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概述

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概述

日期: 2011-5-23 19:31:0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郑明平,施建林

【摘要】  对近年来中医药内服、静脉注射和外用三方面治疗新生儿黄疸进行概述,表明中医药不仅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上效果肯定,而且在预防上也显示出了优越性。

【关键词】  中医药;新生儿黄疸;概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 %足月儿和80 %早产儿肉眼可见黄疸[1],如不及时救治,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轻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重则导致新生儿死亡。传统的西医光疗可产生皮疹、腹泻、体温升高,损害眼部视网膜,可见光照射后可出现多种基因(p53、p21、 Bcl、 Ki67等)突变,光疗时会出现血小板的改变,出现氧化和抗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姐妹染色体交换改变等副作用[2],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出较强的优势,现概述如下。

    1  中药内服

    采用中药内服是常用的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学海网(www.xuehai.net)牟青慧等[3]用姜黄三物汤(茵陈、姜黄及炒麦芽组成)治疗新生儿黄疸120例,对照组口服苯巴比妥、尼可刹米,两组病例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为90.33 %;治疗组和对照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5.14±2.38)d和(6.89±2.98)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具有药效好、退黄快的特点。王忠平等[4]应用加味茵陈蒿汤浓缩颗粒(由茵陈、焦山栀、制大黄、炒白术制成)对出生后20例新生儿即时干预退黄治疗,对照组未服药,结果治疗组黄疸持续时间为(7±2.5)d,对照组(12±2.2)d;治疗5 d后治疗组胆红素峰值为(16.2±2.2)μmol/L,对照组为(19.20±3.7)μmo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表明出生后早期服药有预防黄疸作用。周燕等[5]对围产期因素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3例,早期给予清肝利胆口服液(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等中药),对照组未服药,用药3 d后,比较两组胆红素指数的变化。结果给药组胆红素水平为(8.7±0.69) μmol/L ,与对照组的(12.83±0.98) μmol/L相比明显下降(P<0.01)。郭毅等[6]用退黄合剂(青黛、茵陈、乳香、白芷、白茅根、败酱草、焦山楂)配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50例,以纯光疗病例作为对照组,治疗48 h和96 h,抽血测定总胆红素值和未结合胆红素值,并记录两组病例皮肤黄疸完全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胆红素峰值分别为(175.53±54.63)μmol/L、(92.76±36.21)μmol/L,黄疸平均消退时间为(4.29±1.62)d,其退黄效果、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减少光疗时间。朱美香等[7]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柴茵合剂(基本方:柴胡、枳壳、栀子、川芎、制香附、陈皮、生鸡内金、姜半夏、茵陈、白芍、黄芩、炙甘草)治疗新生儿黄疸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72 h后的经皮胆红素(TCB)指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CB指数降至正常值(<20)所需的时间也较对照组少(P<0.01);治疗2周后的疗效两组分别为96.55 %和79.25 %,表明中药柴茵合剂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与常规的西医治疗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孟文丽[8]对62例新生儿口服中药新生儿退黄汤(药物组成:青黛 、紫草、茵陈、白芷、白茅根、车前子、焦山楂、乳香)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照组未给药。结果发现观察组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32.26 %)与对照组(56.54 %)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观察组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平均为4.2 d,对照组平均6.4 d,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新生儿退黄汤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降低了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缩短了病理性黄疸的疗程,效果明显。任雪军[9]观察126例新生儿口服茵栀黄颗粒(由茵陈、栀子、黄芩 、金银花组成)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并与口服鲁米那和未进行干预组比较,发现茵栀黄组及鲁米那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6.2 %、29.1 %)明显低于对照组67.2 %(P<0.01),表明茵栀黄对于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

    2  中药外用

    邓素华等[10]在光疗同时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茵陈、柴胡、木香、枳壳、乌药、槟榔、茯苓、甘草)治疗迟发母乳性黄疸76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结果显示,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71.28±48.59)μmol/L、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为(5.3±2.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提示该中药方剂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及排泄作用,用于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较好。陈筱琪[11]在常规治疗同时予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蒿、焦栀子、青蒿、大黄、黄芩、柴胡、枳壳、茯苓、炒麦芽)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黄疸45例,治疗 72 h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95.50±46.71)μmol/L,黄疸消退时间为(4.31±1.62)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夏涛等[12]在常规治疗黄疸的同时加用清开灵注射液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6例 ,治疗中监测血胆红素值,结果显示灌肠治疗黄疸疗效可靠。王利民等[13]观察生后24 h开始予新生儿退黄洗液(茵陈、山栀子、大黄、柴胡、鸡内金、枳壳等15味中药)防治新生儿黄疸40例,对照组常规予苯巴比妥片、加味茵陈汤口服,结果干预组黄疸出现时间相对推迟;治疗后3 d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为(220.2±54.33)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91.18±46.6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法使用简单、有效、价格低廉。李劲等[14]以传统中药茵陈汤加减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35例,对照组采取口服鲁米那、尼可刹米,结果显示两组婴儿黄疸的疗效差异无统计意义,但两组对治疗方式的接受反应差异有统计意义,更易让婴儿接受。

    3  中药静脉注射

    李柏谦等[15]用清开灵注射液(由胆酸、水牛角、珍珠层粉、黄芩甙、猪胆酸、栀子、板蓝根、金银花提取物组成的制剂)静脉滴注并配合蓝光治疗3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疗效并不亚于用血浆、人血白蛋白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两组治愈天数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表明清开灵注射液在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对降低血胆红素、减退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是有效的。江宝桃等[1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是丹参酮、磺酸钠和丹参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44.16±821)μmol/L和(35.14±4.20)μmol/L,光疗时间分别为(40.5±12.3)h和(53.1±13.3)h,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4.55±1.55)d和(6.45±1.51)d,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李长生等[17]在光疗的同时采用强力宁(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或称甘草甜素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复方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1例,对照组则采取了苯巴比妥、人血白蛋白和光疗,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50.17±25.26)μmol/L、(37.95±21.53)μmol/L,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比较分别为(4.1±1.9)d、(6.4±2.5)d,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丁晓玲等[18]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含有甘草甜素一胺、半胱氨酸、甘氨酸的甘草酸铵盐制剂)治疗4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后均达到病程及光疗时间缩短的效果,尤对早产儿、窒息缺氧及感染、肝酶增高者疗效明显,在一定的剂量内使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解传桃等[1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主要由茵陈、栀子、黄芩等药物组成)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胆红素72 h下降值为(52.6±25.8)μmol/L,日均胆红素下降(41.3±22.1)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疗天数为(4.3±2.8)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提示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高于常规治疗,应用是安全的。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