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高职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思考

对高职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思考

日期: 2009-1-1 22:59:12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胡丹鸯 周 云

【摘要】职业规划是一个与“职场成功”密切相关的话题,是人生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职业规划更是高职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并获得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策略。文章主要从高职院校教育与管理的角度,就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目标、工作模式、组织机构的设定等提出对策建议,构建和谐的高职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环境。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
 
  
  一、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目标
  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目标是对高职生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基本指南,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和面临的困惑,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目标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学海网

  (一)总体目标
  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为导向,以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高职品牌创立为根本任务,通过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基于行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支撑的,以高职生职业定位、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为重点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促进高职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
  (二)具体目标
  1.认识专业要求,明确职业方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充分认识是其职业目标确立的基础;通过贯穿始终的职业规划指导活动,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明确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专业标签是进入职业活动的有效通行证。认识所学专业的职业目标、职业范围、职业能力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培养和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是学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目标体系的基础。
      2.了解职业要求,提高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用人单位选择其员工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对录用员工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满意度测评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贯穿始终的职业规划指导与服务活动,使学生明确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中所要求达到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了解职场最需要的是哪些品质拥有的人;最嫌弃的又是哪类素质缺陷的人,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根本目标。通过这个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塑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毕业时就业成功率及职业发展的潜在力和持久力。
  3.分析职业倾向,促进人职和谐。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是每个学生进入职场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槛,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学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估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追求、职业价值观,准确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分析自己的职业倾向,确立正确的择业理念,促使学生的目标职业尽可能地与所学专业、个体特长能力及社会需要等的适应与和谐,以提高在建筑业就业的成功率,使职业规划指导与服务工作成为学生受益的满意工程。
      4.确定职业目标,规划职业路径。明确可行的职业目标是学生职业发展的不歇动力,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是职业目标实现的指路明灯。通过贯穿始终的职业规划指导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主客观要素,并在充分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确立合理清晰的职业目标,规划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制定目标实现的计划措施;消除职业规划中常见的误区,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向往追求,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成就他们的人生理想,这是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关键。
  5.引导学业规划,提高发展潜力。学业是立身之本。学业发展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现代社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学业规划作为人生规划的重要内容与职业规划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也表现得越来越紧密。为此职业规划指导中要把引导学生作学业规划有机地组合到职业规划的内容中去,并把它作为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学业规划,引导学生建立起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与职业目标的知识结构,从而为职业理想的实现作好知识准备。
  6.掌握求职技巧,提高择业能力。求职是自我定位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选择的具体过程。求职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能力和胆识,更需具备高超的策略和技巧。通过贯穿始终的职业规划指导活动,引导学生把握影响求职的内外部因素,审视自己拥有的各种资源及求职动机和职业趋向,确立积极的求职策略,掌握求职成功的关键步骤和应对方法,明确求职前必要的物质、知识、心理等准备,提高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复杂的就业竞聘过程中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7.实现充分就业,成就职业理想。就业是高职生职业活动开始的标志,也是其职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是衡量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效果好坏,办学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确保高就业率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所追求的直接目标,因此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成就他们的职业理想是学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目标体系的核心目标。学校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指导服务及要实现的目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8.透视职业流动,预防“跳槽”风险。职业流动,是劳动者对原来的劳动角色放弃和重新获得的过程,是高职生在发展中对以往职业选择的调整修正并逐步接近自己职业理想的过程。职业流动是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的一种方式。当今社会,人才流动、职业流动的频率日益加快,引起职业流动的原因更为复杂,职业流动区域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学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职业流动的一般规律,了解职业流动的谋略技巧,评估职业流动素质,理性抉择职业流动,使学生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职业变动、调整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岗位。
  二、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模式
