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双语教学过程中课堂与教学的整合

双语教学过程中课堂与教学的整合

日期: 2008-12-28 23:20:00 浏览: 1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韩 萍

  【摘要】双语教学是现代教学经济国际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兴教育形式,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则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这种根源有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科学的支撑。双语教学又强调了课程与教学的紧密联合,这是结合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及动力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双语教学是现代教学经济国际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兴教育形式,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则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这种根源有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科学的支撑。

学海网
双语教学又强调了课程与教学的紧密联合,这是结合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及动力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谈到双语教学,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只不过是将使用外文的课本内容翻译成中文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双语型”人才是指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
  二、现代教育中应用的理论
     (一)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二元论
  纵观20世纪世界教育中所执行的理论基本是以“科技理性”为主导价值观的课程与教学相分离的二元论。从哲学认识论或思维方式进行深层检讨,可以将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观点(或做法)大致划分为以下两种二元论。
  1.内容与过程的二元论(content—processdualism)。这种二元论认为,课程即学习内容或教材,教学则是内容的传递过程与方法。内容与过程、教材与方法是分离的、独立的。内容与过程二元论的实质是把知识与知识由以产生和—传播的过程割裂开来。这样,原本有机统一的知识就被人为分裂为内容(主要以物化形态存在于书面文献或各类媒体之中)和这些内容产生和传播的过程与方法,并使二者相互独立,机械地发生关系。正如美国资深课程学者坦纳夫妇(D.Tanner.and L.Tanner)所言,把知识与知识产生的过程割裂开来,“恰如把游泳动作与水分离开来。”而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持这种二元论观点的教育工作者非常之少,只是在国外的个别大学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可能存在这种类似的想法。所以这种观点对我们的双语教学基本上没有影响。
  2.目标与手段的二元论(ends—meansdualism)。这种二元论认为,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目标或结果,教学则是实现目标或达到结果的手段。目标与手段是分离的、独立的。当今课程领域的众多观点隶属于这种二元论,我国的双语教学也不例外。在我国的双语教学中以此为指导就出现了开篇所说的一些老师认为的双语教学就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翻译过程的错误观念。正如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人越主观化,世界就越客观化。”所以,二元论是“科技理性”的内在性格。
    (二)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理念
  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课程教学的整合理念形成的新的核心:解放兴趣。“解放兴趣”(emancipatory interest)亦称“解放理性”(emancipatory rationality),是人类对“解放”(emancipation)和“权力赋予”(empowerment)的基本兴趣,这种兴趣使人类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构建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1]。“解放兴趣”是最基本的、“纯粹的”兴趣。“解放”意味着“从外在于个体的存在中获得独立”,是一种自主的状态而不是放任的状态,它整合了自主(autonomy)和责任(responsibility)。只有通过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的行为(即自我回归自身的行为)“解放”才是可能的,因此,“解放兴趣”所指向的是主体的诞生,其核心是对主体进行“权力赋予”。
  当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取向定位于“解放兴趣”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设计者。课程不再只是“制度课程”,而是“体验课程”(the experienced curriculum)——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experienced)课程。课程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2];课程是“一系列事件(events)”[3]。而事件的发生就不单单是只有一个参与者,教师,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实现教学互长,“构建”课程。教学也不再只是一个传递内容而与内容无关的“管道”,而是一个产生基本的课程效应的社会情境。课程与教学不再是社会对教师与学生施加控制的手段,而是教师和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对于我们的双语教育,“兴趣”在这个地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授课语言甚至问题回答用的都是非母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从内心深处来参与整个课程过程的环境构造,而不仅仅听老师的讲解。作者自己本身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如果能让学生切实将自己放入使用语言环境中,不再是汉语思维,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使用汉语思考系统,将课本翻译给学生。

学海网
  三、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发展及必要性
  (一)双语教学的发展背景
  1.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21世纪只有使用语言这种工具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计算、写作、电脑信息处理运用、现代交际能力及其他必要的生存常识。我们高校就是培养这些“双语型”、“多语型”人才的基地。
  2.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十一五”计划阶段。随着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我国加入了WTO,沿海大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竞争,目前急需培养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
  3.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的需要。现代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都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英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我们一直习惯于把眼睛瞅着西方、日本和俄罗斯,却很少看看就在我们隔壁的印度。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它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很多人未必会想到印度是世界上位于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科技大国。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世界的高科技需求,印度迅速地、甚至奇迹般地发展了自己的软件产业,软件生产量已经占世界软件总量的16.7%。比尔?盖茨惊呼“印度将会在21世纪成为软件的超级大国”。
  4.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是构造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应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在我国,设计教育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新版教材也引入了新技术、新产品,但仍然存在较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注意问题及建议
  (一)课堂与教学要紧密联合,要将学生也吸纳进来,与教师共同构建外语教学环境
  我们一定要摒弃课堂与教学二元论的思想,引发出学生们的语言兴趣,对外文母语国家文化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想要了解经济、科技、政治等发面的相关信息。
  (二)实行原版优秀教材
  我们高校在双语过程中要尽量选用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尽量避免选用国内编排的各种版本或著作。
  (三)要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
  能否进行双语教学,能否通过双语教学的开展达到教学目的,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要舍得花本钱把教师送出国学习。将教师派到国外学习,一方面能使教师学到本学科最新学术成就,掌握设计动态,另一方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回国从事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总之,教育的世界化、现代化、和未来发展趋势是我国教育发展要思考的中心问题。如何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期待效果,达到我们的根本教育目的,培养出合格的“双语型”甚至“多语型”人才,对我们广大教育战线工作者来说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钟启泉,等.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30).
  [4]苏秦,杨鹏,等.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