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小议如何在结构游戏中提高幼儿创造能力——中班幼儿结构游戏指导方法的实践感悟

小议如何在结构游戏中提高幼儿创造能力——中班幼儿结构游戏指导方法的实践感悟

日期: 2011-8-16 12:26:5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结构游戏是以构造为活动方式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或材料经过动手操作,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其特点是具有操作性和创造性,对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构玩具是一种由各种结构个体组成的素材玩具,与形象玩具不同的是,当它处于无结构状态时,只表现为一个结构个体,如一片雪花插片、一块积木。只有通过活动中的构造,结构个体才会产生出千变万化的形象。多变与多样性的特点使结构游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想象的广阔天地。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研究中,我们着力研究了结构游戏中对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策略,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提高幼儿自主性游戏水平。
   一、培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结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我们在游戏中发现:有的幼儿存在不会整体搭建物体,只会拿着材料随意敲打的问题;有的幼儿建构的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想搭什么:有的幼儿虽然按主题建构出物体,但不善于运用辅助性的材料。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搭建兴趣,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这样既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丰富了主题内容。
   在今年的春游活动后,就有孩子在来园活动中建构“辰山植物园”了,他们把在植物园里看到的长长的柳树、弯弯的铁索桥还有卵圆形的温室都搭建出来了。刚搭建出来的作品比较粗糙,并不是非常美观,而且需要作者的解答才能看懂,但是教师并没有马上提出意见,而是先对孩子们的观察力以及创造精神给予了表扬,并让其他幼儿来进行参观,同时出示在植物园春游时拍摄的照片,通过幼儿间的相互交流让他们自己比较,寻找问题,并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分享交流时,幼儿联系已有经验,用已掌握的建构方法加以调整和组合,使植物园的结构特征更为凸显。
   教师还和幼儿一起记录每一次的变化,幼儿的搭建兴趣随着作品的完善越来越高。在游戏中,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植物园的印象,也解决了幼儿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使他们搭建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水平不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二、保护好奇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最喜欢想象,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一次搭建“树”的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了拼插、围圆等方法,每个幼儿都做了一棵树,由于结构材料雷同,大部分幼儿的作品十分相像,只有一个幼儿搭建了一大一小两棵“树”,又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树”上的礼物,说“这是礼物树”。教师灵机一动,回应道:“小朋友做了这么多的树,都长得差不多,你们能不能改变一下,让大家记住你做的是什么树。”于是孩子们纷纷动手,不一会儿“圣诞树”“心愿树”“果树”等作品纷纷诞生了。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结构游戏的行为给予了恰当的支持和回应,既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
   三、利用材料,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最好的玩具往往是那些幼儿能够随意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每种建构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果幼儿只会用单一的建构材料,不会使用辅助材料,其建构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我们提供的结构游戏材料除了幼儿常用的积木、插塑以外,还包括很多其它物品。这些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愿望,由幼儿自由摆弄、操作和运用,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发挥创造力。
   小颖想用小塑粒拼搭一只小狗,在建构过程中她发现小塑粒不能拼搭出小狗圆弧形的耳朵,也没有黑色积木拼搭小狗的眼睛。我们在交流环节请孩子来帮助他解决困难。聪明的小杰说:“美工角里有黑色的塑粒眼睛和手工纸啊!可以用来做眼睛和耳朵!”不一会儿,小颖就拼搭出了一只可爱的小狗。
   在这次游戏结束之后,我们不断启发幼儿:还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来搭建?还需要添加什么玩具或材料?教师关注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鼓励幼儿创作,给予幼儿多种经验,不断丰富游戏材料,同时也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启发。他们的想象得到发挥、实现,创造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适时指导,教给幼儿一些建构的技能
   结构游戏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结构技能的训练过程,更不是一味地追求技能的提高,而是需要引导幼儿学会交流、协商、合作。为了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教师要深入到幼儿的游戏中,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才能有新的发现,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中班幼儿初次接触建构材料雪花片时,总是以平面建构为主,难以实现向立
   体建构的跨越,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实现这一跨越呢?
