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体育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浅谈体育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日期: 2008-12-12 22:00:40 浏览: 1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杜思佳

摘要:随着体育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类媒体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可谓是绞尽脑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似乎成为了媒介的救命稻草,体育新闻的娱乐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繁荣了体育新闻报道,增加了体育报道的生动性和可看性,吸引了许多很大一部分原本对体育不感兴趣的人群,使体育新闻媒体的受众数量大增,但是由于很多媒体在娱乐化的把握上没有掌握好“度”,过度的体育新闻娱乐化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对体育新闻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对此,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分析“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成因,从而探讨体育与娱乐的关系,分析了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发展现状及现存主要问题,还就促怎样规范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体育新闻娱乐化 传媒商业竞争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ierce Sports Medias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get an upper hand, Sports Medias try to attract audience attention by all means, the entertainments of sports seem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way.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 entertainment of sports, to a certain degree, has already enriched the coverage of sports news, it not only strongly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the news itself, but also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udiences’ attention. However, quite a few of the Sports Medias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degree of the entertainments, they have overdone it. This kind of situation has led to serious side-effect; meanwhile, it is also ba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reason for the phenomena of entertainment of sports, then,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problem exists in sport coverage
Keyword: sports news compete of disseminator

1.前言:
体育新闻娱乐化,似乎是近年来体育媒体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像娱乐新闻一样,黑幕、丑闻、斗殴、绯闻正成为体育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题材。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把体育、绯闻、暴力评价为吸引受众接触的三大{学}法宝。娱乐化了的体育新闻无疑常常把这三种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最大的吸引眼球的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这种独特的报道方式受到了广大媒体的追捧,当然也得到了很多受众的欢迎。
有的体育频道常常邀请体育明星来参与录制一些娱乐谈话节目,许多体育网站、报刊还划出特定版块,专门用来报道体育娱乐新闻。现在的体育明星,也与歌星、影星一样,越来越成了各大媒体的追逐对象,就连他们的个人爱好、甚至是隐私,也都成了受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繁荣了体育新闻报道,增加了体育新闻的生动性和可看性,吸引了许多原本对体育不感兴趣的人群,使媒体的受众数量大增,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随着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也是接连产生,曾经一度受人追捧的体育新闻娱乐化,如今也是饱受争议,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两难境地。在2006年全国体育宣传工作会上,相关体育界人士对现在大行其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提出了严重的抗议,他们纷纷表示恶性炒作、虚假新闻、体育新闻娱乐化等问题不仅困扰着中国体育,影响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恶化了中国体育环境,阻碍了全民健身的步伐。1
体育娱乐化的形成有着怎样深层次的根源,体育娱乐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是否真的应该全面禁止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作为当代体育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与对待体育新闻娱乐化,把握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度”都是本文值得关注的地方。
本文旨在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肯定体育新闻娱乐化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揭露出目前中国的体育新闻娱乐化存在的一些严重的弊端,试以辨正唯物主义浅析如何对体育新闻进行合理的娱乐化,这对我国体育新闻的发展和成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中国体育新闻中日益显著的娱乐化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而进一步研究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的问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中华传媒网、传媒学术网、中国新闻研究中心收集到文章、论文十多篇。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以体育新闻娱乐化为关键词的搜索条件,获得相关文献资料与信息。参考《传播学》等书籍。
2.2.2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中国体育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进行讨论分析。
2.2.3实例分析法:
运用收集到的个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3.分析与结果
3.1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定义
究竟什么是体育新闻娱乐化?这是我们在研究探讨这一现象前必须先搞清楚的问题。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节目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镜头和语言留给运动员或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对于这种娱乐化的定位,某台称:“我们的受众目标是在大中城市居住,收入居中上游,具有较高的学历的白领男性,至于是不是体育迷,倒并不重要。”“具体实施的手段,是在充满着阳性和力度美的体育中渗透性的娱乐,让体育好看起来,让原来的面目可憎的技战术分析和枯燥的数字轻松起来。”

