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政策文件 > 梁保华省长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梁保华省长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 2006/2/25 23:20:14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梁保华

同志们:

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非常重要。为开好这次会议,省政府组织力量就发展职业教育有关重大问题认真调研;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进行了研究,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交流近年来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和经验,研究部署“十一五”职业教育工作任务,努力开创我省职业教育的新局面。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的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发展职业教育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48万人,分别比“十五”初期增加63%和50%,在校生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努力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围绕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了一批设施完善、质量较好的职业院校。大力推进省市县三级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建设,近几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重点建设区域性、开放式的示范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从“十五”初期的47 %提高到75%。按照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在十大专业领域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大大改善了专业教学条件。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增强。通过区域内整合、总体上优化,建成常州高职基地等一批高水平职教园区,较好地实现了一区多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示范性院校为龙头、行业企业为依托、专业为纽带,组建了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农林、建筑等7个省级职教集团。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已有各类民办职业院校69所、在校生达12.6万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招生就业制度,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地位基本确立。四是职业教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十五”以来,全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140万人,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730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0万人次。依托职业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了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达4900多项。总的来看,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职业教育战线全体同志团结奋斗、努力工作的结果。

在新的发展阶段,总的目标要求、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五句话: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是大力推进富民强省、“两个率先”;三是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四是实施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五是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搞好五个载体建设。今年,我们已步入“十一五”发展时期,以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为标志,江苏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综观全局,江苏未来的发展必须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随着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省人多地少、资源市场两头在外,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最大的优势是教育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对人力资源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技能型劳动者供不应求,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后劲的瓶颈。人力资源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没有高技能人才就不可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就没有发展后劲。从一定意义上说,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产业优化升级,就是抓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不断增强江苏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的现实途径。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也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我省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今后五年全省城镇将新增就业400万人左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是重大的历史任务。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省2665万农村劳动力中,已有1546万转移到了非农产业。现在还有近1120万劳动力留在农业,“十一五”期间需要转移250万左右,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职业技能和致富能力,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总之,职业教育关系全局、关系长远,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各地各部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二、在新的起点上推进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职业教育在新的起点上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阶段。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江苏实际,《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总的要求和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方针”、突出“两大任务”、推进“三个转变”、搞好“四项服务”。坚持“一个方针”,就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突出“两大任务”,就是着力培养大批高技能专门人才,着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推进“三个转变”,就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单纯重视学历教育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重转变;搞好“四项服务”,就是通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加快“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根据这一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和功能。大量情况表明,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发展才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要进一步面向市场、服务就业,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一是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增强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特别是要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一批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的示范专业和品牌特色专业,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社会的需求同步。二是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关键举措。省政府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200个专业门类齐全、设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安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切实抓好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努力做到学校教育和就业岗位“零距离”。三是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培养。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督促企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招录员工。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到企业工作,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其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二)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融公益性与产业性于一体,是教育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灵活性、也是最需要探索的领域。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改革中加快发展,在创新中增强活力。重点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健全在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体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一是加大公办职业院校改革力度。进一步破除部门界限、学校类型界限等体制性障碍,改变职业教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的状况,整合力量、盘活资源、激发活力。允许部分公办职业院校在不改变公办性质、不涉及产权流转的前提下,按民办机制运行。二是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和完善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举办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机构。研究制定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等优惠政策措施,并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三是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各类企业都要积极办好已有职业院校,并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强化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素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组织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此外,要鼓励和扶持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努力,使职业教育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全面增强农民致富能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民致富。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增强农民致富能力的重要作用,着力从三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大力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这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要深入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每个县(市、区)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的重要基地。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转移农民必须先培训农民。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已列入省政府新五件实事工程,每年都拨出专项经费加以支持。各地要围绕实施这一工程,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利用县乡职业教育机构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市场的优势,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及时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在培训内容上,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企业用工需要,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特色培训服务,有效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致富。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实用技术普及。今后几年,我们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农业,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实用技术普及。要充分利用农村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等资源,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服务。

(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关键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这些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加强,但师资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专业课教师短缺和教师实践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切实措施,在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下更大功夫。一是在搞好教师全员培训上下功夫。组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加快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二是在增强教师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允许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支持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三是在完善用人机制上下功夫。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主要用于师资实践能力培训。各地也要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工作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把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涉及到体制、投入、社会环境等多方面问题,但首要的是解决好思想认识和领导重视问题,切实提高统筹发展水平。各级政府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富民强省、“两个率先”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良好发展环境。省政府已决定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各地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协调做好职业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工作,形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计划地支持职业院校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实验设施,特别是加强职业院校共享平台建设;同时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省政府已经明确,“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由每年1亿元增加到2亿元,设立专项经费对经济薄弱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给予补助;2006年安排1亿元专项经费资助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安排6300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市、县(市、区)也要安排相应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落实到位。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各地还要加快制定优秀技能人才奖励政策,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切实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的做法,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

三是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积极参与,离不开广大家庭和学生的普遍认同。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特别要注意发现和培养邓建军式的高技能人才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青年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升学和就业,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企业是职业教育成果的“最终用户”。要加强发展职业教育是企业内在需求的宣传,引导企业自觉将职业教育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培训责任,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同志们,我省职业教育已经有了良好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