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现代性思略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现代性思略

日期: 2009-1-2 9:02:24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秀梅 杨改学

【内容提要】现代性是西方工业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后现代性又是其步入信息时代时兴起的文化思潮。伴随着其它“后学”(立足我国的社会如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的兴起,包括教育在内的许多研究领域都显示出对后现代性与本领域结合探研的迹象。立足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背景,我们该作出怎样的选择?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国远程教育的策略。

  【关 键 词现代性 后现代性 远程教育

  各国的远程教育都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就是距离、通讯技术的使用以及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其中距离是开展远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学海网
正如基更所说,“教师与学生相互准永久性分离是远程教育中问题的关键和机遇所在。”远程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为了克服这种时空距离就与通讯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网络象人体神经系统一样触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空间距离正在消失;时间上也为了适合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而同时具有同步性和异步性,学习时间大大缩短;技术的广泛而恰当的使用,使实体处于分离状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物理与心理距离大大地缩小了;同时远程教育强调对课程的结构化设计,使得学习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各异,因此远程教育就对应着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相应的发展模式,处理好“远程教育普遍规律与中国国情和传统特色的结合”[1]的关系文化背景作一下探讨。

  一、后现代性对教育的影响

  本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远程教育学者试图从后现代性角度去探讨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比如,彼得?贾维斯在论述远距离经验哲学基础时指出:“正如 Otto Peters 论述远距离教育可以用工业化生产的观点进行分析一样,也可以把远距离教育看作是晚现代性的象征。”又如德国的奥托?彼得斯认为,德国“哈根的远距离大学已经出现了后现代趋势”,“从后现代的观点看使得远距离学习的学生从事全日制工作及长时间紧张的学习,这种双重负担是不人道的”[2]等等。那么,后现代性是什么?

  后现代性是当今西方兴起的“后学”之一,是通过批判现代性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同时又是现代性的接续与发展。现代性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率先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开始的,它崇尚科学与理性,并因此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富足的生产力。然而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方社会开始步入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后工业化社会。此前的现代化(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具体化)在给西方国家的人民的带来富足的物质的同时,又给人们精神上以重创,人们在下世纪将面临的四大挑战竟是“和平、不平等现象、可持续发展和‘醉汉船’综合症”[3]。这一切导致了高度物质文明之下人们精神的彷徨、失落与无奈。生态恶化、核恐怖、极权统治等恶果使人们开始对工具理性产生了怀疑,继而批判现代性,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这种思潮迅速蔓延,扩展到包括文学、社会学、哲学以及教育等领域。后现代主义按照反现代主义的不同程度分为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建设性的后现代性主义和庸俗的后现代主义,其总体特征是非理性、反中心和否认终极真理的存在。后现代思维有三个显著特征:反思现代性、多元思维和否定性思维。这种思维在教育上的积极影响就是重视个性和差异性,教育的本质被更多地理解为学习者获取信息和自主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的内容也不再是现代性支配下的“给定”(given)的东西,相反后现代性要瓦解这些“给定”的东西,“使教育具有批判的特性和适当的不确定性;鼓励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追求一种异质性标准。”[4]。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后现代性教育能给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机会,追求个性化和异质性。而以通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得这种追求成为可能。反照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我们主要研究视角是否也要转向后现代性?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先看一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国情如何,因为正确认清中外远程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就为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找到了根本、找到了落脚点。

  二、我国远程教育对现代性的选择

  (一)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往往也是当今国际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这就使得远程教育在完成自身手段、方式、理论的现代化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唤醒人们保护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文化背景也不是连西方没有定论的后现代性,相反却是如何从传统性向到现代性的过渡,在我们这样一个现代性还未确立的国家要正确认清社会、文化背景,这对发展我国远程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从80年代就进入了全面工业化阶段,并从本世纪90年代起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但仍处于实现工业化的第二阶段。据预测,到下世纪中叶将完成全面工业化阶段。然而在朝这个目标迈进的时候,我们却遇到了许多阻力。我国目前就面临着以下主要四个方面问题 :

  ?人口:人口基数大,到2040年前后,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都将达到最高峰,2050年人口达16亿的高峰,老龄人口比重将达34%。人口的数量仍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痼疾。