3.2体育新闻娱乐化问题的产生原因极其发展
3.2.1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历史原因
体育与娱乐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体育,作为人类快乐与自由的象征,体育运动的起源之一就是早期人类在闲暇之时的游戏。到了古希腊时期,体育更多地成为人们展示自身力量、技巧与意志的一种方式,但娱乐的特质并没有消失。
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更加细致与专业,体育运动和运动员的发展越来越职业化,反过来,职业化趋势又促进了体育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比赛更具有观赏性。体育观赏性的增加与大众传播手段的进一步结合起来,又更加的促进体育运动在社会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与进行,从而将体育比赛塑造为某种大型的娱乐活动——观众虽不能参与,却能从观赏中得到足够的愉悦。黑格尔曾说,体育是一种“社会欢乐”,此言不虚。体育在成为少数人职业的同时,也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娱乐,这一点,从我们把体育比赛称为体育“节目”中就能略见端倪。②
体育节目的娱乐性与体育本身的娱乐特质一脉相承,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的正常现象,它对体育报道的传统外延进行延伸,着重于和体育相关的人、体育故事、体育精神的挖掘传播。从这种程度上来说,体育新闻娱乐化是体育精神本位回归后的呼唤,更是体育运动本身和体育节目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成为体育比赛由“新闻”转向“娱乐”的分水岭,奥运会的转播权第一次被出售了。随后,在1958年,奥运会的电视版权被写进《奥林匹克宪章》,宪章第49条明确地划分了体育与娱乐的界限,规定奥运会现场直播是娱乐内容,并对电视台播报奥运新闻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无论私人电视台还是电视网都可以播报奥运新闻,但是直接引用奥运会的现场内容不得超过3分钟。电视台或电影可以在24小时内插播奥运会内容3段,每段3分钟,段与段之间至少要相隔4小时。如果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越过了宪章规定的界限,就变成了“娱乐”,需要另外交费。
在中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因过分强调政治需求,我国体育忽视和压抑了个体和人性,以及对体育美与娱乐性的追求。随着我国体育交流的日益增加,国外丰富的体育理念和思想传入我国,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开始从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体育的本质和内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的政治化色彩已逐渐褪去,游戏和娱乐功能开始回归,古希腊人所倡导的体育人文精神得以彰显。

3.2.2体育新闻娱乐化是传媒商业化竞争的产物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现象是传媒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必然产物。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量迅速的扩大,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快更多地获取资讯,也让媒体获取独家新闻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摆在从事体育新闻工作的主持人、记者面前的一个机会与挑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载体几乎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把新闻内容传播给受众,在“快”的追求上难以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那么,追求个性化就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在传达信息的基础之上,必然还需要做出解释性的报道,加以主观的修饰,或以幽默激昂调侃的态度,摆脱就赛事来评论赛事的刻板做法。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和职业化转轨,我国体育媒体商业化运作的痕迹和力度越来越大,许多体育媒体都日益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市场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的决定性因素。
在异常激烈的体育媒介竞争中,为了争取到最多的受众,获得更大的企业利润,各媒体企业可谓是绞尽脑汁,而媒介产品生产和销售也不可避免地执行市场经济商品的大数原则和通用原则,即什么商品最好卖,消费群体最大,就生产什么。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人们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各有不同,到底怎样的媒介产品才会受到大多数人的一致喜爱呢?在这种情况下,娱乐化似乎成了体育新闻的救命稻草。
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泛娱乐化时代,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身份、阶级、种族、国别等各方面的差异,只要是人,娱乐通常总是需要的。在这样的时代里,娱乐产品自然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即使是中央电视台这样的严肃媒体,当时也详尽报道了跳水世界冠军郭晶晶与田亮以及香港富家子弟霍启山之间的所谓“三角恋情”。体育报道,已不再是传统的赛事报道,而更注重明星选手赛场外生活、恋爱、家庭的故事,将各种娱乐元素融入到报道中去。就如著名学者李良荣所说:“现在不少体育报纸、体育频道往这方面走。他们嬉笑怒骂,非常诙谐,彻底把体育当作娱乐来做,这是一股新的潮流。

3.2.3新闻价值观的异化,也促使了中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泛滥
在中国一些媒介发展较为成熟的沿海大城市,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因此与社会接触最紧密、思想观念最前卫的节目主持人的生活观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的高收入、高学历,使其更容易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的私生活比较丰富。广州一位节目主持人就撰文说,“我对一切非强迫性非交易性的人类性行为在理性上并不排斥。”
而新媒体最近几年吸收的新人多是80年代出生,由于年轻、有朝气,他们成了媒体创新的动力。但新人多缺少传统正规的职业道德教育,他们喜欢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过度地消费和放纵自己的欲望,并以时尚、前卫自居。他们扭曲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人情味”要素,在媒体上大肆写“性”谈“性”,而把自家媒体的定位和报道本身的内容抛在脑后,从而为体育新闻的娱乐化、色{学}情化大张旗鼓。③

