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做一名合格教师,是他一生的追求

做一名合格教师,是他一生的追求

日期: 2010-7-17 2:53:13 浏览: 4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 黄 牛

——记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数学教师俞小平 

俞小平,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余杭区名教师等荣誉。
做一名合格教师,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结束了对俞小平的访问,告别了余杭,刚回到北京,俞小平老师的信便追踪而至,他在问自己:“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在信中说:“老牛!认识您真是件荣幸的事,与您交流,使我反思自己,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问,还真把自己给问倒了。与您笔下的各路‘人物’相比,我平庸得不值一提。我自认为我并不聪明,因此,深知惟有谦虚谨慎,勤奋苦干,才会有立足之地;我不是一个喜欢张扬的人,不习惯于当今社会上太过于艺术化的人际交往,只会干活,认真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由于我为人实在,所以我的“同事缘”、“领导缘”、“学生缘”还都不错。

学海网
当一顶顶荣誉的桂冠戴在我的头上时,在激动与感激之余,更多的是不安与压力。因为我认为我实在是太平凡了,我只是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笔者有个近乎僵化的思维定势,大凡模范教师都是童年时就向往当教师,当了教师后便义无反顾地热爱教育事业。当我向俞小平老师提出类似的问题时,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出身农村,家境并不富裕。刚刚参加工作时,教师收入不高,地位较低。那时正赶上开放搞活初期的‘下海经商’大潮,同学、同事中许多人纷纷下海,很快成了富人。坦率地说,我也心动,也想下海,也想成为富翁。但是我反复研究了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我想,当时如果我认定自己是经商那块料,我会果断离开教师这一行。二十几年的教师生涯,我悟出一个道理:‘正确地评价自己、准确地定位自己、充分地利用自己是快乐人生的基础,也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如果一个人,当着教师,想着经商;做着商人,又惦记着当官,到头来,可能一事无成。就是那个时候,我断定自己不是商人的料,于是定下心来,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决定把它作为毕生的追求。”
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从表面上看,俞小平老师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和他接触,感受到他是沉稳、正直、真诚、坦率的人;了解他的所作所为,知道他是爱岗、敬业、用“心”做教师的人。
他为自己制定了合格教师的“三条标准”
有人说教师是普通的,那是因为教师是诸多社会职业中的一种,做教师是许多人的谋生手段之一。
有人说教师很光荣,那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承载着孩子、民族、国家的未来。教师是一个不同于种田、做工的特殊职业。在这个行当里从业,有特殊的职业要求,不能也不应该仅仅为了个人谋生。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合格教师呢?
在俞小平看来,“师爱”是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图加报的、不留痕迹的爱,这是俞小平老师的追求与信念。他认为:“要爱学生,首先要造就独立人格的学生,他十分尊重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余小平把自己的“师爱”概括为三种方式。
首先,“尊重”与“倾听”成为俞小平教育学生体现师爱的一种方式。在他的班上,一次自修课,有几位男生不在教室自修而去操场打篮球,被管理老师发现了,严厉批评之后没收了篮球,随后发生了争执。当时有一位男生很激动,给区长写了告状信,强烈要求归还篮球,还扬言要以绝食来抗议,还将到区政府上访。俞小平老师了解到此事后,颇有些奇怪,为了一个篮球,竞会如此激动,他内心究竟在想什么?俞小平从来不是简单地界定每个学生,他把这位同学请来,和他促膝谈心。原来,这位男同学在初中时,因为不听从老师的指挥而受过老师的体罚,因此,对老师记恨在心,在这颗稚嫩的心灵中对所有教师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乃至于仇恨。这位同学说:“如果说有错误,错的是我而不是篮球,篮球是班级的不是我个人的,老师可以处罚我,凭什么没收篮球。再说,自修课就是自主修习的课,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自修篮球课。”俞小平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承认他要求的合理部分,表扬他勇于承担责任、关心大家利益的精神,同时指明学校要求和集体约束的关系。该同学感慨地说“从来没有一位老师以这样平等的身份与我对话。”从此,他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进而发奋学习,考上了浙江大学法律系,将来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或法官。
俞小平认为“师爱”第二种方式是“理解”和“关心”。97届有一位女生,数学成绩特别差,考试总是达不到合格的水平,对数学学习几乎失去了信心。俞小平老师在给予她学业帮助的基础上,对她那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表示敬佩,并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有一次,一个数学问题,俞老师给她讲解了许多遍,她还是没有明白,她哭着对俞老师说:“谢谢你不嫌弃我”。这位没考上大学的女生,至今还经常到学校来看望俞老师,她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态度展开了她的生活。
“师爱”的第三种是严格要求。俞小平认为“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师爱有别于母爱,正是在于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有机地相结合。”俞小平老师所带的班级学风正,学业优。96届(4)班被评为余杭区先进班集体;2004届(9)班在当年的高考中重点上线率达96%,其中陈宇同学在校期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班级团支部也被区教育团委授予先进团支部的称号。
俞小平老师视教育为自己的社会责任,视助人为自己的爱心使命。他通过妇联结识了一位远在淳安的贫困学生,不仅对这位学生进行学业资助,还将其变成一种教育资源,对本校的学生进行教育。俞小平老师还积极报名参加余杭区团委组织的“12355”青少年热线的咨询热线,成为“12355”青少年热线义务咨询员。热心地解答青少年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困惑,培养他们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俞小平认为,合格教师的第二条标准是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他理解了教育的本质,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建立起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大气、开放、慎思”。即“大气的人格教育,开放的课堂教学,慎思的科学精神”。他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数学教简洁、教通俗”的理念。积极进行“全面开放,体验过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总结出开放教学的“六化”:思维的过程化、主体的民主化、内容的生活化、形式的多样化、载体的活动化、试题的开放化,创新了课堂教学。通过“我们的课堂”、“精彩十分钟”等形式,使课堂真正地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从而形成了以“以身立教、以生施教、民主开放”为见长的教学特色。他追求民主开放的课堂,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内动力,他主张教育是培养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要急于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俞小平老师娴熟地应用课堂教学艺术,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用简朴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简洁明快的手法,解释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他的讲课能切中要害,简单明了,正所谓有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学生普遍反映俞老师的讲课通俗易懂。
他认为,合格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并养成研究的习惯。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用一套教案对付不了一辈子。合格的教师,必须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站在未来的、世界的层面,研究你对面的活生生的、性情各异的学生,才可能不辱使命。
