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日期: 2009-11-22 2:40:57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 要:我国教师教育以代写论文“学科专业”替代“教师专业”,导致教师教育的师范特色不强,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背道而驰。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对学生的教师技能的培养,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数量和课时比例,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培训,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到学校讲台上亲自实践。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

    一、对“教师专业”的反思
  
  任何一种以培养人具有相关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至少在专业课程上有特色。比如,专门培养医生的医学院校,其特点是课程以医学方面的内容为主,经常要解剖人体,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医院里临床实习;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的军校不但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了较强的军事特点,如体能体质和军事技能的训练占了较大的比重,而且在学校管理、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是军事化的。

学海网
那么以培养教师为主要目的的教师教育,其特点何在呢?或者说,教师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呢?通过简单比较会发现,我们的教师教育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自身的“教师专业”特点,与其他专业教育区别不大,或者说没有本质的区别。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以“学科专业”教育代替了“教师专业”教育。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一方面,教师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比如,中文专业毕业后到中小学教语文,数学专业毕业后到中小学教数学,等等,教师教育以专业为主有一定的合理性。问题是,这种专业教育如果没有体现出“师范特色”的话,与其他院校的专业教育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严格按专业划分的教师教育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造成了学科之间的阻隔,况且新课程改革后,设置了综合课和活动课,这些课由谁来教呢?另一方面,从表面看来,教师职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似乎有点文化的人都能胜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一些国家如法国对教师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必须通过专门的考试才能从事教师职业,大多数国家则规定教师从教之前必须到教育学院学习两年并考试合格才行。我国目前也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但是在任用教师时,只是一种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形式而已。近年来,国家更在教师资格的标准上放宽了限制,允许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基本要求就是要参加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试。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原本就没有多少特色的教师教育正在逐步消亡,我们似乎在走与教师专业化相反的路,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其消极作用正逐步显现,当前教育实践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与此有关。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但当前教师教育在专业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教育学、心理学一直是师范院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这成为了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问题是,这两门课在师范院校的重视程度如何?这两门课的实际效果又如何?更为重要的是,开设了这两门课就说明接受的是师范教育吗?单凭这两门课就能把师范教育同其他专业教育区别开吗?
  我们先分析一下教育学和心理学课在师范院校中的情况。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在师范院校不受重视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学校没有给教育学、心理学以应有的地位,没有意识到教育学、心理学对于师范学生的重要性,教育学、心理学课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不重视,学生自然就不放在心上了,他们把主要精力都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上,上课也只是应付一下,主要为了考试能通过,根本意识不到这门课对于他们的重要性。这种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的课时少。从课时比例来看,一般的学校,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总课时为108学时,分两学期上课。相比之下,一门公共外语的课时要多得多,一般为360学时,要上四学期。由此可见,教育学、心理学的课时真是少得可怜。由于课时少,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许多教育理论、教育问题讲深讲透。另一方面,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教育学产生兴趣。
  (2)课程科目少。多少年来,我们只有一门教育学课,而对学生非常重要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则从不涉及,这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也就是说,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根本没有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来。说白了,我们的师范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只设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课就能把师范教育和专业教育区分开来,谁会相信!
  (3)课程内容陈旧。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过于死板,使用的教材都是过去几年的老课本,反映不出教育的新变化、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思想、新的发展趋势。
  2.缺少对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
  我们以前的中等师范教育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是成功的,原因在于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以及口语表达、演讲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然而,在各地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以后,这种良好的培养教师的传统也随之消失殆尽。反观当前的教师教育,特色不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校对学生从教的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每天都是以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学生怎样才能获得这些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多。这种做法导致在实践领域,许多教师的教学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且是完全按照课本来进行的。

学海网
  实践表明,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重要的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以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实际欠缺的是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重新整合的能力以及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反思能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许多情况下,中小学教学将不再以分科教学为主,而是以综合课和活动课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变接受式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还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显然是不适宜的。
  3.实践的时间少
  学生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一般的学校只是在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实习,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去掉准备的时间和往返时间,也就二十几天。在这二十几天中,学生要听几节课,要准备教案,能上讲台亲自讲课的时间,最多五六节课,少则一节课。这样,学生还没有找到教师的感觉,实习就结束了。而且,实习是在最后一年进行的,学生要找工作或考研,不可能把精力完全放在实习上,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一下而已。更令人遗憾的是,实习本来是学生检验自己能力的时候,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改进。但是等到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甚至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当教师时,已面临毕业,没有改进的机会了。
  
  三、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几点建议
  
  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教育忽视了教师专业的特点,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很差,教育教学技能不高,这直接导致我们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因此,教师教育必须体现师范专业的特点,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任务是培养专业化的教师,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的建设
 教学是学校培养人的主要工作,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所开设的课程体现出来的。
  首先,师范院校要从根本上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要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教育学等课程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教育学等公共课的开设是区分师范院校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师范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学好这些课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处理问题而不是凭经验或想当然。
  其次,学校要重视教育学学科建设,最基本的一点是保证教育学、心理学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使教育学成为考试课,增加并保证教育学的课时比例,增设教育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可根据需要增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数量,如教育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法等,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广更深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教育学只是其他专业课程的陪衬。
  第三,加强教育学方面问题的研究和课程开发,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思想和理念。比如,全国范围内已经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师范院校也应该投入这场改革,使自己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变化。如果教师的培养不随之变化,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做法,实在是教师教育的最大失败。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加快,客观上要求教育学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2.加强对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
  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样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引导的能力、合理地把握教材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课程开发的能力等等。表面看来,只要拥有相应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其实不然,因为教育的本质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教育对人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社会化。要很好地胜任教师这一工作,光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前,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改变了过去以知识的呈现和接受为主的模式,教师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答案的传声筒,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专家和引路人。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框架,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合理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教师教育要加强教师多方面技能的培养。
  3.教育教学实践应该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教师技能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平时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补救。学校应该每学期都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让学生到中小学或者在本校中采取模拟的形式亲自实践,亲自上讲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避免他们在象牙塔内的学院式的枯燥学习,又能使学生在教学第一线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前感受教师这一角色,提高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建磐.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2-10-02.
  [2]陈会忠.生活化:当代教师教育的缺失[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
  [3]李玉华,林崇德.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3).
  [4]靳希斌,黄耀军.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模式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5]孙建华.教师专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4(2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