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技校生缺少什么

技校生缺少什么

日期: 2010-12-4 12:50:2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魏晓娜

摘 要:技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类学校,除了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之外,还应注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面对技校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学生发展中的不足,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与人格得到更大的提升。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使我们的引导与影响产生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在他们身上变为现实,从而满足企业、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了解学生 技校生 就业教育
   前些时日,我校喜迎五十华诞,市天海集团、天淇模具等知名企业受邀前来庆贺。我当时负责接待,无意中听到这些企业的领导谈及企业选择技校生,最看重的是什么,他们的答案真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最看重的不是技校生的专业技能,而是他们良好的“心态”以及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一家企业的领导道出了缘由:技校生最初的岗位都是生产一线,心态若好,对自己的工作会有相对平和、务实的认识,踏实度、耐挫性和企业忠诚度更高;这样的学生,技能哪怕有所欠缺也可以培养,而心态浮躁、朝三暮四,必然影响到工作绩效,企业留不住,技能不错又能怎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们的谈话让我深受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面对技校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此时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了解学生发展中的不足,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与人格得到更大的提升。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使我们的引导与影响产生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在他们身上变为现实,从而满足企业、社会的需求。结合技校生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当代的技校生以下几方面比较缺乏:
   一、责任感、爱心
   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白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责任感对国家、对家庭、对孩子本人都极为重要。一个人没有责任感,这个人是不可信任的;一个单位和职工没有责任感,这个单位迟早要垮台;一个社会的公民没有责任感,这个社会很难有凝聚力。有调查显示,仅大连地区每年约有20%的技校毕业生被企业淘汰,除技能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责任、爱心,真的很令人痛心。现在的孩子被一群大人呵护着,他们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学校和国家都缺乏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有爱心在教育中被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具有二重性,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班集体生活中,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我们要通过“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主题班会形式、通过开展“我为集体争红旗”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学生自己的责任及学生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对家庭和对国家的责任等。
   二、准确的自我定位
   顶岗实习是技校生走向社会的一条必经之路,实习可以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实习学生还可以在实习中了解职业环境、提前进入工作状态,甚至通过实习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必要方式。据河北工人报的记者实地考察,了解到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定位不准,出现频繁更换工作或非名企不进的现象。技校生一般都工作在生产一线,所以经常有学生跟我们抱怨工作环境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到实习单位转一圈或干几天,就因为条件差、工作累、工资低等客观原因就不再去了。面对岗位,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定位不准确,频繁跳槽或企业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干脆拒绝实习。
   技校生,文化成绩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已经饱受指责。作为技校的老师,就要扬长避短,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成功。为此,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寻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好、走高。不可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频繁跳槽。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职业品质,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因此,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如何“识业、择业、求职、试业”,并充分体现个性特征,是摆在我们学校就业指导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健康、良好的心态
   一招聘会纪实:企业代表对技校生提出忠告两种心态要不得:一是期望值过高,二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期望值高的表现是不安心于一家企业,这山望着那山高,片面关注工资待遇;对自己缺乏信心则表现为过分担心自己的实力,对求职有恐惧感,不敢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在技能人才高度匮乏的今天,技校生只要态度端正,就会不断成长,获得自己满意的福利待遇。而无论是大学生也好,技校生也罢,都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吃苦的准备。否则是难以获利经验,快速成长的。
   对于“心态”的转变,从技校毕业的周飞深有体会:“当时从一个学生一下变成‘社会人’,感到准备不足、很难适应。为人处世、处理同事之间关系等方面经常遇到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因此我特别想呼吁现在的职校在学生没毕业前补上这一课!”还有就是平时要加强学生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让学生端正心态,从而消除好高骛远、盲目攀比、依附心理等不健康心态。”
   由此可见,技校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急需学校、老师为其进行就业指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业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客观估量自己的就业优势和不足,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时调整心态,给自己创造展现才能的机会,最终实现满意就业。
   四、吃苦耐劳精神
   人的职业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硬技能",如实践能力等因素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软技能",如吃苦耐劳精神等因素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东莞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钟浩林在一次采访中曾说:“对于技校生而言,身怀一技好就业。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出去找工作肯定问题不大。不过,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技校毕业生还是要有清醒认识,首先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勤奋、好学,这是我们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同时他们也要沉住气。” 惠州市海天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世杰介绍说,现在很多中职毕业生找工作时,期望值很高。他们往往要求待遇达到一定的程度,否则他们就不愿意工作,或是工作不久就走人,到其它工厂工作。可见,吃苦耐劳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也是一名员工必备的素养。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吃苦耐劳的员工,只有踏实肯干的员工,他才有对事业的执着理念,才能不断去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克难奋进,不断努力,取得成功。当前,一些技校生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了舒适安稳的生活,对企业生活环境、福利待遇期望值过高,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在毕业择业时,往往表现为好高骛远、拈轻怕重,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作为技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准技校发展的切入点、着眼点,技校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健康良好的心态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充分做好当前技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钦娜《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第8期
   2、《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 2001 年6月
   3、《技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指导》刘宝斌 大连市劳动社会保障局高级技工学 2009年3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