   文文用雪花片拼搭了一朵小花放在塑料草坪上,不一会儿草坪里躺满了五颜
   六色的花朵。我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搭立体的花,而是用雪花片拼搭了一块能竖着种花的草地,并在旁边留下了一句话:“谁能竖着种花?”还画了一些能竖起来的小花图片。第二天,草地上就插满了竖起来的小花。
   五、有效评价,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交流分享是教师让幼儿对活动过程和结构成果进行评议的时间,是游戏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幼儿当天的游戏做出总结,又为下次活动做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不仅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还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欣赏别人作品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启发,丰富了想象力,增强了自己亲自动手参与活动的愿望,由此适时推进游戏的情节发展。
   教师的肯定和同伴的赞扬也是幼儿自我价值体现和成功感满足的过程。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要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支持。这其中包括对幼儿创意的表扬、搭建作品的表扬、解决矛盾的表扬、整理玩具的表扬等,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从兴趣出发找到了自己喜欢搭建的物品,在拼拼搭搭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同时在交流作品时,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会与人交往,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和材料,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交流中我们注重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促进幼儿发展。
   首先,对于讲述能力较弱的幼儿,在介绍前给予明确的提示。比如幼儿从小班刚刚升入中班时,描述事物的能力还比较弱,对于自己的作品不知如何进行介绍,教师如果在这是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发挥的话,结果往往是说的幼儿支支吾吾,听的幼儿一头雾水。这是教师可在介绍前给予幼儿一些间明确的提示,如:你可以从下往上介绍,或者从外往里介绍,还可以用颜色来告诉大家。并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帮助其整理语句。这样较具体的语言,能够帮助幼儿进行梳理,顺利地进行描述。
   其次,对于表述能力较强的幼儿,应给予充分的自主性,明确的指向性。随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按顺序或按颜色进行讲述的方法已不再满足,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方法,不再硬性要求一定要讲清作品每个部位的名称,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例如:林林搭了一艘轮船,教师不再要求孩子一定要按顺序说出船的各个部位的名称,而直接引导孩子:“请你介绍一下,你的轮船上有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这样同时引起了讲述者和倾听者的兴趣。在指导语中教师也可给与幼儿明确的指向性,让幼儿能抓住重点进行讲述。
   另外,我们还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边讲述边演示的方法是作为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时小小的积木在教师的手上并不利于坐在下面的孩子们看清楚,有时抽象的话语不能让孩子们听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我们就可以借助别的手段让孩子们看清楚,弄明白。比如我们可以用画画的方法;把建构的难点用拍照的方法记录下来,展示在教室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模仿,去解决。相信还有更多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解决他们建构上的问题。
   这段时间孩子们对用积木搭建房子充满了兴趣。孩子们的房子越造越大,越造越高,班中的“烂尾楼”也越来越多。许多房子的墙壁都是用堆高的方法建造起来的,没造几层楼,房子就开了花,没法再往上造了。孩子们对建造房子好像也慢慢地失去了原有的热情,因为等待他们的往往是失败。一天,展示台上又多了一幢“烂尾楼”,这该怎么办呢?于是,我在大班借来一幢房子,和“烂尾楼”放在了一起。
   师:这幢房子可真漂亮,可我不敢进去玩。
   幼:这个墙壁坏的。
   师:对呀,这个墙壁像饼干一样的,一碰就散架了。
   这时,我把大班孩子大的房子放了出来。
   师:这幢房子怎么造得这么牢固呢?
   幼:这个墙壁没有缝的,连在一起的。
   这时,我拿出事前准备好的纸和笔,把这两种墙壁不同的建构方法边画边说了出来。
   师:原来用直直的往上造的方法会造出饼干房子,用手拉手的方法造出的房子就不会变成危房,才可以造的更高更大。
   从孩子们与我的互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理解了这两种搭建方法哪种方法更牢固,更容易造出大而高的房子了。
   随着幼儿结构游戏的深入开展,我们越发地感受到结构游戏给幼儿创新能力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在游戏,而且将结构游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结构游戏促进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给予了他们一次又一次表达表现的机会,他们又为结构游戏融入了活力,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想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