  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模式是学校有效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并确保其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学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水平和质量高低的综合反映和关键所在。针对当前高职生对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迫切期望和现实指导工作相对薄弱的矛盾,我们认为必须从运行方式入手,建立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立体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服务、指导、咨询、教学和研究的并存。
学海网
  在服务、指导、咨询、教学和研究多种内容并存的工作模式中,服务模式是基础,也是实现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职业指导机构及其人员通过提供各种服务职能,如教育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表格服务、平台搭建、人才测评、招聘活动等,为广大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能较好地体现高职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也是学生普遍受欢迎的一种工作模式。
  指导模式是服务模式的提升。在指导模式中,学校职业指导机构为帮助学生能顺利就业、成功就业并获得职业发展,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确定职业目标,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明确职业规划路径;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行业发展、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等合理地选择工作、选择职业,尽量避免所学专业与将来工作和职业的不适应;指导学生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确立“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择业理念,寻求职业理想、职业选择和就业现实之间的平衡。指导模式较之服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它不再仅仅停留在具体事务的服务层面,因而使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得到学校服务的内容更多,质量更高。
  咨询模式与指导模式在服务内容上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是在服务方式上,指导模式主要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共性方面的服务,咨询模式则侧重于个性化的服务。
  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基本方式,由教学部门根据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目标,将共性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指导服务的内容,以职业规划指导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将课程内容按专题分解到各个学期,安排适当的教学课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实施职业规划指导。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能够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职业指导知识和技能。
  研究模式,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机构及其专职人员对就业指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把许多日常的具体工作系统化、理论化,促进高职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不断创新,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学校分管领导、职能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研究会或者是职业发展研究会。研究会依托行业背景和专业背景,对社会、行业、专业的发展趋势及专业与职业的发展变化和可能出现的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革及学生前瞻性地把握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方向和依据。
      三、职业规划指导的组织机构
      职业规划组织机构是学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也是多功能、立体化工作模式运行的基本条件。鉴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力度的加大,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拓展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组建新的部门——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建立由学校领导亲自挂帅,院系两级分工负责、校内外密切合作、专兼职人员有机结合、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的多层次的组织保障体系已势在必行。
      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是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智囊机构,也是较高层次的就业信息平台。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负责高职生职业规划的服务、指导、咨询、研究等工作;负责以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的课程整合探索;负责毕业生就业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毕业生跟踪调查,并向学校提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认可度、满意度调研报告;负责向教育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行业内相关专业、职位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评估、择业满意度、后续发展服务以及社会需求预测的可行性等研究报告。学生职业发展中心集教学、科研、服务、管理为一体,其人员主要由院系两级分管领导、教育学、心理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骨干教师以及不同专业教育背景的“双师型”教师代表组成;同时聘请行业政府官员、企业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参与“中心”的研发工作,共同探索建筑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及高职生就业和岗位适应等具体要求,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与指导工作进行深层次的、人性化的服务;寻求与国际高等教育职业生涯辅导常规化的潮流接轨,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能接受全程全面的职业发展教育、辅导与培训,在职业规划的每个方面和阶段都有相应的人员为其提供服务、指导和帮助;而用人单位在选录毕业生时,也可从学业、品德、个性等各个角度得到来自学校职业指导人员提供的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的信息服务。
      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是一个主体开放、层次多样的组织体系。在这个组织系统中,学校、企业、社会,学校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以及学生自身都是职业规划的主体。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承担着职业规划的角色。在这个组织系统中,职业规划既是学生工作,又是教学活动;既是咨询项目,又是管理活动,既是服务工作,更是研究领域。
      针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高职生对职业规划指导的普遍需要,尤其要重视机构架设,建立和完善院系两级分工负责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机构,强化系一级职业指导职能的发挥,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提高职业规划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就业指导模式,使就业指导模式从原来的重“成品包装”转到重“产品设计”上来;才能使学生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角色培养、职业能力提高等更高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就业行为,从而使学生的就业之路和学校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个体充分考虑在被关注的视野内,才能把院级(下转第56页)(上接第60页)的团体指导工作与系级个性化的指导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管理服务型的指导人员和教学研究型的指导人员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学校与用人单位密切地连接起来。
  此外还有必要在学生中建立就业指导协会或职业规划协会等社团组织,使之成为密切学校与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之间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5.
  [2]卜欣欣,陆爱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