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中生心理障碍问题初探

高中生心理障碍问题初探

日期: 2005-8-6 22:00:12 浏览: 23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苏州市相成区职业高级中学 庄翠荣

现在的中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追求考试高成绩的同时,他们更注意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注意在同龄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年男女,愈发注意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不再想按照成人为他们设计好的道路前进,而是想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并为自己取得的任何形式的成功而感到自豪。他们在处理与成人的关系往往采取最简单的方式:对抗——时常拒绝父母或老师对他们的指导。他们想和自己同龄伙伴建立亲密的关系,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因为此时的他们更注意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但由于这一时期他们的“自以为是”心理表现的比较突出,理智感的建立尚待进行中,因此时常会因为认识理解上的片面性,造成人际中的情绪对立,这种紧张氛围会因学生个体的认识以及情绪体验深刻性的差异性带来各种心理问题,一时性的烦恼也好、暂时性的心理挫折也罢,都会防碍学生个体正常的学习与交往,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养成不良的性格。甚至还会引发成偏差行为问题。实际上近几年,新闻媒体围绕着中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离家出走”“拒绝上学”“自杀”等行为问题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报道,已引起社会,尤其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已成为素质教育中重要问题。
一、常见的“心理障碍”者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凡是有“心理障碍”者,是由于心理存在着认识问题阻抗而防碍正常生活和交往,也可以认为是人格缺陷,对于高中生来讲,主要表现在情绪、需要和认识等方面的心理失衡。
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常见的性格心理障碍有抑郁心理、孤僻心理、执拗心理、偏僻心理、狂妄心理、冷漠心理等。 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抑郁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凡事都无兴趣,难得开心一回。产生的原因是性格太内向,遇到烦心事不愿与人倾诉,只憋在心中自己承受。客观原因较复杂,或因与同学闹别扭,或因遭受老师、家长的挫伤,或是家庭有了难事。
孤僻心理表现为少言寡语,独来独往,极少与人交流,喜欢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厌烦别人打扰,常常独处。产生的原因既有性格方面的,也可能是遭受外界不良的刺激。
执拗心理表现为凡事爱钻牛角尖,且听不进劝解,明显的不通情理,不领情面,“一条道跑到黑”碰壁也不回头。其原因是性格愚顽所至,每与人发生矛盾便成胶着状态,令人难以解决。
偏激心理表现为凡事爱走极端,说话就抬杠,办事就过火,争论问题脸红脖子粗,死也要争上风。其原因是性格上争强好胜,而思维方法却是“一点论”。
狂妄心理主要表现为大话连篇,出口就作惊人之语,却不着边际,喜欢想入非非,行为怪异而胆大妄为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张狂暴戾,又存在不良思想。
冷漠心理主要表现为面无表情、难得一笑,“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极少同情心,无热情参与集体活动。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性格孤独,极少交往,阅历中见阴暗面太多,或曾上当受骗,身心受过较大的打击,从而消极对待一切。
二、导致高中生心理障碍的几种主要因素及对策
1、青春期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青春期意味着生理的成熟,也意味着心理需要的发展,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发展能否协调一致是这一时期高中生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生理上的成熟不仅仅伴随着性心理的发展和对异性交往的需要,还伴随着依赖与独立之间的冲突、对抗。因此性教育、异性交往以及如何认识成熟和走向成熟的教育指导便是这一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主题,也是影响学习能力发挥的核心问题。所以,培养他们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生活态度,学会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自我,对于他们能否顺利的完成青春期交接尤为重要。
班中的阿峰,是有名的多情种,据说一直要追女朋友的,在我接的新班中,就有位女生和他好,刚开始我不动声色,只当不知道这事。从侧面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五岁时母亲改嫁,家中只有父亲及年迈的奶奶,据说母亲改嫁是因他父亲不好,因而他和父亲的关系很差。他性格孤僻、怪异,脾气暴躁,变化无常,也许他只是寻求友谊,希望得到女性的爱来弥补母爱的不足吧!对这件事,我没有简单粗暴的以早恋对待,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早恋的危害,让他们小心的珍藏这份感情,留待适合的时候再让它们生根、发芽、成长,并且呼吁同学们伸出友谊之手,主动帮助他,让他享受到集体的温暖。经过大家的努力,现在他们都非常不错,成绩稳中有进。
2、情绪、情感生活对学业的影响
学业成绩好坏除了受智能高低和努力程度影响以外,情绪的稳定性和情感的成熟状况,如归属感、安全感和自尊心等因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作用。他们的感情世界经常表现出强烈、动摇、不协调的特点,而且容易冲动和幻想,一旦遇到挫折并且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和指导,尤其是对于那些自以为是者、或性格偏向内向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引起焦虑与不安。即使是潜能很好的学生,如果在归属感、安全感和自尊心等因素方面表现出不成熟,由此而带来情绪波动,也会对学习的努力产生阻抗。
曾经有一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因为调整座位时把他的同位学生调开,安排一位他不喜欢的学生,他就非常想不开,认为老师不喜欢他,针对他,焦虑的晚上睡不着,学也学不进去,半夜起床打电话给家长诉苦,上课不听,班级安排的事,也不服从,早读课甚至在教室中起哄,用对抗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慨。这学生性格较孤僻,自傲,对别人的看法很在意。如果我主动找他,他情绪可能失控,或者作为优生被我宠坏了,不知道如何去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协商解决问题,今后更难以面对社会上的挫折。我和他家长联系,让他妈妈来协助我处理问题,可他妈妈说孩子不让她来学校。我就让他妈妈以工作顺路为借口来看他,让她和我唱“双簧”,我演“白脸”,她演“红脸”,就这几天他在班中的表现我狠狠的批评他一顿。当是,他情绪波动非常大,脸红脖子粗,拍桌子摔板凳。我没有让步,我要让他明白,老师爱每一个学生,但成绩好并不代表一切,要正视自己身上的缺点与错误,在他妈妈的劝导下,理解我的真实意图,他才渐渐安静下来,终于对我说,老师,我错了,不应该采取过急行为,既耽误了自己学习,又影响了他人。
