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分层教学中的自信和兴趣

浅谈分层教学中的自信和兴趣

日期: 2005-10-4 0:47:28 浏览: 14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北京市房山区石楼中学 刘刚

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的确,数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数学中包括着许许多多美的因素,教师要使数学教学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关键还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是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害怕上数学课,尤其是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上课因为听不懂,总是愁眉苦脸的,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通过不断的观察,我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原因中,智力因素固然占有部分比例,但大多数学生主要是缺乏自信和学习兴趣不够而导致学习成绩差。
要改变这种局面,实施分层教学是最好的途径。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从以前的传授者和引领者变为协作者和朋友,形成师生互动的关系。这就势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他们的兴趣等等。这样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对自己有自信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实施分层教学,要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学生分成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三个层次,并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每节数学课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学生根据教师所列出的自学提纲进行预习。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设置要分出层次,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这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能力达到不同的自学效果。上课后先由学生按小组分层次汇报自学结果,要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有些学生的预习可能是不充分的或者是有错误的。这些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时,教师不要批评而是要表扬他们不怕错的精神,给学生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心中就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了。这样才能使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都提出来。而教师不要着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应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时可以安排小组讨论,由已掌握的学生先讲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自己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得好的学生更有自信。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讲解。
学生只有自信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正所谓“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所谓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数学学科的带有情感的倾向。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难,数学课上了也听不懂,这样就对数学学习兴趣淡化了。针对这样的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每一知识点练习难度,使基础层的学生也有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之上,要给学生安排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练习题要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同时还要特别关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多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教学实用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兴趣。还有些学生感到数学课很枯燥,就对数学学习淡化了。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更要转变教学方式或方法,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把尺,一张嘴”的状况,创造条件实现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利用各种教学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改变教学方式也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师生之间原有的那种教与学、上对下的僵化、呆板的关系转变成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对话的互动关系,变传统的那种“填鸭式”被动学习为“自主式”的主动学习方式。
积极评价,是分层教学的“精髓”。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是简单的“对”、“错”或“√” 、“×”,评价要指明错误的类型、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改正和预防的措施。做出积极的评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应一边以一种“激励式”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一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数学教学中,与教师形成平等的交流的“探求式”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