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策划人生,实现梦想

策划人生,实现梦想

日期: 2008-12-13 3:08:32 浏览: 25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彭红亮

一、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中学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节,每一个中学生都怀着自己的梦想。可是有多少人可以为着这个梦想终身追求而不悔呢?有多少人最终实现了这个梦想呢?鲁迅说:“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如何让自己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懊悔、不遗憾,充满成就感呢?
打一个比方,当你扬起人生的风帆时,你知道你的方向在哪吗?你的目的地在哪吗?你选择航行还是漂泊?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你突然发现一处风景秀丽的港湾,于是决定停船下锚。这个港湾就是你的目的地,就是你职业生涯的最佳贡献区。
如果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能找到一件事情,使自己的动机、能力、价值观统一起来,即能够深刻而清晰地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到底想干什么?我到底能干什么?我到底为什么干这件事?这时你就找到了自己的最佳职业定位。
对于具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职业生涯阅历的人来说,这三个问题会像重锤敲在他的心鼓上。
我到底想干什么?——发自心底的愿望;
我到底能干什么?——这是一二十年职业生涯经历的证明;
我到底为什么干?——即回答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而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中学生,他们又如何回答呢?
到底想干什么?——我什么都想干!
到底能干什么?——我什么干不了?
到底为什么干?——当然是多挣钱喽,或者是我喜欢呀!
这些幼稚狂妄的答案说明相当多的中学生连职业的概念都没有,更别提职业规划和职业意识了。他们自大、盲目,并不能真的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充实而忙碌,实际上却是很盲目地在忙碌。
在他们的选择过程中,非常明显地存在以下典型误区:
从众心理/羊群效应:一切都紧跟潮流,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
经验至上论和信心过度: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先入为主:非常固执地相信自己最先形成的观点,拒绝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一切很满意,看不到潜在的改变及危险。总想证明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某种选择付出了很多之后,由于不想这些付出变成“沉没成本”,便顽固地坚持着不肯放弃,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
寻求支持:遇到问题时,不是自己主动地去寻找解决方案,而是依赖于别人的支持。
形式决定答案:追求出风头的机会和各种表面上的荣誉,忽视内在的真正提高。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都比较严重地存在着以上误区中的2~3种,7种占全了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深陷在这些选择“陷阱”中,面对未来常常不知所措。
以填报高考志愿为例,不少学生都以考大学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可是到了真要填报志愿时,却不知道该填报什么学校、什么职业。有的学生看最热门的是什么,就填什么,要不就看别人填什么,他就填什么;有的学生也不能恰当分析自己的实力,只填名校、本科,其余不填,也不愿服从分配;有的学生优柔寡断,不知道选什么,只好让父母、老师代劳。
在填报志愿这种重大选择面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陷入迷茫和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浪费了自己选择的权利?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理想教育和职业指导的缺失,使学生们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为了上大学,他们一心埋头苦读,但他们缺少职业理想,更缺少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此时的迷茫和困惑让家长、老师和学生意识到:中学生必须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
因此,中学生应该在初中阶段开始考虑自身成长的人生规划,通过对未来社会需要及人才自身两方面地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制定高中及更高阶段学业的发展计划。以便顺利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实现安身立命的职业理想。

二、中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需要经过几个阶段,个人需要依据职业发展周期调整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职业偏好。
1、成长阶段 成长阶段大体上可以界定在从一个人出生到14岁这一年龄段上。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以及老师的认同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了自我的概念。在这一阶段的一开始,角色扮演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一时期,儿童将尝试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而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人们如何对不同的行为做出反应的印象,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或个性。到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这些人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对他们的兴趣和能力的某些基本看法)就开始对各种可选择的职业进行带有某种现实性的思考了
2、探索阶段 探索阶段大约发生于一个人的15岁~24岁之间的这一年龄段上。在这一时期中,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工作等途径中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在这一阶段的开始时期,他们往往做出一些带有试验性质的较为宽泛的职业选择。然而,随着个人对所选择职业以及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这种最初选择往往会被重新界定。到了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一个看上去比较恰当的职业就已经被选定,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开始工作的准备
3、确立阶段 确立阶段大约发生在一个人的24岁~44岁之间这一年龄段上,它是大多数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有些时候,个人在这期间(通常是希望在这一阶段的早期)能够找到合适的职业并随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有助于自己在此职业中取得永久发展的各种活动之中。人们通常愿意(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早早地就将自己锁定在某一已经选定的职业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这一阶段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尝试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能力和理想。