3.2.4新闻管理的薄弱环节是中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一大外因
由于传媒行业涉及意识形态和舆论导向的特殊性,政府对媒体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和审核制。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媒体开始超常规发展,这给媒体的监管部门增加了难度,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监管部门“抓大放小”,强化前端监管。政府对传媒内容的审核责任,基本上交给了媒体,这需要媒体本身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但在媒体处于超常规发展的高峰期和媒体竞争白热化时期,媒体的自律是脆弱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色{学}情化也就不可避免,并且有波及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的趋势。

3.2.5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在中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理念率先由《南方体育》提出,后被光线传媒引用到新制作的《体育界》栏目中,并明确提出“要对所有的节目策划,所有的版面设计,所有的包装风格,所有的经费人马,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报道,每一个专题,每一次主持,统统向娱乐二字靠拢”。他们扬言“要对体育报道进行一次彻底的娱乐革命!”从此,体育新闻娱乐化普遍被广大体育新闻工作者接受。
在平面媒体方面,虽然《南方体育》已经轰然倒台,但无论是《体坛周报》、《足球》,还是报道体育较多的都市类报纸,都开始不约而同地以做娱乐新闻的手法做着体育新闻。“足球宝贝”、“篮球宝贝”、“F1女郎”、体育明星绯闻等等花边消息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电视媒体方面,上海体育频道无疑在体育新闻娱乐化方面走在了最前列,最开始他们推出的体育新闻评论性节目《体坛快评》,因为主持人常啸嘻笑怒骂、诙谐幽默的说话风格收到了广大观众的热捧,常啸也因此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得以跳槽央视。此后,在体育新闻娱乐化中尝到甜头的上海体育频道又强力打造了一档完全的体育娱乐节目《体育G娱乐》,以“体育即娱乐”作为节目的口号,节目中的男女主持人常常以近乎恶搞的形式对体育明星、体育事件进行颠覆版的演绎。
网路媒体无疑是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又一块主要阵地,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殊性质,他们在资讯的自由度方面相比其他媒体具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体育新闻娱乐化在这里更是有泛滥成灾的趋势。撰写各种各样具有引诱性的标题成为广大编辑编写新闻的首要任务,色{学}情,暴力的图片内容也在新闻版面上层出不穷。其中最为严重的还是在新闻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体育这个层面上,各类和体育明星有关的花边消息充斥着各大网络媒体的版面。

3.3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效用分析
3.3.1体育新闻娱乐化有其积极的效用
1.拓宽了报道领域。娱乐化突破了体育媒体只关注赛场赛事和运动员赛场表现的报道模式,也改变了体育就是三大球三小球的尴尬状态,有效拓宽了体育新闻报道的领域。能够让受众了解到更多的场外因素。
2.迎合了受众兴趣。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下班以后都希望能放松一下。娱乐化使得体育新闻更为轻松有趣,适应了受众需求,迎合了受众的阅读兴趣。能够扩大体育新闻的各类人群中的影响力,使原本不关心体育新闻的人也能适当的了解到其中的一些消息和新闻。
3.增加了阅读快感。媒体在标题设置上,加强个性和冲击力,给读者以艺术欣赏的愉悦感;而在内容上,排除了以往的平铺直叙,代之以多种多样的叙述方法,文字上描写、议论、抒情俱备,给读以阅读的享受。使读者在阅读新闻时不是单纯的看到比赛的进程与结果。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4.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幕后的新闻、出位的标题、火辣的图片……这些内容上的选择和包装技巧还是很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毋庸置疑,娱乐化使体育节目变得更丰富多彩、更好看、更受欢迎.能够在纷杂的体育报道中第一时间吸引到更多的读者。
3.3.2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负效用
1.娱乐浅层化。一些媒体对“星”、“性”方面的内容高度关注,刻意放大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尚内容,从而忽略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事实,而陷受众于无关紧要的、虚幻的娱乐之中。受众的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另外的领域。有时一场大型赛事的报道,观众却在众多内容中发现不了什么关于比赛过程和结果的翔实报道和深入评论。
2.容易滑入低俗化的泥潭。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手法无可厚非,但是,“娱”到什么程度,又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从业人员特别是充持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节目驾驭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相当的操作技巧,以及对待受众,对待体育新闻的责任心,而这些,正是很多体育节围主特人所缺乏的。
3.体育媒体泡沫化。媒体对娱乐化的片面依赖,窄化了体育的内涵,使得许多有价值的体育信息无法进入媒体视野,版面上看起来热闹,其实“干货”无几。而且,媒体自身在这种报道方针的影响下,可能会忽视内容建设,使得似乎蓬勃发展的体育新闻,吸引观众的其实是那些娱乐消息,体育本身的内涵并没有传播给大家。因为与娱乐化相比,内容建设费时费力,成本又高。长此以往,体育媒体将有泡沫化之虞。我们已经在一些体育媒体的发展上看到了这个危险的倾向。④

