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析后进生及其转化策略

试析后进生及其转化策略

日期: 2009-2-14 18:42:15 浏览: 16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天彪

【摘要】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上,总会在个性品质和现实表现上呈现出优、中、差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树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观念,尽一切努力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 主要表现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教师、家长、社会总是喜欢优秀孩子、优秀学生、优秀人才,但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总会有一部分人是先进,一部分人是后进。在贯彻“双全”方针的今天,要求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能歧视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实绩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在多年学校政教工作实践中,本人对后进生的表现、成因及转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案,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并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一、后进生的定义
后进生是指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在思想品德上、学习上、行为习惯上比较落后或有较多缺点的学生。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矛盾的,如他们外表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经常蕴藏着进步的“火种”。后进生的最大弱点是:纪律松散,我行我素,对坏思想、坏行为缺乏鉴别和抵制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缺乏自控能力,逆反心理严重,有的甚至“对着干”。
“后进生”一词是教育工作者源于对“差生”一说的修正,是对“差生”更为客观、更为科学的表述。真正的差生是不存在的,因为“差生”同样有过人的一面,差生在某些方面差也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多年的教师生涯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许多当年的所谓“差生”,走上社会后都有出息了,简直和在校时判若两人,对老师有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达成一种共识:我们的职业是教育,学生的成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暂时的后进生更是我们应当特别关注,千方百计转化的工作对象。
二、后进生的主要表现
后进生的主要表现有如下六种。
(一)、畏难自卑型。这一类后进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产生了畏惧感,自卑感,觉得什么问题都难,自己比别人笨,事事都不如别人,思想包袱渐重,成绩逐渐下滑。
(二)、肤浅懒惰型。在学习上不注意思维能力的培训,养成了马虎、肤浅的陋习,沉不下心来,分析问题浅尝辄止,解决问题草率从事。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比别人差,学习方法不对头,因此学习成绩总上不去,而成为后进生。
(三)、得过且过型。主要表现为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随随便便,得过且过,它与“肤浅懒惰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其思想根源不同,联系在于后一种心态是前一种的深化。这两种学习心理都表现为在学习中学生学习的马虎、粗心、随便、肤浅而导致成绩差这一同样结果。
(四)、敌对逆反型。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难免不发生小纠纷、小摩擦,如果学生认识偏差或教师不处理、处理不当,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敌对心理,因为其他各种原因,还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它们都表现为对学习的漠然和冷淡,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持反对态度,这必然导致成绩下降这一结果。
(五)、厌学弃学型。这类后进生对学习完全丧失信心,常常借故迟到、旷课,在课堂上打闹,搞恶作剧,欺侮同学,破坏公物,不思悔改,有时与教师顶撞,直接影响教学秩序。
(六)、不良品质型。这类后进生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总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说自己无能,吃顺不吃呛,脾气暴躁,做事不顾后果,爱讲“哥们义气”,拉邦结派,打架斗殴,形成非正式组织,甚至发展到小偷小摸,勒索敲诈,或对异性同学有不良想法,甚至不轨行为,对学校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多数后进生不是天生的,其中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学校教育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社会中一些腐朽现象的侵蚀和拜金主义、享乐思想的影响是其主要原因。同时,某些媒体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性的露骨描写以及对西方和港澳台等地区电影、电视、光盘、网络等不加选择,不加批判的引进和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东西的污染。加之,社会阴暗面及青少年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的不良诱导使青少年模仿参与等,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并埋下了不思上进的祸根。
(二)、家庭原因。首先是后进生的家长教不得法,宽严失度。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捧他(她)们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报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抵消了正面教育,产生消极影响;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乐,给子女灌输一些消极腐朽思想,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次是单亲家庭及“留守儿童”的增多,致使一些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管束,久而久之,贪玩好耍,好逸恶劳的劣迹在学生身上出现。第三是特困家庭的存在,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自卑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慢慢地就成为了后进生。
(三)、学校原因。首先,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为了提高升学率,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个体差异性的存在,致使那些接受知识慢一点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久而久之便沦为后进生;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价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或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后进生的产生。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树立崇高的理想,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加上,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后进生。