俞小平是位研究者型的教师,二十年来,共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近20篇。所撰写的论文《数学发现与数学猜想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发表在《现代教育报》,《新课程目标下数学解题教学的理论、实践、探索和研究》获浙江省二等奖,《过程教学:新课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有效方式》发表在《中国教育与教学》,《论数学活动的设计》获杭州市专题论文二等奖。“关于数学开放性教学”在余杭区数学研讨会上交流,论文《编拟数学开放题的一些尝试》获余杭区一等奖。
新课程给了他实现追求的更好契机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有些人觉得茫然,俞小平却觉得十分自然,因为,在他看来,教育教学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们不能培养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的学生。俞小平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多是解题高手,‘问题’观念淡薄,更缺乏创新意识。我们的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定位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课程即机会,有什么样的课程,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俞小平以《新学生新理念 新课堂》为题在浙江省“高中新课程进行时”论坛上作专题报告,并获二等奖。俞小平结合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须实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顺序、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关系的“七大转变”的思想,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他认为学生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是“学问”而不是“学答”。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余杭高级中学是一所省一级重点中学,是余杭区乃至杭州市教学质量比较高的一所学校,当然老百姓和社会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俞小平说:“我们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在思考我们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什么?我们的学生缺少什么?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他们缺少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2001年,他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参与了研究性学习的起步工作。2003年,他担任副校长,制定了《余杭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并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后被收录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中。2004年,他担任浙江省规划课题《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探索》的负责人。至今,余杭高级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内容到学分认定等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且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两个模块中,形成了余抗高级中学的特色。“回报母校”的感恩教育与“三走进”活动成为该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大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另一面的机会,一些同学在文化科的学习上经受了无数次的打击,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找回了自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拓了教师的职业视野。“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这是“新课改”最流行的一句口号。在余杭高级中学成为切实的行动并且收到可喜的效果。
“我当老师比当校长更有自信。”
俞小平真诚地告诉我:“当校长可能不是我的专长,说实在的,我当老师比当校长更有自信。我是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参加副校长的竞岗。担任副校长后,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使我与学生的接触少了,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少了,因此与学生的关系疏远了,与同事的关系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也得罪了不少人。同时受气的事多了,有时想想还真不是个滋味。”
然而,他一旦决定做的事,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将它做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唯学生考试成绩论教师。有些青年教师受功利主义影响,认为只要学生考试的成绩好,我就是一个好老师。因此,为了使自己所教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往往采用高压的、粗暴的行为,如罚站、罚抄、逐出课堂等手段。这样的教师、这样的事件必定受到校长俞小平的严厉批评。他告诫同行们,教师的工作最忌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教师可能获得一时一事的功利,但是坑害了孩子,坑害了国家。
言传身教,带起一批优秀教师
他在担任教科室主任和副校长时,费了很多心思建设师资队伍,进行了“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形象工程”和“希望工程”的师资队伍培训。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办了研究生课程班,与华东师范大学开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项目,成立了“青年教师沙龙会”等。注重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头脑中的渗透,首先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互助、互享”的氛围。对校内的青年教师,通过“师徒制”“帮教制”“教学指导制”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俞小平先后指导了6位青年教师,在他的指导下,这些教师专业思想、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他的徒弟吴寅静老师,在不到九年的教师生涯中迅速成长,先后被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余杭区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开设区、市公开课,在2005年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童元意老师被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吴晓曙老师虽然教龄不到5年,已成为教学骨干。
任劳任怨,指导外校教师。俞小平老师现在和余杭区第二高级中学的张红坚、余杭区实验中学的赵明德和伊丽文、开化马金中学的余寿峰、余家平等老师保持长期的指导关系。俞小平还经常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途径,采用开设示范课、讲座、交流、支教等形式,对各地教师的教科研、课堂教学等进行指导与研究,使他们在各自的学校中成为优秀教师。俞老师是余杭区高中数学教研大组组长、杭州市教研大组成员、浙江省数学会理事。
俞小平说:“余杭区的、浙江省的、乃至全国各地的同行,瞧得上我俞小平的,我愿意与大家交流、切磋。”
笔者喜欢俞小平这样的教师,他不善夸夸其谈,他没有豪言壮语,他在尽心尽力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合格教师。
用他的来信作为结束语,以表达他的心声。
“老牛,您的采访,对我来说收获很大,让我好好反思自己。学校工作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一小部分工作,就我个人而言,不喜居功自傲,何况无功可傲。我爱我们的余杭高级中学,我愿为我们这个集体多做事,愿我们学校能更好。希望您下次再来,再来时,您会发现我有所长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