  ?能源和生态: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消费国,据统计,我国可供开采的能源只能维持供应30年。30年后将出现能源危机。煤引起的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据。我国的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许多大城市空气的污染程度已远远超过国际认可的标准。CO2的排放量已超过8亿吨碳。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业所需商品能源短缺,60%的农村居民靠柴草生活,长期过量燃烧的柴薪秸秆,造成生态质量继续恶化。同时,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所造成的洪涝灾害以及过度农垦造成的土地沙漠化也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明证。

  ?文化、教育:从人口素质上看,我国一直未能摆脱扫盲的困境,而且由于科技的发展,不懂英语、不会使用计算机、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的新文盲却正在出现。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可是依然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评价方法体系、教学内容等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比如: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教育评价一直以定量化的考试、考核为主要手段,甚至出现了用分数去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爱国情操;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各地区、各民族的农村实际的情况;等等。这一切不但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而且给现代人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学海网
(二)现代性的选择符合我国国情

  从社会学角度看,我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社会,而且现在转型正处于加速期。也就是说,我国远程教育所处的大背景不是现代社会,也不是信息社会,而是一个过渡社会,因此,在这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两大任务:一个是工业化,另一个是现代化。而且,中国在21世纪所追求的现代化目标已步再是传统的现代化,要再实现工业化时代目标的同时叠加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目标。当前,现代性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可以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强刺激。在中国,目前缺少的不单是后现代主义,更缺少现代性这种东西,如果不注重现代性的培育,而幻想一步进入后现代状态,不但是幼稚的,而且将导致社会发展主体目标的缺失。中国现代性确立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变迁,它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借鉴后现代主义中的合理因子,使之为我国远程教育的现代化服务。
 
  三、现代性指导下的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策略

  前面已经讨论过我们国家的国情,并提出了现代化这一艰巨任务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远程教育,因此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就离不开现代性思想的指导。

  (一)现代性要求远程教育手段信息化

  “……在很多情况下,似乎可以考虑采取某种技术‘捷径’: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依次经过发达国家已经历的各个阶段;从一开始就选用最先进的技术,这对他们往往是有好处的。”[5]远程教育对技术手段的依赖性使其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比如在我国,由于时代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不同,导致远程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分期性: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先进的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方面信息化的具体表现是:教学形式网络化、教学媒体数字化和教学信息多媒化。

  2000年10月下旬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这给远程教育的启示就是以信息化促进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这也是现代性在远程教育手段和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所采用的具有双向、同步传输以及宽通道、大容量、多媒化特征的VBI、HFC、B—ISDN等技术正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也不应放弃普及率很高的电视对计算机、电话等数字信息的传播,“天网”与“地网”的相接就体现了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与实践应用。

  (二)远程教育理论要体现现代性

  现代远程教育思想体现在对教学模式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比如我国的电大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模式,先后经过了1979年的“自学视听生”、1993年“大学基础教育”、1995年的“注册视听生”、1999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等四次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又如德国远程教育专家彼得斯早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工业化理论”,虽然在西方它有被“后工业化理论”所替代的趋向,但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中的“合理性”、“大批产品”(即学生多)等理论十分适合我国的国情。远程教育理论的现代性还体现在其他与其紧密相关的理论的现代性上,如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传播理论等。最重要的是,远程教育在体现思想现代性的同时,要立足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

  (三)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和运作要体现现代性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资源相对短缺,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以弥补原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损失,这就决定了我们用到教育上的资金是有限的。在教育方面,国家大力提倡“科教兴国”、并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许多战略,也因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如何使这些投入的经费能带来长期效益,使其周转下去,实现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次投入、就办一件事,不考虑长远的发展,这就是现代性所要关心的问题。因此,远程教育要实现产业化运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自主经营,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效益,而不是等、靠、要,一味地依赖国家无限的投入。这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远程教育经营策略。

  (四)远程教育的目标要体现现代性

  我国远程教育应该以培养能力强、高素质、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主要目标。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他们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孙福万先生认为远程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观念是后现代的(参见“远程教育——一种后现代教育”孙福万《开放教育研究》1999年第五期),这是从远程教育系统内部来考察的,非常符合西方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然而从宏观上看,我国的远程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方面表现得更多的是其现代性。

  综上所述,我国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以现代性为指导思想,同时借鉴后现代性合理的东西,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国远程教育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思考” 丁兴富在2000年4月上海电视台举行的“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发展”学术报告会上的报告

  [2]:《远距离教育理论与原理》德斯蒙德?基更编 丁新等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3]、[5]:《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雅克?德洛尔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12月 第一版

  [4]:“教育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综述” 《教育研究》2000.3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