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我国高职健康发展的起点、挑战与保障

我国高职健康发展的起点、挑战与保障

日期: 2009-1-13 2:21:44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杜晓利

摘要:基于规模持续增长、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政府统筹已具雏形、依法治教积极推广等良好起点,我国高职教育仍存在就业形势严峻、生源竞争激烈、发展定位不明确、管理调控失效等问题。为促使高职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办学定位,加大投入,调整办学机制,建立有效的中介组织,加强发展与落后地区的高职教育“对口支援”,并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办学定位;政府职能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事业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
    一、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起点
    (一)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
    2004年的统计表明,全国共招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生447.34万人,其中全国高职(专科)招生 237.43万人,占53.1%;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 1333.5万人,其中高职(专科)在校生达到595.65万人,占44.7%。O可以说,高职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学海网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高等职业院校已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
    (二)高等教育资源扩大,高职校均规模增加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扩大,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731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占 60.5%。吖半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扩大,高职的校均规模也不断增加,校均在校生规模由2003年的 2893人增加到2004年的3209人。③
    (三)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2004年中央专项资金完成了重点向数控技术专业领域倾斜,以加快培养数控技术人才,满足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扶持了浙江、江苏、上海、四川、湖北、江西等6省市、3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④改善了办学条件。
    (四)开创了地方统筹的高教管理新体制,政府统筹迈出实质性一步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省级政府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进行了结构布局调整,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明显扩大。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了部际联合会议制度、联合多部门解决高职问题的制度,开创了多部门合力解决高职问题的新局面。
    (五)步入依法治教的轨道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体系、实施和保障条件等进行了规定; 2001年颁发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2004年印发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使高等职业教育步入依法健康发展的新轨道。
    二、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工作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截至2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3%,本科生为84%,高职传科)生仅为61%。⑤2005年高校毕业生中,高职生占到近一半的比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生源竞争激烈,扰乱正常办学秩序
     部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高职招生计划数大于报名数,有的高职院校报到率仅为30%,一些高职院校为争取生源,不断降低录取标准,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声誉和质量。近几年,一些职业技术院校为抢生源,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各种招生中介的出现、刊登虚假广告、利用高就业吸引高中毕业生等行为;有的职业技术院校以与一些名存实亡的用人单位签有就业合同为幌子,吸引学生就读,⑥扰乱了常的招生秩序。
    (三)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办学特色
    一些高职院校对自身定位不清,有盲目攀高升格和办学向学科型靠近的倾向。部分高职院校以能帮助学生高考复习为招揽学生的手段,变相地使高职院校成了第二次高考的预备学校,偏离了创办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一些高职院校为迎合学生升人本科院校的要求,基本上参照传统的本科和专科模式办学,参照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开展教学,没能体现出高职鲜明的办学特色。
    (四)社会及公众对高职的认识依然存在偏见
    社会包括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未达到应有高度,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企业转制、机构调整等现象,使大量工人下岗待业,也使培养一线生产人员的职业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
    我国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和现行的高考制度使高职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双重困境”。现行的严格筛选的高考制度决定了目前高职的劣势地位,成绩好的学生不愿上高职,而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高职收费高于一般本科而上不了高职。
    (五)管理体制的统筹与协调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20世纪90年代,国家权力下放,确立了省级政府的高职审批权。实施地方统筹以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面临严峻挑战,女~2004年对高职层次招生没有按计划控制住规模,超招了30余万人。⑦在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适应区域差异的分类指导等方面,中央政府也没有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在宏观调控面临挑战的同时,微观层面的学校办学自主权也没有真正落实。尽管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32条至第38条规定了高等学校有7项办学自主权,但高职院校在招生、课程开发、教师聘任等方面仍缺乏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的权力。
  
学海网
  (六)投入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限于经费投入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多开设硬件投入很少的文科专业,专业设置不能满足社会与产业发展需求。
    投入不足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实训科目不能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三、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坚持就业导向是长期发展策略
    每年的经济增长不足以解决当年的就业问题。从高职发展本身来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三大瓶颈:办学难、育人难、就业难。高职每年培养数百万学生,如果不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学科为导向,每年就可能给社会提供超过150万-200万的青年失业人口,⑧高职发展就会受到社会质疑。因此,必须进一步确立高职的就业导向,坚持在教育目标的确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落实就业导向的原则。
    (二)明确办学定位,实现与普通高教错位发展
    1.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我国行业门类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既需要一定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层管理的拔尖人才,更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按照本地经济特点、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在培养层次、学科特色、服务区域等方面正确定位,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同。
    2.与普通本科教育各安其位、错位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是服务于不同就学人群的高等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服务领域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只有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找准自身特色,才能与普通本科教育形成不同的发展优势,从而做到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协调共进。
    (三)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高职的投入
    1.明晰中央与省级政府的职责,切实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
    省级政府应加强对高职的统筹管理,并下放高职办学权,逐步扩大高职在办学、招生、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与安排、教师聘任、教材选用等方面的权力,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来自教育部门内部,而是来自经济部门和就业部门。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高职只有联合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才能保障健康发展。
    2.加大投入力度,运用财政手段宏观调控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对经费投入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工科专业对实训条件要求比较高,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给予本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以加快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机构学生就学援助体系
    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政府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通过“奖、贷、助、补、免”等形式,扶持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
     (四)建立面向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办学机制,激活办学活力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提高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办学要面向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拥有丰富的高中毕业生资源,高职院校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吸收农村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使之成为高技能人才;随着社会用人层次的提高,城市一些高中毕业的待业青年由于没有大学文凭,无法进入就业领域,高职院校也需面向这一群体,避免其成为“新失业群体”。
    专业优势就是就业优势,高职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结合部。为此,高职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着灵活设置、宽窄并存的原则,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发展紧缺专业,努力做到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瞄准国内就业市场,还要着眼于国际就业市场,为国际就业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提高我国在国际就业和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有效利用中介组织,促进高职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现有的劳动、职业与就业中介机构基本处于分割状态,职能单一且服务面窄,职业与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和培训能力均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的需要。为此,应大幅度提升现有的各类劳动、职业与就业中介机构的能力建设,如提高中介机构的行业准人与从业人员资格标准,鼓励中介机构加强与劳动供给与需求方的联系与合作,鼓励中介机构拓展服务职能、增加创业咨询等服务,促进其服务方向由档案服务型和“牵线搭桥”介绍型向综合咨询型的代理服务转变。此外,各类中介机构还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优先领域的就业需要,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咨询、服务功能,如提供针对高职毕业生的专门就业服务、创业服务等。
    (六)加强发达与贫困落后地区“对口支援”,带动西部地区高职发展
    大力加强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高职教育“对口支援”,带动西部地区高职发展,是地区之间高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东部与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对口支援”的途径很多,如采取东部发达地区出资在西部地区建立高职院校,或者为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提供经费及信息支持,以及为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等。
    (七)拓展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应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同时,积极与国外教育机构、企业等建立联系,加强对外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注  释]
①②③教育部新闻发布会.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公告[Z].2005-03-0l.
④教育部2004年第二十一次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有关情况[Z].
⑤大学生就业率增涨了三个百分点[EB/OL].新华网,2004-09-29.
⑥曾耀山.应及时扼制职业院校招生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EB/OL].www.cnhubei.com.
⑦⑧周济在教育部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EB/OL].www.moe.edu.on,2004-11—19.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