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创建高职教育的和谐生态课堂

创建高职教育的和谐生态课堂

日期: 2009-1-10 0:21:47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孙玉国

摘 要: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研究中,对创建真实的课堂而不是一个经过筛选的虚假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在剖析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创建高职教育的和谐生态课堂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和谐生态课堂 高职教育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组织运行过程是否和谐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注入现代教学传媒的新课堂,课堂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不仅反映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还反映出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生存状态,这不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生态”一词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

学海网
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aller.W)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这个概念。课堂生态与自然生态或文化生态相比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具有自然生态或文化生态所不具有的、独特的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具体而言,课堂生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彼此互为参照构成教师生态群体和学生生态群体,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塑造,形成有机的联系,而且师生这两个课堂生态主体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又受到课堂生态环境的极大影响,后者以各种方式保持、改变或改造着前者。所以,课堂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生态系统。课堂生态各要素通过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沟通,各自在维护课堂生态的平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站在生态学的角度透视教育教学,将诸如“相互依存”、“协同合作”、“伙伴关系”、“灵活性”、“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生态观念贯彻于教学过程,将教学超载、关系失衡、无视人性、权力控制、缺少和谐的课堂作一番彻底的改造,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就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和谐生态课堂的创建谈几点看法。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教育层次,它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的能力,因而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特点。然而从现实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确实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果用生态观的观点来衡量,这些问题足以引起人们的警醒。

首先,课堂生态主体的角色严重错位。我国很多职业学校仍然沿袭中学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责就是将书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一代代在延续。教师扮演的是霸权角色,通过命令、责罚,表现自己的权威,通过批评学生的行为和通过提出明确的、硬性的要求和作出评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学生上课则多数的表现为从众和退缩,其思维特征主要是独立性特别是批判性较差,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懒于思考。学生上课不爱发言、集体讨论不愿参与、公共场合不敢开口就是证明。

其次,课堂生态环境过于封闭。自然生态环境时时刻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发展。然而很多职业教育却无视课堂生态规律,课堂教学仍然是在花盆式的环境中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不注意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学生的学习场所与现实生活严重分离,加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从书本到书本,进行闭锁式小循环。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不要求洞察结论产生的过程。很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如果不能亲自动手是很难领会运用的,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因而其结果是课堂生态个体、群体的创造性、求异思维能力、生存能力被削弱,实践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被压制。

再次,生态空间环境超过了生态个体的承受力和耐受度。目前很多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庞大,班级学生数量多,而且很多班级是合堂上课。在面积固定的教室中,过于拥挤必然导致班级群体生理与心理压力的增加,使学生感到烦躁,影响上课效果。同时秧田型座位编排方式也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要求,居高临下的教师和横成行、竖成列的学生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平等使得师生之间难以进行沟通和培养感情。

纵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在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越发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扪心自问,面对社会形势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堂改革是否也应该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课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求得自身的更加良性的发展。

二、创建和谐生态课堂的思考

创建和谐生态课堂不是“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和“智慧课堂”的对立,不是要颠覆和重建现有课堂,而是对新课堂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性超越。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交互作用的生态过程,这就决定了创建和谐的生态课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海网

(一)学校要做好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学校教育是由四个不同的过程构成的: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那么,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必然要立足于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高等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不但要建立学生相应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安排时,一定要有足够的教学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传统的观念往往将教师视为“真理的化身”、“知识的权威”,教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知识观认为“文本没有原意”,这种观点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结论或知识可以进行批判,进行反驳,使对知识的认识成为师生双方交流、对话、合作以达到视界融合的过程,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而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教师的作用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化为与这一情景共存,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保持会话继续”。

同样传统的观念将学生简单地视为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正确的学生观要将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人,要给他们选择的自由、说话的权利、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要实行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传统的课堂学习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今后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转向以关注学生体验为核心。按照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高等职业学校应实行新的“探—研—练”课堂教学模式,它以教学任务为核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自学自悟、多向思维、合作探究、注重实践和应用为特征,知识学习过程由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探、研、练”有机结合。课堂新秩序研究同样强调在“教”的方面,知识传授反对强制,反对灌输,提倡陶冶和启发;师生关系要建立对话式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对教材的处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面向实际的应用,在“学”的方面,要大力引进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要切实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要突出作业的多元化和创新化,要从单纯的掌握知识变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并重。

(四)要重视建立生态的课堂环境

环境对生态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一个符合生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创建和谐生态课堂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改变课堂的物理环境,特别是教室的布置方式,变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摆放为环形或活动式方式。“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深受内部经验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实质性的而不是表面性的环形布置不仅改变了教室的形态结构,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师生活动的方式,并为课程与教学的意义化、整体化提供了迷人的空间。”其次,要营造心理空间。教师在心理上要对每个学生抱有美好的期望,形成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师生交往中多几分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感受。这种良性的生态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课堂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建立和谐生态课堂正是从生态的视角实施对人整体生命发展的关怀。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层次,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建一种符合人文精神的和谐生态课堂,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和谐课堂气氛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常进行。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