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类型、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建设

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类型、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建设

日期: 2009-1-12 6:54:56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斌 付吉军

摘 要:从根本上转变职业技术教育理念、矫正认识误区、明确类别定位。在保持已有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改革步伐。以任务目标为圆心,确定技能要求,以必要、够用为半径,加强职业道德、岗位定力培养,整合相关文化基础知识,精简有关课程与课堂教学课时(用于基本技能实践训练),顺势而导、教导合一,大胆实施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其持续性。建立基本技能实践训练室,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即除专业技能之外,熟练掌握传统的和现代已有的工具基础之上改进、创造和发明新型工具能力的训练,增加在校生职业张力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类型教学 基本技能 职业张力


我国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文理分科以前似可归类为进行全面人文和理性思维方式训练的通识教育,高中分科以及升入大学专本科以后可归类为在通识认知基础上的某一学科教育,而职业技术教育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具有明确专业培训方向训练、工学结合、学而为工的特点,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海网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所独有的极强的实用性特点,对身处我国经济和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之中的相关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改革职业技术类型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建设刻不容缓!
一、从根本上转变职业技术教育理念、矫正认识误区、明确类别定位
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根本区别在于:普通教育属于通识选拔和学科教育而职业技术类教育则属于基本民生和就业教育。两种类型教育的区别必然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生源认识重新定位,认真分析职业技术教育类生源质量差这一命题得来的原因:
1、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技术类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高考落榜生或高考成绩不十分理想的学生,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基本民生教育类型所面对的学生不适应学科式教学方法和通识选拔式教育模式的特点;2、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特别是理论教学仍在沿用通识选拔与学科教育教学模式,这给本来在通识选拔和学科教育模式下失败、欲寻求一条新的成才之路的学生不亚于当头一棒,极大压抑了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求学上进之心,所以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具有较高的求学表现,之后逐渐被压抑、削减,而表现出厌学甚至逃学,导致不学习或学不会,说明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并不缺乏学习的原动力和学习积极性(我院学生频频致信院长要求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的强烈要求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合时宜的继续沿用造成无的放矢所致。所以,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才能适合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并保持其持续性。
基于此,我们应该首先要走出对职业技术类院校生源差这一命题的误区,革新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识选拔与学科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所以客观上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进行系统的训练,形成了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职业技术院校所具备的基本民生和就业教育类型特点,决定了她应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对学生使用工具技能的培养上,进而在熟练掌握传统的和现代已有的工具基础之上改进、创造和发明新型工具即创新能力,所以感性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该成为职业技术类型教育的第一考虑,而这也恰恰是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所具有的天赋所在,职业技术类教育工作者如果改革教学内容和形式,顺应学生的天赋并激发其潜能,必能使之真正步入成功成才之坦途,如此则学生幸甚、家长幸甚、学院幸甚、社会幸甚!
2、社会需求人才(目前仅国家认证资格的职业就有上千种之多)和个人发展的多元性,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就业生涯的不确定性,而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严重缺失所造成“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成为一句空谈,进而导致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转岗适应能力差的现象。

学海网

3、从某种角度讲,技能操作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依靠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依靠教师经验的积累使学生感性的认知和训练,这一点是相对滞后和僵化的教学内容及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所难以实现的。
4、现代企业员工需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要求传授知识内容的单一性和传授施教形式必须改革,而探究式教学形式更适合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进而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
同时还应走出两种现象造成的误区:
1、当前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好并不意味着学生素质高,而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和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机电装配业、电子信息产业,急需大量产业工人的结果。职业技术类院校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适合未来产业革命的需要,加快改革步伐。
2、目前,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技术教育类型观和教育改革的探索热烈,出现了模仿或照搬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倾向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我国许多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推行,首先一点就是不符合我国国情,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是企业先招工定岗,再入学进行目标性培训,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采取先招收学生进某一专业训练,毕业后与企业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德国工商企业历经百年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岗位分工较为明细和相对稳定,而我国企业正处于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发展期,决定了学生就业后工作岗位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应加强在校生职业张力和岗位定力的培养,以提高适应未来岗位变化的能力。
二、职业技术类教育理论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导合一
企业根据需要,选择能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并能适应未来产业革命发展变化发展即具有职业张力的学生这一客观现实,要求职业技术类教学大力加强人本教育,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的教学不仅要符合客观规律,而且要符合个体本身的特点,尊重个体在认知和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施教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职业技术类学生身上所体现的理性认知和抽象思维之短与感性认知和形象思维之长,理应得到尊重,增加动手和感性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基本能力训练为主线展开基础教学活动,把学生毕业后“会做什么事,能上什么岗和未来职业张力”作为教学的明确目标,并以此为任务圆心,确定技能要求,以必要、够用为半径,加强职业道德和整合相关文化基础知识,以达学以致用而激发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顺势而导、教导合一,提高就业成才率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职业技术类型教学模式创新建设的改革构想
综上所述,我国技工学校、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历数十年发展到今天,积累和沉淀了许多宝贵的办学经验,其合理成分不容否认。如我院重视专业岗位技能建设,专业实习实验实训设施超过、达到或接近,全省、全国建设标准,为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切的校企合作,保证了毕业生的岗位就业率等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未来需要的变化,针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对已有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因此,提出职业技术类型教学模式创新建设的改革构想:
1、在保持已有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改革步伐。
2、以任务目标为圆心,确定技能要求,以必要、够用为半径,加强职业道德、岗位定力培养,整合相关文化基础知识,精简有关课程与课堂教学课时(用于基本技能实践训练),顺势而导、教导合一,大胆实施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其持续性。
3、建立基本技能实践训练室,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即除专业技能之外,熟练掌握传统的和现代已有的工具基础之上改进、创造和发明新型工具能力的训练,增加在校生职业张力能力的培养。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