3.4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注意的是,我国当前的体育新闻娱乐化已逐渐现实出过度态势,甚至违背了新闻原则和体育精神,表现出庸俗化与色{学}情化趋势,令人担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体育回归娱乐、游戏的自然属性过程中,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应该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就总体而言,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弘扬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1.坚持客观真实性原则,维护体育新闻的公正性
体育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涵义:一是体育新闻的来源真实,二是体育新闻的反映真实。来源真实是指体育新闻的采、编、播必须以事实为母本,客观真实地报道体育事实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决不能捏造和杜撰。反映真实是指体育新闻报道在采访角度、编排语言、评论方式等方面,所采用的新闻技术能公正、合理地表达体育新闻事实,是新闻工作者感性与理性的全部认识过程在头脑中的体现,能够反映出体育节目的精神层次。⑤
当前,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报道精神品位较低,其表现是:失实报道屡见不鲜,恶意炒作层出不穷。有些主持人甚至错误地认为,既然是娱乐报道,就可以不择手段,随意发挥,以搏观众一笑,完全忘却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韩日世界杯期间,某些体育记者就炮制出了惊动海内外的系列假新闻,如:米卢选定接班人、中国国家队发生内讧、范志毅与郝海东打架、哥斯达黎加国脚万乔普服用兴奋剂、执法意韩之战的厄瓜多尔教练遭枪杀,这些假新闻不仅在国内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体育新闻工作者的国际声誉。虽然这类事件的则任不能由主持人承担但主持人难辞其就.路透社曾作如此评论:整整400个中国体育记者来到韩国为中国足球队初次亮相世界杯作报道,他们争论、他们卖弄风情、他们贿赂、他们抄袭,甚至有时候他们的谎言也是那么明显。制造假新闻的体育记者虽然是少数,但蒙羞的却是整个中国新闻界。⑥
2.构筑较高的文化品位,增强体育新闻的深度与厚度
娱乐化的体育新闻绝不能以丧失新闻价值为代价。新闻价值标准是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新闻工作者用以判断什么样的事实能构成新闻以及衡量什么样的新闻报道胜过另一些报道的尺度。过度的娱乐化,如偏爱事件的冲突、刺激和煽情,会导致过分的消极倾向,片面追求人物和事件的显赫与轰动效应。再就是一些体育媒体表现出的色{学}情化倾向,都是体育新闻娱乐化报道的误区。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娱乐新闻报道只有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才能取得受众的信任,最终实现对受众的人文关照。因此,体育新闻工作者应把对新闻事实的兴趣点,从片面追求事件的冲突、刺激转变到注重新闻事件的内在社会影响上来,努力去追求一种高品位的深度娱乐。
受众的品质、趣味、鉴赏能力千差万别,如果体育媒体与受众总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的体育新闻迟早会被扔进垃圾箱。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深度娱乐才是体育新闻报道走向繁荣昌盛的正道,而那些一味追逐感官刺激的肤浅娱乐报道,则是体育新闻报道的歧途,注定会昙花一现,最终被受众所唾弃。⑧
3.要避免走极端,坚决反对庸俗化和色{学}情化
如今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其表现是庸俗化和色{学}情化,使得体育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报道的重点不是放在体育比赛本身上,而是掉进了与运动员或赛事有关的小道消息陷阱里,最甚者莫过于热衷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绯闻之类,以满足一部分人的偷窥欲。
体育新闻的色{学}情化主要表现在个别报刊的封面、标题、图片上。一些标题大张旗鼓地使用性词汇,比如“消魂”、“性生活”、“裸露”、“性感”等。比如2002年5月《新周刊》封面是女性人体“三分之一”肩部以下,腹部以上,这是该期的“世界杯专题”。 又比如,某体育媒体在报道孙继海和李铁英超首次亮相时,孙继海进了球而李铁吃到红牌,用《初夜———进入或者见红》这样的标题。⑨
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不同于庸俗化,低层次化,应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念。由于体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其他领域中难以获得的勇敢、顽强、自强不息和不断超越的精神,受众对体育新闻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需要。那么大众精神需要的产生源于给自己带来良好印象的事物,而拒绝和排斥那些给人们心理带来消极和不愉快的事物。因此,要提高体育新闻的精神品位,决不能主观臆断地认为如今流行什么受众就需要什么。姑且不论这种做法有违新闻媒体的道德规范,即便以市场观念来看,长此以往,受众早晚也会产生厌烦心理。上世纪中期,美国一些报纸也曾经出现过色{学}情化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受众开始对此感到厌倦,此类媒体开始遭到市场的唾弃。⑩

