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把握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把握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日期: 2008-12-28 20:55:26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本文作者在多年高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五个基本特征,即对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教学过程、教学条件和用人单位参与高职建设的重新构建。特别是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作了认真的分析,根据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知识、四种基本能力和两种可发展能力,设计了两大类课程摸块。教学过程中三个关系的处理、五个结合的实施,均是作者身体力行的成果,对探索高职教育如何改革,当不无裨益。

  [关键词]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专业建设

  我院自1996年起,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办会计专业高职班,现已招收了四届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规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也有一些收获和体会。

学海网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即:培养目标特征;培养对象特征;教与学过程特征;培养条件特征和用人单位参与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并开始把握这些特征,进行了一些初步改革尝试。

  一、对高职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即从某个职业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了解构成这一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明确支撑其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从而确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会计专业高职班办学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改革:

  1.将培养目标具体化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2.按照培养目标,提出职业岗位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职业岗位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企业资金运作和财务分析、经济活动预测、决策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会计核算能力,收集、加工、分析经济信息能力,应用有关计算机软件能力和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达到具备科学理财能力,参与企业预测、决策等经营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即市财政局等部门统一考核、颁发的“四证”(会计证、电算化证、计算机等级证、珠算通级证)。

  3.根据知识与能力要求,设立课程模块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的新思路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为主要依据安排每门课程,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重视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成组化。我们设计的课程模块结构如下:

  (1)知识与素质模块:包括社会科学与文化素质教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经济管理知识教学三个子模块。

  (2)专业技术操作模块:包括会计核算技术、会计分析、预测决策及计算机操作、写作能力等子模块。

  这一课程模块结构,把如何形成职业能力特色作为整个课程体系及课程内涵设计的主要目标,从而使课程之间、理论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之间形成有机结合,以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

  二、对高职培养对象的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根据招生对象,大体可分为两大类:职前教育(以普通全日制高职生为主,也有部分通过成人高考入学的全日制高制生)又分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两类生源)和职后教育(即成人业余高职生)。对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应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缺陷,以便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知识或能力的缺陷,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我院会计高职班前几年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在职从业人员。“3+2”的考试改革使在现岗位工作的或具有相同相近专业的考生,得以更大的优势进入高职专业学习。

  从96级会计高职(业余)班的学生来看,39人中,有16人在会计类现岗位工作,占41%;有22人是前几年中专、职高、中技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占56.4%。这一生源构成,使该班专业课教学从一开始就比其他财会班占据了优势。由于这些学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我们进行高职专业教学改革打下了较好基础。我们根据该班学生的基础,加深加大了“会计原理”、“财务报告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已有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我院学分制的实行,可以使学生自定进度,自主地进行学习。学校对已取得“珠算通级证”、“会计证”的学员批准免修相应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再去选修“工商信贷管理”、“国际金融”等其他相关课程,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目前该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数已上升到22人,占56.4%,并有两名学生担任主管财务的经理助理工作。

  该班开设“会计模拟”课前,我们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了不同安排。对已在会计现岗位工作并申请免修的学生,进行了学校的会计综合模拟考试,通过的学生可予以免修。凡不在会计现岗位工作的学生,必须参加会计综合模拟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实操训练。

  在毕业实践中,也对现岗位不同的学生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指导。对在会计岗位的学生,要求他们进行企业财务报告综合分析;对不在会计岗位的学生,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会计帐务处理技能,学习编制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由于我们贯彻了发挥优势、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班已有5人于今年春季提前毕业,其中傅雁滨、孙瑛结合本单位实际作的毕业设计“成本核算暂行规定”,从成本核算要求、对象、方法、程序到具体成本项目的核算、控制,规定得较科学、详尽、可行,试行以来收到较好效果。

  三、对高职教与学过程的探索服从培养目标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培养目标集中表现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这里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而是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相关能力的综合概念。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教学。

  为了及时反映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变化,财经系将98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及其编制技术,列入新的《财务会计》教材编写计划中,学校投资2.25万元,本学期已投入教学使用。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十分重视从本企业及其他单位的财务报告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为了使学生能向经营管理者提供这些有用的经济信息,帮助本单位经营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分析,我们新增设了“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财务报告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使之能更有效地为所在单位经济管理服务。

  第二个关系:社会发展使得职业岗位的外延和内涵都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具体工作的能力,还要具有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必需的基础课的教学与改革。

  在这方面,我院相关基础课的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邓小平理论”课自98级起引入课堂;全校各专业的“基础英语”课实行校内三级统考,编制了统一的试题库,已于98级开始启动;“经济应用数学”的上机实验课,在过去部分班实践的基础上,本学期将有新的突破;“计算机基础”课紧跟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软硬件,调整教学内容。基础课的教学,是培养高等专科层次规格人才的保证。