3动机对学业的影响
动机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志趣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而言,它更多受教师言行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每次只对某几个学生提出问题,大多数同学只是被放在旁听的位置,那么两种类型学生的学业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显而易见,最终会出现两极分化。同样,一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表扬、鼓励几个学生,对大多数学生不闻不问,也会造成两极分化。这便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言行的偏重会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一般而言,在一个群体当中,学生学业成绩高低,以及教师的评价结果,足一影响其志趣水平的高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地位“等级”基本上是相对应的。
我在课堂提问是特别注意这一点,尽量一碗水端平,一堂课下来代表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被提问,对于平时课堂上不喜欢举手发言的同学一旦发现他们举手,我就抓住机会让他们发言,并予以必要的鼓励和表扬。慢慢的他就爱发言回答问题了,上课时注意力也集中了,成绩也有所提高。
4、家庭环境对学业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讲,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家庭与学校,而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具有特殊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它主要包括家庭的管理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比如,家庭气氛比较紧张,不可能使学生的情绪放松,对家庭的关注会造成其情绪紧张焦虑,这种不安的情绪必然会反映到学习过程之中,影响学习正常进行,对学习过程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定期召开家长会,除了让家长了解学生,还要让家长们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宽松的、温暖的、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疏导心理障碍的学生
对于学生已形成的心理障碍,我们不能倒转历史,只能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把握中学阶段这一关键,力求纠正和克服。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做呢?
1、要爱学生,更要使学生学会爱人
教师的爱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是教育的桥梁。《学记》中讲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说情感是知识传授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怀着一颗关切的爱心去接触学生,才可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他就会对人生充满着希望和愉快,,从而使他们学会关心和爱护别人。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的激励和感染作用。情绪心理学认为,人在心情舒畅时,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幽默机智,各种能力都增强;反之,如果情绪低沉、沮丧、忧郁,那就会思维迟钝、记忆衰退、语言呆板,各种能力下降。教师应及时控制自己与学生的情绪,才能获得一把开启学生心灵之钥匙。
2、要理解和宽容学生
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教师虽为人师,但不应就此将自己束之高阁,而应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譬如,在一次考试中,我发现有一位同学试卷下压着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心虚的想要偷看。我并没有按照定式将他提交给教导处,而是避开其他同学的注意默默地拿走了纸条。因为我知道一旦声张会使他在同学面前大失颜面,进而伤及自尊,产生自卑。事后,这位同学主动找我来承认错误,我不失时机的对他加以教育,并从正反两方面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分析,指出他之所以作弊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说明他主观上是要求上进的,但客观上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象爱迪生、林肯一样善于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经过这件事之后,他在学习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但上课认真,而且成绩突飞猛进。正如他所言,这完全缘于教师的理解与宽容。
3、要尊重学生
人们对尊重的需要有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个方面。自尊包括对获取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承认、接受、关心和赏识等。因此一个具有足够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效率,而最健康的自尊是以别人给予的尊重为基础的。教师尊重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一个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也会觉得教师一直对他是欣赏的、尊重的,能让他自由提出意见、发表见解。教师尊重学生实质上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养成学生乐学的心理。
4、要信赖学生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告戒过青年教师:在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即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是有能力学好的,相信学生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教师的这种信赖一旦传递给学生,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别的学生一样具有才能,对自己的缺点有改正的勇气。教学与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教师友好的信赖学生的气氛,多给学生以赞扬,因之赞扬就像温暖人的心灵的阳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教师必须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多进行感情交流,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上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教师的循循善诱、亲切教诲必然感化学生,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克服心理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