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日期: 2008-12-29 1:06:32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 东

   摘  要:在分析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诠释,进而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想,即理顺组织结构、建设规章制度体系、监控教学过程、紧扣用人单位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思考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在高等学校招生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提高。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普遍出现了生源质量下降、教学目标不明确、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社会的认同程度偏低等问题。如何处理好“规模”同“质量”之间的矛盾,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要求。这一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从高职院校自身出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海网

    从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标准不完善,缺乏科学性;二是监控过程偏重形式,忽视内涵,监控点彼此孤立脱节,缺乏整体观念;三是片面强调监控体系的评价作用,忽视了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四是监控体系运行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无法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需要的、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并且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所必须面对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有关“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含义的理解
 
    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体含义的界定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结合我们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此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高职院校为确保和提升教学质量,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教学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理顺院校各级相关组织结构,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相关教学信息的搜集处理为核心,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组织一整套严谨、务实、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从而规范各种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及其它教学基本建设,最终形成能够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和院校内涵提升的教学质量文化,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这个体系中,教学管理者与相关组织结构是动力与主体,教学信息的搜集处理是核心,规章制度是载体,教学过程是对象,教学质量文化则是整个体系的升华和归宿,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科学严密的良性循环体系。其中,理顺组织结构、建设规章制度体系、监控教学过程和紧扣用人单位需求是这一体系在实践中得以全面实现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是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点和关键。
 
    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想
 
    (一)理顺组织结构
    理顺组织结构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院校级、系(部)级、教研室级三级管理体制。
    1、院校级管理
    (1)院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与管理
    院校领导班子作为决策中心,对院校全部工作进行科学而又必要的宏观调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和发展的起点和关键。
    院校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机构,制定具体的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宏观指导与管理。院校领导班子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协调与监督院校各方面职责与权力的分配。
    (2)教学职能部门的协调与监控
    教学职能部门作为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主导部门,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控教学活动。教学职能部门在院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组织论证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制定具体的教学规章制度,推动专业建设,规范教学秩序,并采用定期听课、开座谈会、集中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学监控活动。二是处理教学质量信息。通过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组织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网上填写测评意见与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学生学习学风建设及与教学改革有关的建议,同时督促教师做好试卷成绩分析、检验学生成绩分布是否合理等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办学特点,要求其教学职能部门尤其要重视来自于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信息收集传输。在此基础上,教学职能部门还要注意对于各渠道信息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判断,从而分清轻重缓急,以便作出正确的处理。在教学质量信息的处理方面,其结果不仅要尽快传达到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而且也要反馈给信息收集者,使他们知道自己收集的信息得到了重视和处理,以提高他们进一步收集教学质量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反馈,构成了一个快捷的、便利的信息闭合通路,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有条不紊、稳步前进。
    2、系(部)级管理与教研室管理
    高职院校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实现,不应当而且也不可能单纯依赖院校及其教育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而是应当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使系(部)和教研室成为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活动的真正主体,构建系(部)级和教研室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系(部)和教研室监控评价的职责和途径包括:
    第一,系(部)领导在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和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及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面负责系(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第二,系(部)办公室是系(部)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部门。负责收集系(部)教学督导组、各教研室、各学生班级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等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反馈的各种信息,并对其进行记录、分类、整理、归档,对存在问题做出改进和处理意见,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重大问题及时反馈给系(部)领导,由系(部)务会做出处理意见后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
    第三,各教研室(教师)和各学生班级(学生)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各专业兴趣小组和学生课代表等形式,进行各种教学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使教与学形成良性互动。
    第四,教研室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单位。其监控方法和途径主要有:教学研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修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相互听课、评课,教学观摩,学期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作业批改情况,日常检查,内部自评,各项信息反馈,期中教学检查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解决及跟踪落实,期末教学检查和分析总结,命题的信度和效度评价,保存相关资料、文件和记录等。
    第五,通过系(部)领导联系教研室制度和系(部)领导与学生对话制度,使系(部)领导能深入教学第一线,直接了解教学中的有关信息,掌握教学运行的真实情况。
学海网
    第六,对于学生、教师及管理服务人员对教学过程中某些不便直接提出的意见,则通过意见箱将信息反馈到系(部)办公室,系(部)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每天定时开启意见箱,对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并按职责反馈处理。
    第七,在这一监控体系中,除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和学生教学质量测评为定期反馈外,其余各项监控方式均为即时反馈,这样能够有效保证监控的时效性和全程性。
    第八,在这一监控体系中,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个人,既是监督主体,又是监督对象,从而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监督,全员接受监督的立体互动、即时在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建设规章制度体系
    建设教学质量相关的规章制度体系,形成必要的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是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的规章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督导系统和评价系统。院、系(部)、教研室通过对于教学质量进行标准化管理、教学基本资源进行制度化管理、教学质量管理进行制度化监控,从而构建起一整套的相应的规章制度体系,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的监控有条不紊地良性运行。这其中重要的方面尤其是要注意保证三项制度的实施,即院级、系(部)级领导定期听课制度、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制度、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制度,如建立每学期常规的教学检查制度(开学、期中、期末),并制订、完善一系列的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1、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要在理顺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对于院、系(部)、教研室的职权分配及运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体系,从规章制度上建立健全院、系(部)良性教学管理体制,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明确各级管理职能,使得在教学工作上,院校成为决策中心,系(部)成为教学管理实体,教研室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单位。从而构建起权责明确、良性运转的管理系统。
    2、教学质量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为了全面及时地掌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教学活动中的各因素在教、学、管过程中基本状况的组织系统,由教师信息反馈系统、学生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反馈系统等组成。同时,建立教学动态通报制度,通过信息简报、网络等形式,及时反映系(部)、教研室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从中既可了解系(部)、教研室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也可了解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这既是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手段,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学质量督导系统
    通过规章制度规定规范各级教学督导组织及其人员的流程、方法和途径,保证教学督导能够有效地参与、组织、影响和决策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便于随时指出和纠正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即是根据所制定的教学各个环节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的制度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应当从制度上保证各级主管领导和部门的定期教学检查,并强调各级主体依据工作任务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各有所侧重。其工作目标应当强调“诊断性”检查,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确定教学质量评价周期,形成周期性的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教研室教学管理水平评价体系;系(部)级管理水平评价体系;辅以不定期的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的制度体系和完备的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三)监控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联结着教学计划和教学结果,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具有多样性、实践性、灵活性、创造性等许多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监控过程中必须围绕这些特点选择监控的切入点和监控的方式,避免单一的监控方式导致信息收集过程中出现偏差。概括而言,对于教学过程的监控,应当把握以下原则:在全面监控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把教学过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监控重点;合理设置监控点和监控尺度;监控同自律并重,通过监控促进自律,同时尊重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监控方式;及时对监控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把监控、指导、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四)紧扣用人单位需求
    重视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就业指导中心在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的同时,负责收集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并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单位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点。每年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招生、就业研讨会,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各教学单位。
各院校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流动模式,一方面吸收用人单位先进人物和技术骨干担任院校的兼职教师和兼职辅导员;另一方面就是全员动员,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将教师选送到用人单位进行培训学习,了解掌握市场动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不仅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参加各类教学评估,充分听取校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有效的检测到学校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实施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建立和良好运行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由于高职院校内部各专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同时,高职院校不仅具有知识的传播功能,而且还具有知识的创造功能,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市场性等等。这些因素都将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实践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晓江,祝西莹,赵居礼.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2]唐永吉.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3]杨林,卢崇高.建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4]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认识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5]王前新,卢红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机制与保障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3,(1).
[6]运怀英,牛一蒙.试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