情况向校领导汇报,请求帮助,这件事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这位同学很快从阴影中解脱出来,学习、工作比以前更勤奋、认真了。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一点不假。我班共有49位学生,男生只有十二位,住校九位,分在两个宿舍,其中一个宿舍里住了班上的几个问题学生,夜不归宿、旷课、在宿舍里抽烟喝酒等违反校规校纪的事都有他们,谈话、批评、请家长作用都不大,可以说我对他们的关心和付出远远超出其他同学。一次几人违反纪律,在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我有意冷落他们,课里课外都不理睬,将近20天,这期间几人的表现大有改观,几位女同学向我反映说他们很难受,希望我原谅他们,借此机会,我找他们谈话,这几位同学不仅承认了这次的错误,而且还承认了我没有及时发现的其他错误,这以后他们违反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其实问题学生更需要关爱,更学要温暖,有时他们故意犯错,就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一旦失去老师的关注,他们会破罐子破摔,到那时就更难管理了。

当然,“冷”与 “热”是一种直觉性很强的工作技巧,对哪一位同学、在什么时候、因什么事情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班主任有一点儿“灵感”在里面,如果应用不当,表面上看似乎是干净彻底地把问题解决了,实际上学生内心不服,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致使人心涣散,班级凝聚力下降,班主任的威信散失。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带着智慧、带着爱心、带着责任心来选择这两种工作方法,进而提高运用这两种方法的效果。

四、正确把握问题的“轻”与“重”

任何事都有轻重缓急,学校管理中,学生仪容仪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同时也是较为难做的一项工作。现在的年轻人总喜欢盲目的追求时尚,穿奇装异服,男生养长发,戴首饰,女生浓妆艳抹,忽略了自己的身份和年龄。这部分同学总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辩解,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改变形象很不容易。这时候简单的说教是不会起作用的,而如果能换一种方式,变通一下反而会达到目的。

一次班上一位男同学头发养了很长总是不剪,每次催促他,他都答应去剪,可是下一次见到他还是老样子,我甚至用手机给他拍了照,限定时间让他理发,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剪。正当我无计可施之时,机会来了:星期四下午放学后该生擅自离校回家,在学校门口刚好被我撞上了,劝说他星期五上完课再走,可他总说太想家了,留下来也没有兴趣上课,一定要走,我看劝说无效,只好同意他走,但有一个条件,星期天晚上八点前必须返校,同时必须把头发剪短,到星期天晚上开班会时,他回来了,头发也剪了。如果那天我坚持不让他回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师生关系僵化,给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心态,做到缓得适时,急得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个性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应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但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有了进步时,他迫切想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如果班主任不能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

总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是使班级团结、和谐、进步的前提,但不论采取哪一种措施,作为管理者都应该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对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对学生的进步与成绩要热情肯定,用火热的心肠和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使他们明确前进方向,进而产生前进动力。


让班级管理更有成效.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