四、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后进生最普遍、最明显的行为表征就是厌学、性格乖张,行为反复无常。有教育专家认为:“学生厌学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无论是什么原因,如果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意愿都扼杀了,他将来怎么能成为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如何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生活?”[1]由此可以看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我认为:要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工程完成好,必须要对这一工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决策,那就是:和世界上万物一样,后进生本身也处在矛盾运动之中,内心也有渴求上进的强烈愿望,教师、家长的粗暴打骂,简单批评,横加指责,放任自流是毫无效果的。而应当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全面正确地评价他们,并在“疏”和“导”上很下功夫,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之潜移默化地达到自觉自悟和见贤思齐的境地。具体说来,我认为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鼓其信、励其志”。①“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后进生的特点是自悲、自哀,失去自尊心,缺乏自信心。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扶持其信心,对他们取得的细微成绩都应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在初战告捷的喜悦心情中既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又领悟到人生的价值,使之坚定改正错误决心,持之以恒,不断进取。
在这方面,著名的教育家霍懋征老师就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一次课堂上,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要求回答霍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提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霍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她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霍老师都尽量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则不抽他回答,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霍老师还悄悄地把这个方法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结果整个班的学生都进步了。
(二)、“寻其结、解其症”。②有教育家认为,对于探究新的东西来说,理智的灵活性、冒险精神、自信等是非常重要的宝贵品质,如若长期不用或滥用的话,也会失去它们原本的作用。[2]由此可以看出,转化后进生的宗旨是培养后进生理智的灵活性、冒险精神和自信的品质;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切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比如:对那些孤言寡语、忧心忡忡、成绩下降的忧虑性后进生,应多做一些开导、解忧、释疑、排难、扶正工作;对那些学习肤浅、得过且过的后进生,应进行精心辅导和细致指导,为其拨开迷雾,使其爬出泥坑;对那些心胸狭窄、神经质的过敏性后进生谆谆教导,促使他们多接触同学,加强思想修养,悬崖勒马,改过自新;对那些性情暴噪,调皮捣蛋的顽皮性后进生,应听其言,观其行,统观全面而发挥其优势,尽量不在公开场合批评、训斥,更不能指桑骂槐,挖苦讽刺。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是98级电子专业的,按照传统的观点,他算不上一个好学生,贪玩、好动,还不时惹点祸。那一天,已经是我连续第三次发现他上课迟到了,我满脸怒气地将他挡在了门外,他却坦然地对我说:“陈老师,你早,我已经迟到了,你还要让我更迟吗” ?我当时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冷冷地对他说:“下次再迟到,我绝不会放过你,进教室去吧。”
回到办公室后,我全身发软,没有一丝力气。先是觉得王新同学太可恨,后又想到王新同学太“可怜”。在家里,因为单亲家庭,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在班上,唯一的优点就是“稳定性好”,因为据我所知,他各科的考试分数很少有超过10分的,总是停留在个位数。在我眼里,他是个难以转化的学生,关于迟到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他就是不改,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和冲动,使我真想揍他一顿。但是,我不能,因为我是人民教师,理性的思维告诉我,后进生往往是导致某些教师违背规律,违反教育法规行为的根源,作为教师,不管你是好心,还是坏心,不管你关心的成分是多还是少,不管你的忍耐能力是强还是弱,教师打学生,天理难容。基于这种认识,我觉得王新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还得坚持每节课坐下来,确实不容易,怪可怜的。然而,就管理者的身份来说,我比他更可怜。
第二天下午,一件让人难以预料的事又在王新同学的身上发生了。在班上,因为上课时间起哄、说空话同上课的冯老师干了一仗。当我得知消息,紧走慢跑到教室后,我看到他满脸怒气,面对已经冷静下来的冯老师吵个不停:“不行,必须赔我衣服,不赔,跟你没完,不管谁来解决,都必须赔我衣服”。显然,最后的那句话是冲我而来的。我一把拉住他,并大声吼道:“王新,你给我出来!”随即,一口气将他拉到学校一间正好无人的办公室,刚一站定,他就向我说道:“陈老师,这件事与你无关,我和他没完,他凭什么打我,凭什么撕烂我的衣服?”我一听就知道,他火气还很重,便平静地问了一声:“王新,你认为这件事真的与我无关吗?”,“就是与你无关,你又没有打我。”他回答得十分干脆。“啪”我给了他一巴掌,他用仇恨的眼光盯着我,“啪”又是一个响亮的巴掌,不过,这一巴掌不属于他,而是属于我自己。我气得居高临下地指着他的鼻子道:“前一巴掌属于你,因为你这个学生太不听老师的话,后一巴掌属于我,因为我这个班主任没有能力将你教育好。”话音刚完,我就发现王新同学的情绪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刚才那激愤的神情一扫而光,用一双疑惑、惊奇的眼睛打量着我。突然,他猛地在我身前跪了下来,带着哭腔对我说:“陈老师,我错了,今天课堂上的事,都是因我而起,我不该在课堂上起哄,说废话,干扰老师的课堂纪律,看到你为了我们的进步急得打自己的巴掌,我心里难受。”
是啊,为了他,我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这将是我教书生涯中永久的记忆。但是,想到王新同学能转过弯来,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倒觉得自己挨了一巴掌值得,因为我用我真诚的心感化了他,打动了他,改变了他。我弯下身子,将他轻轻地拉了起来,看着他一副内疚的样子,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泪水突眶而出……
