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

日期: 2011-11-18 21:55:5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唐超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新课改较以往课程改革呈现出新的特点,对高校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说明了高校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职业素养现状,指出高校师范生的职业素养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学校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以使其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师范生 职业素养
  
  一、新课改对高校师范生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新课改对基础教育师资素质要求有重要的变化,这是由新课改课程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在于:首先,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突出加强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纲要》规定:“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海网(www.xuehai.net)”①其次,课程结构呈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培养全面、均衡且富有个性的人。再次,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最后,学习方法与课程评价创新。新课改体现学习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的现状,发挥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倡导建构以人为本、多元、开放、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对师范生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在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在统一的。“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斯腾豪斯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②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也提出了的新的素质要求。
  1.培养教师职业精神,掌握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要有敬业爱岗、全身心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作为中学的政治课教师,学科的特殊属性要求其具备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强烈的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爱生爱校、爱教育的职业道德情操。综合性、生活化、现实性的课改特点在政治学科体现得非常明显,这要求师范生应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把素质教育的理念根植于心中并付诸行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扩大知识面,强化知识综合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相关知识。师范生应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和新的科学发展知识,并能够对这些知识高度综合,结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加以灵活运用。

  3.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不仅是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还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教师要具备自己的教学特色与教学风格,必须在教育科研中磨炼。③因此,师范生应该注重在校培养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样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中,可以通过教育的双向活动,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受到种种启迪,实现教研相长、创新发展。

  4.具备政治敏锐性,要有健全的人格。中学政治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政治课教师要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去教学育人。教育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中学政治课教师承担着主要的德育任务,基于这种特殊的要求,思政专业的师范生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包括良好的心理品质、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质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在2005年才有了自己专属的学科基础——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着鲜明的学科基础特点:实践诠释性、整体性、教育性。⑤但是高校课改与基础教育的新课改并不同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明确化又比较晚,所以师范生所接受的依然是传统的课程体系教育,其职业素养与新课改的教师职业要求并不同步,且存在很大的不足。

  1.职业意识模糊,对新课改、新课标了解不够。在传统课程体系中,缺乏职业教育、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新课改等相关内容,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不够。这就出现了学生的职业准备与现实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在师范生参加招聘会试讲时,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把握不住试讲课程的重、难点,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知识的整合能力较差,比起那些有经验的、已经受过新课改培训的教师来讲,师范生没有任何优势,即使走入课堂,也很难很快地吃透课本,进入新课改中的教师角色。

  2.本科培养方案内容陈旧,与新课标的知识体系不一致。由于课程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课程理念没有完全更新。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单一、内容陈旧、脱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俗称“老三门”理论性强,另外还开设其他必修、选修课,内容陈旧,实用性小,没有与现代社会需求挂钩,与新课改精神不相适应。

  3.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师范教育理想的专业特点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学科专业性”与“教育专业性”的统一。但是,“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多年来一直是教师教育的一个争议问题。既要求师范教育达到与其他专业同等的学术水平,又要求师范生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一些师范生对专业学习不重视,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结果造成了“学术性”和“示范性”的双缺失。

  4.职业技能训练不充分。师范技能训练在很多高等师范院校没有得到重视,大一、大二注重专业课学习,在大三或大四才进行短时间的见习和实习。平时训练少,学生锻炼机会少,主要的时间用在了理论学习上,而对师范技能的基本功缺乏有效的训练机制。所以在一、二、三年级没有实际可操作的师范技能训练,只是在实习时才会对师范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但是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大四,甚至有的安排在大四下学期,时间又比较短,多为8周左右。以上情况使师范生的师范技能没有得到有效训练,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

学海网(www.xuehai.net)

  三、解决思想政治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的对策

  《纲要》对教师培养和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新课改要求更新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和强化高等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点,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所存在的职业素养问题,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立足于以上问题,洛阳师范学院连续进行了几次大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师范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了相应的探索尝试工作。

  1.根据学校性质定位,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校“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学校“发展应用性教育,建设应用型专业,开发应用型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其他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调整为“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其他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原来的“高级专门人才”调整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专业的师范性,强调应用性,同时把专业就业方向由原来的“中等以上学校”准确定位于“中学”,主要满足地方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合格的中学政治课教师。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继续调整教育目标。
  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应充分体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培养目标必须满足高等师范院校服务对象的要求。新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经过严密的可行性论证。(2)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调整应照顾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之与高等师范生发展的目标基本一致。(3)培养的目标应当是开放的、具有一定弹性的、可操作的目标体系。具体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学生个体目标,二是学生职业角色适应目标,三是学生社会适应目标。这些要求为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高等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因此,其培训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高校应转变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超前意识的批判反思型教师,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我们根据培养目标的变化,调整了课程体系。把原来的四模块结构调整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五平台结构。搭建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平台、注重基础扎实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体现特色的专业教育平台、突出技能的职业技能平台(师范类专业增开突显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师教育平台)及突出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思政专业没有通识教育平台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我们就加大学科教育平台的课程比例,拓宽思政专业的基础知识,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有用、有效、先进”的原则,进行撤并、精选、重组和充实,设置直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专业必修课,依照“专而尖”的原则开设“哲学与社会学”和“法学与政治学”两个方向的限选模块,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任选课。
  我们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新形势,高等师范教育要结合基础改革的实际,整合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学科知识,从整体上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倡导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渗透,拓宽基础课程,重视综合性课程。(2)新课程体系应该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单一的课程目标定位,实现由“一”向“多”的转换,构建出以知识、道德、能力等多种素质要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结合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要突破以往偏重理论的不足,加强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前瞻性、科学性、适应性”原则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体现各专业优势和特色的培养方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

  3.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强化师范技能训练。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行政工作者奠定良好基础。设置教育理论基础、学科教育基础和教师职业技能三个模块必修课程,一个模块选修课程。由学校、教育科学系及教学院系组织实施。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开展职业规划活动。我们思政专业专门开设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积极开展利用地方优势资源,把中学的政治课名师请到课堂上,开展“名师进课堂”活动;结合学生学习阶段,确立具体学习目标,设置“五个一工程”项目;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师范技能的比赛活动,举办“未来教学明星”大奖赛;根据学生兴趣,开设“未来公务员计划”培训班等,最终使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职业准备。

  4.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拓展教育实习基地的作用。坚持实践育人意识,以专业实践能力规格要求为主线,构建全程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实践教学、知识应用、素质拓展计划、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五个模块为载体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我们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累计学分数占总学分数的比例占31.2%,课程实践教学学时占理论课总学时的比例为26%。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两大主要基地的大学和中小学应该密切配合,通过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我们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巩固与原有中小学实习基地的关系,定期组织实习基地校长研讨会,根据实习基地需要,采用顶岗实习方式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我们自身情况,调整实习学期,延长实习时间。把实习由原来的第七学期提前到第六学期,这样有利于学生技能训练与教学实践同步,实习时间由原来的八周延长到一学期,可以保证学生完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真正提高实际的师范技能水平。我们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学校为基地的师范教育实践活动在价值取向上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沟通方式上实现平等互动的双向交流;合作途径上采取以实践性课程为主体的多渠道合作。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合基础教育新课改要求的师范生,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