4、维持阶段 到了45岁一65岁这一年龄段上,许多人就很简单地进入了维持阶段。在这一职业的后期阶段,人们一般都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为自己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就放在保有这一位置上了
5、下降阶段 当退休临近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面临职业生涯中的下降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许多人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前景:接受权力和责任减少的现实,学会接受一种新角色,学会成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再接下去,就是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退休,这时,人们所面临选择就是如何去打发原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
尽管从原则上可以把个人的职业发展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周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应考虑不同的事情。初中生已具有初步的职业设想,并且有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自己的行动方向,但依据这设想调节行为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初中生的职业设想一般是从现在规划未来,即根据当前自己的兴趣,某门学科的成绩,对某一事物的喜爱而确定。在某种情况下这种设想又可能变化。处于成长阶段的他们应当尝试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使他们形成如何对不同的行为做出反应的印象,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或个性。到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这些人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对他们的兴趣和能力的某些基本看法)就开始对各种可选择的职业进行带有某种现实性的思考了。
高中生已经产生未来社会生活的想象,能将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结合起来思考。有个别学生已经具有最高层次的理想,即带有人生哲理的理想,它具有综合性,将自己关于职业、生活、道德等方面理想融为一体。因此,高中生对职业定位一般能采取慎重态度,经过综合观察自己各方面特点而确立,确立后能较好地调节、约束自己当前行为。正处在探索阶段的他们可以多做些尝试、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出本人的职业性向、职业锚、职业兴趣等,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对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要加强教育、引导,要加强对他们的社会理想教育要把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统一起来,要把这种教育引导与完成学习任务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全国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ational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Coordinating Committee, NOICC, 1992)将中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自我认识(self-knowledge)
a、认识到正视自我的作用。
b、与他人互动的技巧。
c、认识到成长与改变的重要性。
2.教育与职业调查(educationalandoccupationalexploration)
a、认识到教育成就对职业生涯机会的好处。
b、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c、了解与运用职业生涯信息的技巧。
d、寻找和获得工作所必要的技能知识。
e、了解工作与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及功能间的关系。
3.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
a、做决定的技巧。
b、生活角色相互关系的知识。
c、对不同职业与男、女角色的认识。
d、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历程。
以上这些目标勾画出了中学生应该达到的职业生涯目标,即注意培养职业意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人才观、人生观,激发学生学习就业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走独立、开拓、创业道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素质,认识自己身体状况,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能力专长等,根据自身素质选择适当职业;向学生介绍职业知识、职业门类,各类职业对就业者的素质要求等。

三、策划人生,经营未来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时期。走过这个阶段,一个天真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富有理想、充满激情的青年。根据美国学者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它跨度一个人职业生涯中的成长阶段和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发现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发展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为进行实际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学习职业方面的知识,寻找现实的角色模式,获取丰富信息,发展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作出合理的受教育决策,将幼年的职业幻想变为可操作的职业理想。
(一)寻找自己的最佳职业定位
什么是定位?“定位”源自英文Positioning。 Positioning is a marketing term,a noun that refers to the unique space that a person,a company,or a product is able to secure in the mind of a target audience. 定位意味着找准自己的位置,确保自己在某个空间内的竞争优势。正如美国领导学专家John C. Maxwell所说的,Success can be defined as the progressive realization of a predetermined goal。成功就是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准确的个人定位可以确保这个目标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切实可行的目标。
那么,怎样成功地进行个人定位呢?我们可以用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模式:从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就一路问下去,共有五个问题——
1、what are you?
