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适时“冷场”不该是科学课堂失败的标志

适时“冷场”不该是科学课堂失败的标志

日期: 2012-5-13 23:33:1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汪金良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或合作探究,或讨论交流,或分组竞赛,使课堂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而实际上看看,这些课堂表面上是动了,小组合作也开展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但实际上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我们的老师生怕教学中出现了冷场,似乎冷场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殊不知,适时的“冷场”却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适时冷场的必要性。学海网(www.xuehai.net)
[关键词] “冷场”   思考  阅读  总结回顾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新课程的理念也渗透在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有的利用小组合作,有的利用交流展示,说白了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于是,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课堂,决不能让课堂冷场,因为在我们很多老师的心目中“冷场”就是“失败”的代名词。于是学生为了展示自己,在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在老师话音刚落的一瞬间便高举小手,唯恐错失良机。试想,学生在这样不假思索、不经过深思熟虑的答案中究竟能够得到些什么呢? 
        如此,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想:“热热闹闹”的一节科学课后,学生到底学到了些什么?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理解能力都有差异的,真正的课堂教学必须尊重这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的大脑都充分地运动起来,这就需要有意地制造一些“冷场”,给那些思维、反应速度都比较慢的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这也遵循了“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一新理念,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享受学习。因此,为了让我们的课堂动中有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在“冷场”中撑开“思考”的翅膀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启发思维的好方法。但现在很多老师在提问之后往往还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便匆匆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当然,我们不反对讨论,但这样做让思维滞后的学生还没有反映出来就被小组的观点同化了,时间一长,这些思维滞后的学生就养成了依赖的习惯。难免要出现更多的学困生。因此我们要警惕让优生的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用虚假的热闹和流畅掩盖多数学生缺乏思考的实质。
        1.静静的感悟。
        孔子早就提出,不到百思不得其解时不要开导——“不愤不启”,不到欲说而不会说时不要启发——“不悱不发”。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处于当“悱”未悱、当“愤”未愤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静静地思考。因为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激烈撞击的阶段,原有的生活经验、新的科学问题让思维暂时混乱,唯有经过静静的思考,学生才会享受到顿悟的喜悦之情,心智也会随之提升。 
        比如在《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这堂课中,在安排让学生小组合作实践“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之前,不妨让学生先静静地思考,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想象猜想的依据,而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互相讨论,边讨论边互相实践,以至于很多学生还没有深入思考,就匆匆进入实验的角色,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  学海网(www.xuehai.net)       2.静静的练习
        在每节课的实际教学中,尤其是理科,需要给学生反馈练习的机会,需要安排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练习,边做边静静地思考,利用本节课中学到的方法,技能,静静的思考,静静的激活自己的思维,开拓自己的视野,最终解决科学问题。这时我们只需要给一些确有困难的学生个别的点拨就足够了。可见学生在练习中需要“冷场”。
        二、在冷场中激活“阅读”的魅力
        现在的科学课堂中,我们很少再见到让学生静读的情景了,很多老师认为,这太静了,达不到新课堂的标准,于是,大多数的老师放弃了这种学习方式。实际上,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很有必要让学生静静的阅读教材。特别是通过静读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同时带着自己的经验阅读教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需要静静阅读的有很多,比如一些重要的概念,一些重要的规律,一些重要的结论,都是值得学会静静阅读的。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需要学生在静读中感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需要学生通过静读来领悟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结论以及里面的关键字眼:“一切、不受力、总、或”。这样,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入些。
        三、在冷场中把握“总结与回顾”。
        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注重热闹的科学探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玩得很开心,不知不觉下课了,来不及总结只好匆匆结束。其实这样的现象不再少数,我们冷静下来观察不难发现,其实是老师忽视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不能草草地结束,当然更不能由教师包办学生归纳总结。
        比如在学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学生在得出数据后,我们需要安排学生几分钟让学生静静的思考,静静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通过实验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实验中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实验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方法?还有哪些问题等等,给学生冷场得机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既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静。热闹与安静都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之一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参与。适时的冷场,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境,这值得我们反思。  
[参考文献]
[1] 王深根 毛建华 《新课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 孙宏安.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