3.5应当如何正确报道娱乐化的体育新闻
1.内容上,体育报道可适当地偏向软性,比如,某媒体曾发表一篇文章,将著名电脑游戏CM(冠军足球经理)与国际足坛现状相结合,分析游戏中的球星与现实中的区别。由于电脑游戏已成为广大年轻人业余休闲的重要内容,而且电脑游戏迷与体育迷在构成上往往重合,这篇文章便收到了较好的阅读效果。报道体育新闻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鲜元素是可以的,在这个提倡舆论自由、个性张扬的社会氛围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2.在风格上,要求报道中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内容。比如,针对某场比赛中球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球迷的反应和举动、球员或教练的一些妙谈等等,用文学手法进行细节描述,能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读来很轻松,印象深刻。在报道英超曼联与阿森纳赛前主帅的心态时,曾有这样的娱乐化细节报道———有人在一次慈善晚会上问曼联主帅弗格森:“给你一把枪和一颗子弹,你会先打谁?维多利亚•贝克汉姆,还是温格?”弗格森笑了:“能给我两颗子弹吗?”幽默的言谈,哪怕只是只言片语,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报道都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也感到很真实。Nba中的球员转会非常频繁,各个队伍为了体现自己的特色,扩充自己的实力,都在不停的交换自己心仪的球员。这些本无可厚非,当年卫冕冠军底特律活塞队的最佳防守球员华莱士在拿到自己的第一个总冠军之后曾说过为活塞队效力到退役为止的话。可是当由于薪金问题转会而主动提出的时候,一篇报道上曾说:一切的豪言壮语在白花花的钞票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很是幽默诙谐的一句话,让读者深刻的体会到了体育赛事外的金钱因素和竞争的残酷性。也表现除了作者对待此事的一些主观态度,给读者一些人生方面的启示。○11
3.在包装上,在版式上尽量突出重点,以大量的图片和装饰来愉悦读者。标题、语言风格也可以娱乐化。一些流行的词汇,无论是流行俚语,还是电影、电脑游戏中的经典语句,都可以在国际足球报道标题中大胆使用,用诙谐、搞笑、调侃的方式也无不可。只要使用得当,能让读者阅读时会心一笑,拉近媒体与读者的距离,满足受众的享乐心理需求的便是成功之作。比如,在报道曼联与阿森纳比赛后的场外纠纷时,媒体套用曾流行一时的书名“谁动了我的奶酪”来作标题,以“谁动了我的披萨”为题,加上一些披萨图片,将这则以球员往教练身上乱扔食物的新闻包装得相当成功。如今各种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网络,能够以第一时间,把大量的信息展现在受众面前,怎么也突出报道的重点,怎么体现自己报道的特色成为了当务之急,也是吸引眼球的砝码。用一些鲜明的图片,个性的标题都是很好的途径。