2、What you want?
3、What can you do?
4、What can support you?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就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应该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优点和缺点,都应该一一列出来。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学关系、亲戚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有时我们在做职业选择时常常忽视主观方面的东西,没有将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调动起来,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契入点。
明晰了前面四个问题,就会从各个问题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做的职业目标,那么第五个问题有关“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自然就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框架。
下面我们对某高中女生小敏的职业定位做一次分析。
小敏,理科生,喜欢电脑,英语成绩优秀。个性开朗,乐于助人。我们不妨和她一起进行一次有关职业规划方面的认真思考,并通过对其职业前途的规划确定她的职业方向:
what are you? 理科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业成绩优秀,喜欢电脑;
参加过校演讲比赛,拿过名次;
父母是知识分子,工作稳定;
个性开朗,乐于助人。身体健康。
What you want? 很想成为一名老师,这不仅是儿时的梦想,而且比较喜欢这种职业;
其次可以成为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
如果出国读管理方面的硕士,回国成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也是可以接受的;
what can you do? 曾辅导表妹考上高中,并为此很自豪;
曾任学生干部,与手下人相处比较好,组织过几次联欢会和乒乓球赛;
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有一点收入;
what can support you? 家里有亲戚开技术公司;
英语成绩拔尖,但家境不够丰厚。
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最后的选择可能四种,分别如下:
1)做一名教师。个性适合从事这个行业,自己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理想,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并不欠缺,并且自己有信心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好老师。
2)到公司做技术人员,收入上会好一些,但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看,技术行业起伏较大,同时由于技术发展较快,得随时对自己进行知识更新,压力较大,信心不足,兴趣也不是很大。
3)如果获得奖学金,能够出国读书,回国后还是去做一名企业管理人员。不确定因素较多,家境不够丰厚,且自己可把握性较小,自己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单纯从职业发展上看,这三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从个体而言,第一种选择显然更符合她本人的职业取向。从心理学上看,选择第一种能够使得她得到最大的满足,在工作中也最容易投入,做出一定的成绩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职业前途看,教师这个职业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地位呈上升趋势。从性格上看这种职业也比较符合她的职业取向。

(二)策划自己的人生
学生在中学阶段建立自己的目标并开始规划各自的未来。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选择职业,故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兴趣阶段(11~12岁):以兴趣爱好作为职业选择和行为的决定性因素;②能力阶段(12~14岁):随着能力增强考虑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条件;③选择阶段(15~17岁):在个人空想、与人议论、课程学习中全面考虑自己的愿望、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社会能否提供适宜机会,并作出暂时的选择。中学生职业选择大多带有暂时性,高年级学生或中学毕业后才能把职业选择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并更多地从职业选择的现实性、可能性做出升学或就业的决定。
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学生开辟了新的途径。它是一门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探究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未来进行规划和提供准备进入某一职业的课程。专家们认为应尽早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中学阶段尤为重要。因为中学处于青年早期阶段,青年早期是青年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时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点。在中学阶段,处于青年早期的学生开始发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感知他们自己适合哪一种工作。中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中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让学生有机会想像“未来的我”,让他们看一看社会上不同的人所从事的不同行业,不同行业的工作者所拥有的不同的生活类型,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并认真思考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它的焦点是:① 识别学生的个人爱好,帮助他们选择一个行业。但是这种选择是开放性的,并不表示他不能从事其他行业;② 要不断拓展他们的就业机会。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经历一个寻找满意职业的过程,为他们认识自己和世界提供了机会。
真正科学的人生规划,是建立在你对自己和环境的准确认识基础上的对未来的一系列目标和行动方案。人生规划必须是可行的,必须是你自己的。标杆管理是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的方法之一。
