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大学办高职的定位

大学办高职的定位

日期: 2009-1-12 0:18:49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几年的历史。高职发展模式随着实践的需要不断增加,发展途径不断增多。80年代初,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办起了百余地方职业大学。党的十一三中全会以来,高职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1993年,为了加快高职发展,《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提出“三改一补”的发展方针,即通过现有职业大学、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组及改制,并可选择少量的重点中专通过转制作为补充的发展高职途径。

学海网
自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1996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及《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党和国家发展高职的决心和大政方针已十分明确。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重申原来的发展方针“三改一补”之外,更提出“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不搞新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支持本科高等学校举办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对当地教育资源的统筹下,可以举办综合性、社区性的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再加上社会力量办学主要也是办高职教育,我国发展高职形成了“六路大军”并进的局面。到1998年底,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置的具有办法学历文凭资格的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有1394所,在校学生数为394.74万,占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63.53%。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教工作中的热点之一,也是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所在。作为发展高职的一路,大学办高职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它诞生开始就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争议,其中不少是持怀疑态度和批评意见。

  (一)大学办高职的必要性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三改一补”,但是,大学办高职也并非多此一举。因为现在很多高职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上还都是本科压缩型。改革、改组、改制还有升格的高职院校很多只是用换牌子、贴标签的办法来代替实实在在的改革,使高职的发展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也使的社会公众对高职的产生了误解。单靠“三改一补”是发展不好高职的。

  大学办高职也是传统大学在面对教育的挑战下的出路。近两年来,我国高校大量扩招,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大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学科型人才。长期以来过分注重学科教育,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很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教学脱离实际。而高职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密切,它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它要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发展高职教育,能带动和影响传统大学的改革,使传统大学走出象牙之塔,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传统的大学也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调整现有结构,建立以少数学科教育为龙头、面向社会需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目的的体系,才能解决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等各种关系。实际上,我国大学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了职业教育,只不过隐姓埋名罢了。当时,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学习苏联模式,以职业性专业设置为主,许多专业培养的业务规格都是直接对应社会上的某个某种职业岗位。

  当然,大学办高职还是响应国家对发展高职的号召,也符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支持本科高等学校举办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的精神。

  (二)大学办高职的定位大学在办高职院之前,一直进行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已建立并运行多年,且在实践中个断得到完善和优化,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大学中办高职教育以后,由于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发生了变化,生源情况也相应的有很大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本科院校二级学院举办高职教育这一现实之间的诸多不适应,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大学要办好高职,必须适时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认识,确立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人才观、质量观有助于多种类型院校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身特色。大学办高职只有按高职的定位,按照教育部归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六条去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办好高职。

学海网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格的定位依据应该是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对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规格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职业种类变化很快,以前的职业有的日渐萎缩至消失,又有许多新的职业岗位萌生并发展。由于新科技的引入利用,许多职业岗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发展高职的重点放在专科层次是正确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对高职人才规格的需求也各异。另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本身也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它既有专科层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出现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在实践中,高职教育专科层次的办学规格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目前的高职是一种被称为“断头”的教育,只有到专科层次,还没有建立起本科以上的体系。普通院校与技术职业大专院校之间也缺乏沟通和衔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缺乏继续深造的基础和后劲,制约了高职的向高层次发展。事实上,在高教系统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主要是人才培养的类型问题,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后者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科学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两者在一定层次分流,又可在一定层次交叉,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台湾在60年代初期,由于发展工业迫切需要大批基层技术人员,发展起初级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到了6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过度,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也转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科次;从70年代起,为了适应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需要,自1974年创立了一所工业技术学院,发展高层次的职业技术院校。该院除招收本科生外,还于1979年设立了工业技术研究所,开始招收职业技术教育硕士博士生。至此,台湾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可见,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问题,应当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向上延伸的。

  本科院校办高职,应该朝高层次发展,或者说除了可以办专科层次的高职外,应该着重发展本科层次高职,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甚至朝研究生层次发展。这是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专科与本科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原来大学主要是以本科为主,大学办高职,既可以办专科层次,使专科生有机会升上本科,同时也方便学校统一安排教学计划;办本科层次,是原来母大学的强项,它既可以招收专科层次高职毕业生也可以招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高生,使高职教育朝本科层次延伸;并可探索发展研究生层次的高职,让学生有升学机会,使高职教育朝上发展。目前,大学办高职应着重发展大众化的本科教育,这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大学本科教育方面教学、管理的优势,也是使大学中的高职与母大学有明确的分工,避免在专业设置上重复;另一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向高层次延伸的实际情况,使大学办高职办出鲜明的特色。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中,专科的比例已经不低,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我国发展高职的“三改一补”途径来分析,专科层次的市场已相当饱和,大学不宜再办大量的专科层次,而应充分发挥原来本科的优势,以发展本科层次高职为主。在这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已经作了尝试,他们于2000年10月申报2个本科高职专业,本科高职专业方向: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物业管理、经贸外语等。使高职院在结构上呈立体交叉的形态,高职大专层次的学生,以后既可直接考取本科层次的高职,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层次。本科院校在办高层次高职方面的优势是其他高职学校所不具备的,这正是大学办高职的特色之一。国外在这方面也早有实践,如法国的附属于大学的大学技术学院,作为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科学与文化知识,偏重职前培训以适应职业变革的要求外,也为大学的科技硕士培训输送人才。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