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警惕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警惕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日期: 2010/6/8 浏览: 23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克广

\摘 要:“马太效应”在教学中的表现就是“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这种现象在现代教学中很多,其实,“马太效应”对优等生和差生都有不良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马太效应”在教学中的危害,以及杜绝此种现象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马太效应 影响 对策 教学效果

一、“马太效应”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马太福音》第二十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就是众所周知的“马太效应”的代表格言。

学海网

在教育工作中,不难发现“马太效应”的现象,其具体表现是:“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学生A在校品学兼优,学校的表彰会,无论什么类型的,无论规模大小的,都有A的名字。因此A在学校,领导称赞,老师表扬,班主任更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也给予夸奖和物质奖励。这是优等生的待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差等生”。这部分人在学校极少受到表扬,尽管有时他们在某方面是出色的。在家庭,这部分人地位也不高,往往受到冷遇。这种现象在学生当中会产生极大的反响。从“差等生”的怨言里就可以体会到。“老师只想着他们几个人,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都让他们承包了。一有好处,都是他们几个人的。”“这些人有缺点,老师也看不见。”……以上提到的现象,学校当中并非鲜见。
教育工作中,“马太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若不注意这种“马太效应”,就会出现只注意培养尖子生,优等生,而忽视差等生的局面。而且,无形当中还会造成优等生和差等生甚至中等生也同优等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产生隔阂、分化,甚至对立,形成“亲师派”和“远师帮”。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势必要影响班集体的团结,导致班集体的分化,甚至瓦解。这时候,做为班主任,纵然使出浑身的解数,也很难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而班集体的分化,也会导致少数学生成为“学生贵族”,而多数人则成为陪衬“红花”的“绿叶”,最终使学生们丧失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最佳环境,不能使学生都能得到较为充分全面的发展,学校也很难完成素质教育,完成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学任务。这就好似一个工厂的车间,本来生产出来的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应该是合格产品,但最后却是劣质品甚至是废品居多,这势必影响工厂的经济效益。而学校一旦受到“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受损失的不单是经济效益,更主要和更严重的将是社会效益,其损害要比单纯的工厂大得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马太效应”对“优等生”和“差等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一般来说,“马太效应”对于优等生好像是有利的,但仔细分析也未必如此。人生存在世上,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也可以说,人人都有自尊的需求。一个人的自尊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更加努力,更加自觉维护所在集体的荣誉,而且会倍加珍惜个人所得的荣誉。因此,自尊是学生(扩大来说应该是人)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克服缺点的内在动力之一。但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度,人的自尊心也是如此,也需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过度的自尊、自信会造成自负、自傲、孤芳自赏,不再进步。同时,也会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看不起别人,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尽管别的同学可能甚至说一定某些方面超过他(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吾师”),而“好生好对待”就会一定程度上导致“好生”的过度自尊和自信,从而走向自负自傲,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久而久之,“逆水行舟,不过则退”。从另一方面讲,即使一些优等生顺利度过具有优越条件的那个阶段,那么,这些学生一旦到了另一个生疏的环境里,若再没有类似当初的优越条件,比如当年师长的偏爱甚至袒护,那么,他们是否能够承受得了环境的变化,这也是两可的事情。若承受不了环境的变化,再遇挫折,那么这部分人就很可能由原来的自尊、自信走向自卑,甚至会转向自暴自弃或者自甘堕落。“马太效应”的后遗症不可低估。
对于“差等生”来说,因为是“差等生对待”,极易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这部分人就容易丧失自信心,而且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再者,特别是“差等生”与“优等生”两样付出劳动,同样做出贡献,甚至比好生付出的劳动更多,做的贡献更大,而老师反而表扬了“好生”时,这部分人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更严重的打击,“自己再努力,老师也看不见,干脆自己也别这么积极了。”这种想法的产生也是情理之中的。这样,久而久之,这部分人就会丧失上进心,不再进取。
二、如何预防和杜绝“马太效应”
综上所述,“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从大的方面来说,会造成班集体的分化和内部的隔阂及对立,带来极差的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的发展;从小的方面来说,“马太效应”无论是对于“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警惕、预防和杜绝“马太效应”的出现。为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思想观念,好生、差生同等对待,甚至对差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怀、照顾和帮助,这样,才能使差生迎头赶上,整个班集体才能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第二、评优、评先进时,应当给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机会,不要以偏概全,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优的绝对标准,应综合考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应尽量扩大表扬面,但绝不能搞平均主义、利益均沾。
第三、注意发挥尖子生的带头作用,但不要养成尖子生的优越感。对尖子生也不能“一俊遮百丑”,该批评的也应给予及时的批评。这样对尖子生的成长来说也是有利的。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团结、友爱、公平的学习环境,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