标杆管理起源于美国,是由施乐公司最先创造并使用的。施乐公司将标杆定义为“一个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是行业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流程”。也就是说,找一个或几个榜样,将自己和他们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优点和劣势,加以学习和改进。在中学阶段,找优秀的同学或师兄师姐作为标杆是很必要的。可以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很多学生就是在与同学的良性竞争和学习中获得辉煌成绩的。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你要寻找的标杆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远大志向;有坚强的意志……通过全方位的集中分析比较,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出与对手的差距,全面调整了学习状态,改进了学习方法,就可以获得进步。
标杆管理的规划实施有一整套逻辑严密的实施步骤:第一步,确认标杆管理的目标;第二步,确定比较目标;第三步,收集与分析数据,确定标杆;第四步,系统学习和改进;第五步,评价与提高。
在应用标杆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比较目标一定是能够为自己提供值得借鉴信息的人,个性不一定同自己相似,但在标杆比较方面是优秀的。第二,战略不同的人,选用的标杆也不同。譬如一个学生以学业优秀为追求目标,而另一个以体育特长为发展方向,这两个学生就无法对标。因此,首先需要明析战略,而不应盲目地仿制竞争对手的学习模式。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政治舞台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要想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人要想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上立足,也必须有个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
兴趣+天赋=特长。形成最具有竞争力的特长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知识领域,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研究的项目,运用自己的天赋,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一直研究到底,直到成为这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专家,成为大家都公认的第一名。如果你不能在某一个领域得第一,那你就要改变方向,另外选择一个无人涉足的新领域(哪怕这个领域很小),从中挑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项目”,再继续钻研。当全世界的人只要想到这件事就能马上想到你时,你就获得了别人所不能复制或不能超越的竞争能力。
那么,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秘诀是什么呢?人格+特长+处世技巧。
健全、高尚、完善的人格是立身之本。以微软为例,要想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员可不容易。面试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一个面试者需要与研究院中大约10个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人员交谈。通过面谈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有微软所看中的能力和素质。而在这其中,良好的品质是微软最为看重的,因为微软把它作为遵守职业道德的先决条件。
特长是谋生之本。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人事公关部经理崔怀清说:一般来讲外企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过学历高再加上有经验的话,就无往而不胜了。一组数据可以证实他的说法:在外企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中方职员中,1/4的有国外教育背景;2/3的人有硕士以上的学位;95%的人有外国公司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人至少已在各自行业奋斗了8年。
还要具备良好的协作和沟通意识,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意愿。自从《第五项修炼》问世以来,团队合作和继续学习成为一种时尚,也成为外企评断人才的一个标准,拥有良好的协作意识和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非常受欢迎。
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你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有一身好本事,要练好内功、外功、轻功。内功,是做人之根本,即人格;外功,是立业的本领,即特长;轻功,是为人处世的技巧。
结束语
智慧的选择比天生的才能更重要,合理的设计比盲目的奋斗更重要,生活得幸福才是成功的标志。周末,我们计划开车去海边度假,我们会安排好时间,会准备地图、足够的金钱、衣物、轻便的鞋、DV、随身听……我们可以为一次海边度假而做准备,为吃一餐饭而规划,为下一盘棋而思考,为一次旅行而计划。但是,我们却很少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在有生之年如何选择一份职业。
我们的生活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当你做出了更好的选择,你就可以为自己有限的生命设计更有意义的内容。因此,一个人如果想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一生,必须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中学阶段是面临极大的机会和风险的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的目标是激励中学阶段的学生选择职业目标,并且引导他们最终达到职业目标。同时,中学的职业咨询和职业引导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所必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把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目标联系起来的行动,并且通过校本活动和在真实生活中体验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人建立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的追寻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
只要我们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踏踏实实地落实职业教育,风华正茂的中学生就能理性地策划人生,实现梦想的飞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