这个故事,虽然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因为从那以后,我不仅更加明白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要培养好一个学生的有限权力和无限责任,而且还让我进一步领悟了:教育是心灵共鸣的艺术,师生之间只要有了心灵的沟通,就一定能实现心灵的共振、共鸣。
(三)、“长其善、救其失”。③“人之初,性本善”。后进生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弱点,但也有可取只处,多数后进生性格直爽、坦率,勇于承认错误,并有改正的决心,只是在认识上还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在行动之时,难以持之以恒。教师在转化工作中,要善于应用矛盾转化规律,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在群体中的正面形象,让其好的方面慢慢取代较差的方面,让其真正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2005级有一个学生叫刘小刚,他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尤其爱好音乐和舞蹈。于是,我就推荐他到学生会文娱部当部长,结果,我欣喜地发现,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学校文娱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由他自编自演的舞蹈《飞》,在学校举行的第三届校园艺术节上荣获“最佳”节目奖。由于自己在学校里有了一点名气,他的内心深处总希望自己能作得更加完美,以后的工作不仅更加认真、积极,而且各科的学习成绩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四)、“施其爱、严其教”。④ “爱而后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教育中 “忽略学生的态度与情感,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单纯的知识教育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些知识只为人们装备上最具生产力的功能,仅教给人们获得各种利益的手段,而无法燃起生命的精神之火,就只能像石头一样、砌成了身体之间的墙,这墙无法给生命和精神展开一条可能性之路,仅仅是禁锢生命,阻隔爱” [3]这些都说明了师爱在教育中的积极、主导作用。因此,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教育者要有同情心,要有爱心,要关心他们的冷暖温饱,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广施爱心的同时,也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后进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实际,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要求提出后,还要帮助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督促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此外,教师对学生来讲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要作好后进生的知心朋友,把握好教育引导点,抓住教育引导的关键时刻,克服师生对立情绪,避免正面冲突,留下感情的“缓冲带”,力争达到用教师的爱心、诚心、恒心换取其进步的目的。一句话,严格是以爱为基础的,在具体工作中应力求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让后进生乐于接受,易于改正、急于进步。
2002级计算机三班有两位女生,一个是学校的篮球运动员,一个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她们身份的“特殊”,自然成为了我平常特别关照的对象,但有一段时间里,她俩在生活方面屡次违纪,宿管员频频为其亮红灯,虽然及时找到他们作了一些批评和谈话,但发现效果不佳,起色不大,为了不让关爱变成放纵,我毅然决定,对他们停宿一周,加上家长对我工作的配合,这两个学生复宿后,不仅对自身的管理加强了,而且在学习方面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五)、“重其境、促其进”。⑤有人这样说过:“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谁还抱残守缺,不思对现状的变革,不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趋势,不思自身对变化适应性的提高,那就必然被时代淘汰”。[4]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一不变的,单一的学校教育无法完成教育的全部内容,必须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作补充方可奏效。因此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网络,形成合力,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后进生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全面进步。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使之得到及时解决和处理;二是定期派人到学生所在社区了解学生的表现,对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三是经常请家长和社区代表来校座谈,互通情报,共同研究育人大计。
综上所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科学。转化有法,却无定法,法之千万,万法归一,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完整的人,这种人是对变化毫无恐惧、灵活的和适应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不断学习的人。”[5]我深信: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科学恰当的方式方法,善于从其错误的“夹缝”中寻找某一个“闪光”的因素,并加以正确的诱导和耐心的培养,就一定能收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喜悦。
注释:
①“鼓其信、励其志”。信:自信心。志:志向。意思是鼓舞他们增强自信心,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
②“寻其结、解其症”。结:缘由。症:问题。意思是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原因,解决他们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③“长其善、救其失”。善:长处。失:短处。意思是利用他们的长处,逐渐取代他们的短处。
④“施其爱、严其教”。施:给予。教:管理。意思是在给予他们关爱的同时,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
⑤“重其境、促其进”。境:环境。进:进步。意思是重视他们学习的内外环境,促进他们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叶澜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
[2]伊斯雷尔.谢夫勒著.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石中英、涂元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金生.规训与教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2
[4]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 三联书店,1999.180
[5]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5)
[6]陈天标.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7:1258-12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