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改革职业教育 助推产业升级

改革职业教育 助推产业升级

日期: 2010/4/10 19:59:2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中国就业促进会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认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还是人才的培养、员工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错位导致教育供给与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改革职业教育 助推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还是人才的培养、员工素质的提高。”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创造开发型的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在生产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术工人、技师等技能型人才。”
  
   今年两会,李书福委员带来了3份提案,“我最看重的是《关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的提案》。因为,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错位导致教育供给与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产业升级与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切实推进教育改革,为我们的产业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份提案其实是他10多年来造车办学的心得。
  
   从转行造汽车开始,李书福就开始琢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性。过去10年间,他出资十多亿元,先后创办了临海吉利教育中心、北京吉利大学、吉利-同济汽车工程研究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和湖南大学湘江学院。他拥有一连串“校董”身份的同时,吉利汽车也渐渐以自主创新能力在业界崭露头角。“吉利技术体系创新工程”捧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标志着吉利完全具备了汽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及新能源等关键技术的正向自主开发能力。
  
   造好车,先得育人。吉利汽车创办之初,有不少名牌大学毕业生来工作,但留不住。李书福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爱下基层,知识体系落后,动手能力差。我们只能自己培养符合岗位需求水平的技术工人。”
  
   2008年,教育部公布的《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显示,有众多区域的大多数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重理论、轻操作,课程科目设置落后于企业实际发展,毕业生岗位操作能力差。
  
   几年来,记者在一些装备机械制造企业采访时发现,对于当今的技术工人来说,准确描述一系列的工作原理变得不重要,而通过显示器显示的内容确定一系列参数并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变得更为重要。在先进技术条件下,人与机器的关系界面发生了移动,这对于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李书福自创了名为“311”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代表语文、英语、计算机等3门以上通用知识与能力课程,两个“1”分别代表专业能力和道德教育。“该模式的特点是从社会和岗位需求出发,确定学习课程和培养方法,重点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就业上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李书福解释,“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吉利学院不是要培养造原子弹的人才,而是要培养造汽车的应用型人才。”
  
   2006年毕业于吉利大学的纪洪涛曾对记者说:“我不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工作这些年来,我是个好员工。因为,在大学里,我学到了如何将知识用于实际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学习的本领。”
  
   李书福委员对于办学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缩短人才培养与市场岗位需要之间的距离”。他告诉记者:“教育要市场导向,但一定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我希望吉利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探索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能为中国企业培养更多急需的人才;希望国务院或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用型政策。”(于宛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