  第三个关系:高职教育执行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原则。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教学,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为使实践性教学环节得以落实,我们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环节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使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比接近1:1,使学生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来进行实际操作。并新编制了“会计核算实务模拟”、“会计报告分析”、“财务软件”、“会计专业高职班实践课”等课程的教学大纲。这些大纲将各种课程实践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按这些大纲实施教学,可保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我们还针对不同的课程,分别采用实物演示、课堂讨论、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参观、调研、实际操作、模拟现场、角色调换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内容教学,其中以案例分析、实际操练为主。

学海网

  具体做到:

  (1)单项实训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单项实训是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岗位基本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技术”课程进行珠算等级水平训练;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参加全国等级考试水平训练;“会计原理”课程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训练;“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重点进行报表编制实训;“成本会计”课程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形成制造成本核算训练等等。

  综合实训则是在学习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某方面的能力。我校主要在“会计核算实务模拟”、“财务报告分析”等课程中进行。“会计模拟”方法采用的是设立模拟财务科,由3-4人组成,学员轮流担任科长、出纳、会计等角色,对不同角色技术技能进行实训,最后要求每个学员独立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

  (2)手算和电算相结合在实践课中,我们重点抓好“会计核算实务模拟”(手工综合实验课)和“会计电算模拟”两门实践课的教学。这两门课相互结合,要求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一整套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操作。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将几年来各门专业课所学基本知识、技能以及进行的专项实训加以强化,总结提高,使分散的实践效果升华,以形成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毕业实践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提高,是培养学员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采用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设计等不同实践形式。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我们尝试着将财会专业毕业实践由过去单一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改为撰写毕业论文与进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强调围绕自己实习调研中提出的课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结论。毕业设计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及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完成特定单位会计制度设计、建立帐簿体系等任务。目前我校仍以毕业论文为主,毕业设计作为试点,今后将逐步向毕业设计转移。我们认为,进行毕业设计更有利于培养高职专业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更有利于毕业后从事岗位工作的要求。

  (4)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践是指随堂进行的实训活动。一般在教师讲授、演示和指导下进行,它教给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课外实践则主要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由教师出题目,学员独立进行实训,以培养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在多门课程的案例教学中,集中体现了课内外教学、实践相结合。

  (5)校内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前面已提及。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指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请基地有关人员现场教学。根据我校学员的组成情况,除学校集中组织的实习活动以外,我们还提倡、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身工作条件,进行自我实训。

  四、对高职培养条件的逐步完善为保证职业技术型人才这一特定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培养条件作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在师资和设备这两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和改造。

  (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多层次培训。几年来,担任会计专业高职班教学的教师中,有五名老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进修,即将取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另有五名同志在研究生主干课程班学习,即将取得结业证书。多层次的培训,对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为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我们充分利用和轻工企业联系密切的办学优势,使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参观、实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咨询诊断,担任企业的财务顾问。同时,组织有关教师下厂办学,一方面为企业培训人才,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和企业管理人员交流,相互学习,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以利于进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大多已取得“会计师”资格证书。

  学院还从公司调入了既有计算机和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又有财务岗位实践经验、胜任教师工作的同志,充实高职教育力量。

  (2)在实验室建设方面:

  多年来,我们一直十分重视“会计模拟”实训环节,配备各种会计模拟教学工具及设备,建立了较规范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室。为提高会计模拟实验课的质量,财经系的教师们精心设计了会计模拟课题,并设计了一套练习册,指导学生从练习在账页上写标准的阿拉伯数字和大写数字的基本功开始,在模拟实验室实地进行票据处理、会计分录、模拟记账、出报表等教学实践活动。

  由于近几年会计专业生源的增加,现有会计模拟教室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学校准备在近期统一调配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几个高水平的现代化的财经实训教室,其中会计模拟教室也在计划之列。

  为适应会计的现代化操作手段,94年学院就建立了“财会电算化”教室。投资20万元,配置了最先进的微机,并全部进行了教学联网,专门用于一轻系统的财会电算化培训和学校的电算化教学。并引进当时较新的会计电算化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实习。

  经过几年的变化,财务软件已经相对落后,我们现在又引进WIN98平台上的新的财务软件,并用于教学,更新电算模拟教室设备,已列入99年学院教学改革的立项,力争在年内完成。

  五、对用人单位参与高职建设的尝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培养过程需要用人部门的直接参与。这对于实现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院在“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逐步成立了各重点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和社会上的专家组成。对各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进行具体指导。

  为落实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与轻工行业的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北京玻璃集团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联系,与他们签定了书面协议,把他们作为我院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我们分期分批地组织学生到这些企业的财务科进行观摩及实习,并请他们有丰富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为我校学生做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经过几年教学,我们对高职教育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围绕高职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毕竟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已经起步,并初见成效,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提高,深入改革。

  2、实践课教学的独立设课,及其与专业技术课的关系上,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还需进一步探索。

  3、校内实训基地有待换代升级;根据在职成人教育特点,如何更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有待深入探讨。

  4、“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确立,并切实落实到教学中。

  我们将继续研究,不断探索,把我校高职教育办得更具特色,为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贡献力量。

学海网

返回顶部