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多媒体环境下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多媒体环境下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日期: 2009-3-20 23:22:52 浏览: 17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刘敬静未知

多媒体环境下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刘敬静
摘要:多媒体环境给教学带来了诸多优势。而探究性学习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形式。现代教学条件下,如何利用多媒体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探究探究性学习
多媒体教学的产生为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创造了条件。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而探究性学习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形式,也是初中课改的要求之一。
那么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进行探究性教学呢?这是本文旨在探讨的内容。
一、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拓展空间,扩大信息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以声情并茂的情景和生动形象的视频,震撼了学生心灵,拓宽加深教材的知识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基本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著名科学家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习者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国内有学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在教学当中让学生成为研究者,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一种学习方式。(1)概括的来说,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设问和研究并进行情景体验,从而获取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把学生看成教育的主体,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才能够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角度出发,对现象发表个人创见,展现个体智慧,从而进行充分的探究、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2)
2、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性。探究性学习并不是说让学生自由、散漫的学习。在确定选题、组织活动、解答疑难等环节,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地点拨、组织和鼓励学生。
3、实践性。这里的实践并不等同于理科实验上的动手操作,而是要求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能自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思考、收集资料、理论探讨、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等活动,都是实践。总之,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知识,提升能力。
三、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
1、收集材料,制作课件。建构主义提倡学习活动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收集充分且有用的材料。材料既紧扣所学知识点,又有现实的生活气息。收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可以从书本、报刊、杂志等,通过扫描并存盘电脑;二是可以从网络资源中搜索,然后下载并存入制作文件夹中,以便制作课件时随时能用。(3)
其次,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对于多媒体软件的要求不同。用的比较多的是,文档编辑工具word和制作幻灯片工具powerpoint,碰到制作网页课件时,还可用到Frontpage、Flash、Arthoware、Dreamware等制作工具。
2、提出问题并设置探究的悬念。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的全部。麦德克思教授在《交互网络:教育的未来和问题》中提出:“教育者仅仅考虑如何将交互网络引进教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交互网络就像书本、电影、电视盒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一样,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把交互网络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准备教学阶段中,除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之外,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应问题,设置探究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结论的得出更重要。提出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教师设置问题,问题必须具有典型性和探究性,既能引发道德观点,又能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质疑问难的方式,主动投入学习。
3、创设探究情景,组织学生探究问题。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创设大量可感知的情景,如展示图片、观看视频等,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组织学生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初一“少年能自强”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把著名聋哑舞蹈家邰丽华《千手观音》部分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虽然演员都是聋哑人,但是舞蹈动作整齐划一。舞蹈的背后有什么样艰辛的故事?随后介绍邰丽华自强不息、为了梦想执着追求的事迹。随后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成为自强的少年呢?学生围绕邰丽华的事迹,紧扣主题各抒己见。
学生讨论发言结束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将教材的要点与学生的看法进行对照整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
组织学生探究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1)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恰当地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定势,激发对新学习任务的期待,促使他们带着探究的欲望,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例如,在学习“感悟青春”中关于“个性”的认识时,笔者将两幅图片放在屏幕上,一副图片上面的少年穿着校服,精神抖擞,另一幅的少年烫头发,着奇装异服。将这种对比现象放在一起讨论,让学生思考哪些行为合理,哪些行为不合理。接着提问:“个性,是外表上的标新立异吗?个性,或者说‘酷’,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学生陡然觉得原本枯燥的话题变得生动起来,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性的欲望,进入到自我探究阶段。
(2)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思品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提供学生相互合作的平台,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在教学的关键处,学生可根据其选定的“问题”要求,通过设计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综合大家的意见,得出完整、合理的结论。合作小组内部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既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又能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其优势互补,改进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与态度,在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中,使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4、深化探究价值,及时评价学生探究结果。学生探究完后,教师应当多采用鼓励、商量、赞扬的办法,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多媒体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就是要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和思考空间,从而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注释:
[1]孙志璜,苏继红,陈淑清.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2]钟启泉.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3]徐传林.网络教学与政治课程整合例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9)
参考文献:
[1] 6 R.M.加涅著,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袁震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张建琼.探究性教学的应然走向[J].教育探索,2005(2)
[6]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7]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87、93、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