3.6如何规范当今纷乱的体育新闻
1.规范新闻媒体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媒体的超常规发展,记者编辑的低龄化,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生活观价值观的异化,并不是产生体育新闻娱乐化、色{学}情化的必要条件。新闻事业的发展,恰好能促进新闻职业道德的重建,能加速新闻行业各类规范的形成。当务之急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新闻队伍的建设,对记者编辑进行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让新闻专业主义深入人心。新闻学者李良荣呼吁:“如果不讲专业主义,中国的新闻真的没有希望。这是我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他说,“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要具备‘真实,全面,公正,客观,服务’五个条件。这五个条件,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件。新闻专业主义的两头,一头是政治,一头是市场。政治家办报和市场化办报都不能脱离新闻专业主义。政治家办报脱离新闻专业主义,就是假大空。现在流行市场化办报。市场化办报,脱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市场化报纸,就是黄色报纸。”笔者认为,加强新闻专业主义,是提高记者编辑素质的一副好药。○12
舆论现在似乎存在一个误区,在找不到提高自己发行量的途径的时候,感觉体育报道色{学}情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这种想法,既愚弄了受众,也愚弄了自己。受众在阅读这类新闻只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理,他们对这种新闻根本就不存在心理上的依赖,这样一来,形成不了自己固定的观众,发行量根本得不到保证。这样散漫的报道,开始的时候好像提高了自己报道的受众范围,但是时间长了之后,观众也会知道这些低俗的东西不是他们内心所需要的,慢慢的就会失去这部分观众。最后,酿成的苦果也只能有新闻单位自己承担。
还有相当一部分记者与编辑喜欢用很模糊的词语来误导舆论,编辑记者们的文学素养普遍比较高,卖弄文字方面也比常人厉害的多。他们能够把很多不是新闻的新闻描写成很有价值的新闻。他们只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去凑字,编新闻,读者们接收这些信息的时候,还是以很真实的心态,可是事情根本不是新闻报道的那样。这就使读者在很大的程度上失去了对媒体的信任。也不利于媒体的发展。所以,媒体的报道尽可能的准确化,可以留有读者猜测,联想的空间,但这个空间不是编辑们用文字来捏造出来的。
2.实行新闻管理的法制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媒体的发展,政府对媒体的监管也将发生一些改变。因此,在对媒体的监管上,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违规媒体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即强化“追惩制”。对违规媒体不仅实行行政处分,更要运用经济手段,对恶意违规媒体处以巨额的经济罚款,直至违规媒体破产。对违规新闻工作者,则要实行终生禁入制,避免“管理从严,处理从宽”的现象。○13
与此同时,应该加快立法步伐,采取领域法如宪法、民法和新闻专门法如“新闻传播法”、“报刊法”等相结合的方式来规范媒体的发展。在新闻媒介内部,实行督察制度,建立各级新闻评议组织。采取“法律手段为主,媒体自律为辅”的措施,来逐步解决媒体娱乐化、色{学}情化的问题。
当一切媒体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时候,新闻栏目的报道的过程才会有一个硬性的框架。在管理上也更加的理性与规范。

4.结论与建议:
体育新闻不能缺少娱乐,但娱乐不能主导体育新闻
综上所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既是全球媒介娱乐化趋势的表现,同时又是体育新闻自身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传媒产品的特点即在于它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它的成功必须依赖受众的持续购买。一个好的创意、一次出位的策划,充其量能吸引一些受众短期光顾,但要让他们重复购买,则必须提供扎实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说,人们对体育的需要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需求,而体育新闻恰好是这一精神需求的承载和弘扬。受众真正需要的,还是更专业、更及时、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的报道内容。
所以不管娱乐化对于体育新闻的发展多么的重要,体育新闻工作者在面对这一大潮的时候,都必须要坚持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让报道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能体现人文追求、满足受众需求、彰显体育文化。如果不能必须避免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失度,那则会使体育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最终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14事实证明,只有高档次的定位才能长久的引领潮流、吸引受众,如果简单的主观臆断“什么是流行,什么就是需要”,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功利性的短期行为。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社会,千篇一律绝对不是取胜的正确道路,在标新立异的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报道风格。在体育新闻中增加娱乐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拓宽受众范围、吸引受众、更加具体的阐释比赛过程与结果等积极作用,所以适当的娱乐因素在体育报道中也是当今社会体育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鲜元素。但是,所有吸收的这些客观的音符都是为体育报道这个主旋律服务的,不能让次要的东西成为报道的主题,从而误导了观众。
总之,体育新闻不能缺少娱乐,但是娱乐绝对不能主导体育新闻。

5.参考文献:
[1]. 刘必华.娱乐化,体育新闻的救命稻草[M].新闻记者2006.
[2]. 王长庚 何霞.广州媒体的韩日世界杯报道剖析[M].中国传媒网2006.9.1
[3]. 阿里巴巴论坛.没有娱乐的体育是万万不能.2006.8.21
[4]. 胡黎明.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审视[c].传媒观察2007.6.5
[5]. 胡恺 .国际足球新闻报道的娱乐化[c].新闻前哨2005.5.2
[6]. 杨文贤.探析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向[M].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16.04
[7]. 吴飞.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M]. 浙江大学学报2002
[8].马峰.当代传播[M] 2002.6
[9]. 刘红霞.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成因探析 [M].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1.24
[10].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M].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
[11]. 林凯.当今体育新闻报道日趋娱乐化 [M]. 新闻知识2004.08
[12]. 万晓红.体育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解读体育文化导刊[M].体育文化导刊2005.08
[13]. 李东.谈边缘性体育新闻新闻大学[M].新闻大学1997.03
[14]. 肖军.解读体育新闻娱乐化 [M].传媒观察2004.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